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出现这种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对这种东西已经演变成纯主观判定了。
同性恋必须植根于生理性别,否则就没有意义。
如果同性恋的判定,到了无关于生理需求的地步,就已经失去了其本质要素了。
这种我觉得我是什么,所以我就是的主张,具有一种不可证伪性,因为定义我是什么这件事就是纯主观的,而非依赖于某种客观存在。
明天他可以觉得他是无性恋,后天又可以是双性恋,这就是纯主观不客观的臆断而已。
现在我们把这个句子变换一下形式
“我老公是MBTI里的XXXX人格,我是XXXX人格,我认为我们的性行为不可思议,但是我们是灵魂伴侣”
现在是不是熟悉多了,对于他们而言他们认为他们是什么,他们就是什么,这完全就是一种颅内癔症,这种同性恋判定已经沦为了某种新型MBTI,而且还没MBTI那么接近科学,MBTI还承认自己是纯娱乐。
我们可以断定,如果国外有所谓支持这种纯主观的判定方式的理论,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认定,这完完全全就是一种伪科学,这完全不符合科学观念,只是占卜而已。
综上所述也可以看出,不植根于客观生理需求和性别,就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同性恋是完完全全错误的。
我合理怀疑,这种东西的产生是为了阻止真正的同性恋发声,同时从内部迷惑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