没想到自己无意发的贴竟然有这么多回复……
在这里我不想讨论谁是谁非,只是想阐明自己的一些愚见,欢迎大家拍砖。
在我看来,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向我们灌输了一种错误的思想,那就是把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过分地按阶段割裂开来,从而形成了一种现在的环境、制度和古代的环境、制度毫无关联的假象,进而造成了一种我们的文化应该和古人的完全不一样这种错误的看法。再加上近代中国惨遭迫害,便更加有理由抛弃中国传统文化。
“批判性地继承”这种观点可能被所有当代中国人所接受,至少是从潜意识上接受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批判性地继承”。我不是一个学究派,不想讨论这个短语本身,而只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批判性地继承”,我认为应当先继承后批判,而不是先批判后继承。说到继承,我认为不应当是在看古人书的时候瞎猜,也不是不懂装懂。举个例子,“学而优则仕”应该已经被大多数人误解了,也被错误地批判了。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那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能将“仕”翻译成“做官”吗?其实这个“仕”字的本来意思,在我看来,应该是“实践”,在带进去翻译,就通了(这个例子是参考其他文章的)。
近代中国被践踏的原因不是文化上的,而是政治和经济问题。或者说,文化不是主要因素,只是文化没有正确地被当时的统治者理解。下面来谈批判的问题,我认为“批判”这个词很不恰当,如果用“改善”或“改进”之类的会显得更加谦虚一点。批判的基础是继承,如何批判,我没试过,我猜测应是去掉与保留、吸纳与整合的问题。但核心是不能也不可能轻易被改变的(注意我强调轻易)。
我还以为像戏剧、刺绣、服饰、饮食等都是中国文化弥足珍贵且需要大家共同珍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行为习惯与为人处世,所以就暂时没有提起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