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汽时代吧 关注:41,144贴子:235,221
  • 8回复贴,共1

【冰汽时代】同人小说大清《北溟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溟启示录
一、历史转折:自鸦片战争到工业自强(1840-1867)
1822年,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构想了一种由蒸汽驱动的计算机器,可以用来计算数学表。在OTL,这一由英国政府资助的项目失败了,然而,在冰汽时代的时间线中,巴贝奇成功制造了差分机,这是一台自动的机械化计算器,可以用于计算多项式函数。巴贝奇的成功让英国政府加大了资助力度,在他的朋友阿达·洛夫莱斯的帮助下,巴贝奇成功制造了差分机的强化版——分析机,一台机械式的“通用型计算机”,也是冰汽时代世界中的第一台计算机。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被后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继续优化,每一代都比前一代更加小巧。
1840年,鸦片战争,清廷在战争初期遭受重创。然而,面对列强坚船利炮,咸丰皇帝并未如另一个世界线般继续充耳不闻,反而在战败后痛定思痛,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委任洋务派大臣全面推行“自强”政策,效仿西洋列强,举国之力,开展全面工业化改革。朝廷令林则徐、魏源、潘士诚等人联合外籍顾问,建立近代化军工厂与铁路网络,推动机器纺织、钢铁冶炼与蒸汽机车的生产,并裁撤腐败的旧八旗和绿营,转而组建八旗新军和汉营新军。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再度入侵。然而,此时的清军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那支封建旧军队,而是一支拥有蒸汽动力铁甲舰、后膛步枪与近代炮兵的新式军队。战争虽仍惨烈,天津一度失守,但依赖八旗新军、汉营新军与焦土战略,硬生生顶住了英法联军的攻势。战争僵持四年,最终在1860年,双方达成协议,以平等条约方式建立外交关系,大清得以保全疆域,并在随后几年加强工业化建设。
1867年,面对沙俄因克里米亚战争元气大伤而急于脱手阿拉斯加的局势,大清得以750万两白银成功竞标并,击败美国,购入阿拉斯加,并将其命名为“北溟州”,由驻防官僚管理,同时引入山东、广府和直隶移民拓殖此地,以开采矿藏、建设新式港口及铁路网。
1867年,圣彼得堡,四国谈判厅
寒风卷过波罗的海,谈判厅内的壁炉烧得正旺。英美俄三国的外交官面色阴沉,而大清钦差大臣郭嵩焘端坐桌前,指尖轻叩桌面,茶盏中的龙井氤氲着热气。
“750万两白银,现银交割。”郭嵩焘淡淡道,推过一份盖着玉玺的合约,“沙俄陛下若愿签,三个月内,我大清船队即可自海参崴启程,经白令海峡接防。”
英国公使克拉伦登冷笑:“清国要阿拉斯加做什么?捕鲸吗?”
“捕鲸?”郭嵩焘抬眉,“或许吧。但比起捕鲸,我们更关心……贵国在加拿大的驻军,离阿拉斯加只有一道海峡。”他指尖划过地图,停在白令海峡,“若龙旗插在此处,想来伦敦的议会老爷们,夜里也能睡得更安稳些。”
美国国务卿西华德脸色铁青——他原本志在必得,可清国的报价比美国高出50万两,且沙俄显然动摇了。沙俄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沉默良久,终于提笔:“克里米亚的亏空,总得有人填……”
窗外,风雪骤急。
三个月后,阿拉斯加,新阿穆尔堡
八旗新军的蒸汽铁甲舰“镇海号”碾碎浮冰,缓缓靠岸。岸上,穿着厚棉甲的汉营工兵已竖起木质旗杆,黄龙旗在极地寒风中猎猎展开。
“冻土之下有煤,有金,有通往新大陆的门户。”随行的福州船政学堂学员搓着手,呵出白气,“美国人说这是‘西华德的冰箱’……可冰箱里,未必不能藏把刀。”
