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什么别动感情吧 关注:5,545贴子:23,658
  • 2回复贴,共1

【原创】有关傅雷和王朔的思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把他们两位相提并论的人大概不多。
尽管他们都是文坛响当当的人物,但读者的层次肯定是太不一样了。

先从戴思杰的《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说起。
作为法国电影的《小裁缝》曾与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共同入围2003年第60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不为说明别的,只想说尽管制作费用只是《英雄》的十分之一,《小裁缝》却也是重量级的作品。
电影中有个情节,在小裁缝怀孕之后,马剑铃去县医院,用法国小说作为交换条件,找妇产科医生来解决问题,并用羊皮袄上抄录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去打动医生的心,医生一看就知是傅雷翻译的。
看到这里我笑了,再怎样的傅雷,也不至于凭几句译文就看得出吧。我怎麽就听不出是他。好歹我也读过《傅雷家书》-当然那是母亲买给我的。守着图书馆的母亲之所以去买书,是因为它的文学和思想的双重价值吧。可是正处于反叛年龄的我,打一开始从心底就认为是母亲的变相说教,完成任务式地读完的,根本没去体味过之中的文采。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篇评论影视剧《动什么 别动感情》的文章。我就开始好奇了,这句话怎麽有王朔味儿? 一经 Google,原来还真是刘震云,王朔联手策划的。尽管原著者不是王朔,肯定他觉得气味相投,才打这篇小说主意的。我惊讶于自己的直觉 - 看来通过一两句话,识别出作者显然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儿。

其实仔细想来这些都是有时代和文化背景的。
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见过的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一众法国作家的著作,大多是傅雷译的。如果文笔特别精彩,猜到是他也不足为奇,因为傅雷自己本身也是位成功的作家。 

而正处于失落与迷惘中的八十年代末大学生,爱看王朔也很正常。那种幽默的大实话儿,确实是痞子文学的一大特色而每每叫人拍案叫绝。

这是文化现象影响一代人的大是大非的问题,还是我这样一个俗人把八竿子打不到的两件事生往一出拽,见仁见智。


1楼2006-04-27 08:30回复
    在这个吧里谈论这个问题大概纯属吃饱了撑的。

    - 因为我今天意外用很低的价格淘到了《动什么 别动感情》的DVD。看样子会很好玩的。
    待我看完再发表评论吧


    2楼2006-04-27 08:3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61.51.93.*
      楼主分析的有道理。就是傅雷人生的结局太悲惨了,也是翻译界的巨大损失!

      期待早日看到楼主对动剧的点评…


      4楼2006-04-28 16: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