千里外,紫禁城的电报房内,咸丰帝朱笔一挥,批下《北溟拓殖疏》。


IP属地:北京1楼2025-04-12 21:59回复
    二、气候异变与能量塔计划(1872-1886)
    自1872年起,全球气候出现异常,南方温度骤降,农作物歉收,严寒侵袭江南与岭南,使得两广、云贵等地逐步变得难以生存。此一现象引发全球关注,西方各国纷纷组织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并开始建立“能量塔”(Generator)以应对寒冷。
    英国率先在斯瓦巴尔群岛建立第一座能量塔,并随后扩展至全岛,法德美等国亦紧随其后建立雪国列车或特斯拉成。大清起初对此保持观望态度,直到1880年,江南及华中华北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气温降至-20℃,京畿大地甚至罕见地下起了极地风暴。京师内务府呈上各方奏折,恳请朝廷采取措施,以应对未来可能到来的极端寒冷。
    慈禧太后最终在1886年做出决策,不惜耗尽全国资源,效仿西方列强,建设能量塔以保大清江山社稷。
    三、《北溟州四城选址及营建事宜奏折》
    总理北溟事务大臣 臣 奕劻谨奏
    臣等奉命勘察俄属阿拉斯加旧地,详考罗曼诺夫公司旧址,议设四城以固疆圉。虽天寒地险,然朝廷仁厚,必使官民各得其所。谨将勘定情形条列于后:
    一、新京城(原罗曼诺夫公司新阿尔汉格尔斯克商站)
    · 该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夷人称"朱诺"。查得旧有俄商石砌官署三进,稍加修葺可为督抚衙门。
    · 工部侍郎裕谡禀:此地温泉颇多,已命工匠铺设陶管引热水入城,虽不能遍及民宅,然官署、学堂、医馆皆可得暖。
    · 黑冰司实测:腊月最寒不过零下四十度,较他处温和。惟海风凛冽,建议仿关外样式加筑防风墙。
    · 军机处议:可迁部分京官家眷至此,以稳人心。其子弟就学之事,着礼部速拟章程。
    · 慈禧太后朱批:"既为行在,当有体统。着内务府拨貂皮二百张,为官员制冬衣。另既称'诺沃阿尔汉格尔斯克',显系夷名不雅,着改为'新京师'。"
    二、新盛京(原罗曼诺夫公司切纳矿场)
    · 夷人称“费尔班克斯”,称该处煤脉纵横,俄人遗留竖井七口。虽地气苦寒(寒冬可达零下六十度),然煤质极佳。
    · 矿务督办张之洞议:仿开平矿务局例,置蒸汽抽水机、暖棚等物。矿工轮班作业,每班不过两个时辰。
    · 黑冰司急报:试制"火龙炉"(注:仿制洋人的个人胸前暖炉),可使矿工井下作业时不致冻僵。
    · 光绪帝朱批:"矿工月俸加给三成,另赏烧酒御寒。着户部核查,不得克扣。"
    三、新江宁(原罗曼诺夫公司西沃德工坊)
    · 夷人称“苏厄德”,该港年仅十月封冻,俄人遗留锻炉、船坞俱全。现已有江南工匠百余人在此仿制泰西蒸汽机。
    · 两江总督刘坤一议:可设"机械学堂",选聪慧子弟习夷技。另建暖房种植菜蔬,以防匠人患败血之症。
    · 趣闻:有工匠以废铁制"自走汤婆子",内燃炭火,可随人移动取暖。虽行走不过十步即倒,然众人争相效仿。
    · 李鸿章附片:"请饬津局再派熟手五十名,其安家银两可从优发给。"
    四、新广州(原罗曼诺夫公司科迪亚克货栈)
    · 夷人称“科迪亚克”,该岛渔产丰饶,俄人旧有腌鱼作坊二十余间。今设温室百亩,试种耐寒谷物。
    · 闽浙总督卞宝第议:可招抚闽粤渔民北迁,其擅长海捕者,许以双倍粮饷。
    · 黑冰司禀:渔人发明"冰下网",可捕冻海之鱼。然有司吏索贿方准捕捞,已拿问三人。
    · 光绪帝朱批:"温室海产关系民食,贪吏严惩不贷。另赏渔户姜糖各十斤。"
    臣等伏查:
    · 四城选址皆依地利,然苦寒远超预期。俄人旧设狗拉雪橇驿道,今雪橇犬多冻毙,改募索伦人为夫。
    · 各城能量塔虽已建成,然煤炭消耗甚巨。新盛京每日产煤仅够三城之用,常要拆东补西。
    · 流民安置颇费周章,今于城外设"暖寨"三十六处,虽不能尽如人意,然冻毙者日减。
    光绪十二年正月初十日
    (附俄文旧图一张,已着同文馆译注)
    军机处注:
    · 新盛京矿工酒资,准从优发给,然需掺药防醉。
    · 新江宁"自走汤婆子"虽陋,着赏发明者银十两。
    · 俄人旧教堂玻璃窗,着改建温室,严禁盗取。
    黑冰司密记:
    闻新京城有官员倒卖貂皮,以狗皮充数。然念其寒冬难熬,暂未参奏。


    IP属地:北京2楼2025-04-12 22:02
    回复
      2025-08-05 10:09: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四、北溟四城的建立(1886)
      由于北溟州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且靠近冰封海域,朝廷决定以此地为核心,建立四座能量塔,分别命名为:
      新京城(Xin Jingcheng)——位于北溟州东南部,仿效京师建制,为行政中枢。
      "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老成持重,公忠体国。著加授新京城总督,总理北溟州全境事务。该城仿照京师规制,为根本重地。现值冰天雪窖,百物凋耗,卿当慎选廉能,整饬吏治,通筹全局。尤须妥议防寒之策,安置流民,毋使冻馁。至若与俄、美交涉事宜,更宜加意慎重,保全疆土。该大学士久任封圻,必能仰体朕心,力任艰巨。钦此。"
      新盛京(Xin Shengjing)——位于北溟州北部,依靠煤矿支撑能量塔运作,为北方采矿中心。
      "吉林将军长顺,朴实忠诚,熟悉边务。著调补新盛京总督,专办矿务、戍防事宜。该处煤产丰饶,关系火轮塔运作,实为全州命脉。现值严冬酷寒,开采维艰,卿当督率兵民,设法维持。更须严防洋人贼寇觊觎,保守矿利。该将军久镇边疆,必能因地制宜,妥筹办理。钦此。"
      新江宁(Xin Jiangning)——位于西南部,负责工业制造,生产蒸汽机械与取暖设备。
      "山西巡抚张之洞,讲求实务,才识宏通。著调补新江宁总督,专司制造事宜。该城为工业重镇,所产蒸汽机械、取暖设备,关系全州民生。现值天寒地坼,需用尤亟,卿当广招工匠,日夜赶造。更须体恤工役,妥筹御寒之方,毋令失所。该抚素有远略,必能悉心筹划,以济时艰。钦此。"
      新广州(Xin Guangzhou)——位于南部海岸,作为贸易港口,维持与本土及列强之间的海运贸易。
      "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持重老成,熟悉商情。著调补新广州总督,专办贸易事宜。该处为海运咽喉,关系全州补给。现值冰封海港,航运艰阻,卿当设法维持,招徕商贾,疏通货物。更须严防列强觊觎,保全利权。该督久历海疆,必能妥筹兼顾。钦此。"
      "现值北溟严寒特甚,四城事务均关紧要。尔等务须和衷共济,妥筹兼顾。凡有应办事宜,随时奏闻。其各弹心竭力,以副朕委任至意。功成之日,定膺懋赏;倘有贻误,国法具在,决不宽贷。钦此。"
      四座能量塔的建设过程极为艰难。大清虽已完成初步工业化,但远不及英国那般精细,所建能量塔功率较低,蒸汽核心技术仍依赖外购。北溟州工人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工人和移民,在极端气候和朝廷不惜代价的催促赶工下,死亡率极高,而运送物资的船队更是屡遭暴风雪和暴民袭击,损失惨重。
      1886年,四座能量塔以数万工人的性命为代价终于建成。然而,由于技术落后,这四座能量塔在功率与耐久性上不及英国同类设施,煤炭消耗巨大,且供热范围较小。尽管如此,北溟州的居民仍然得以在寒冬中生存。大清政府不得不推行严苛的资源配给制度。与此同时,全球气候持续恶化,北溟州的极寒已成为生死边缘的炼狱。


      IP属地:北京3楼2025-04-12 22:02
      回复
        自1887年起,全球寒冬愈演愈烈,冰封的边界迅速南移,江南的湖泊纷纷冻结,京师的长安街终年积雪,连往日温暖的岭南都开始降下大雪。土地失去了往昔的生机,庄稼枯萎,牲畜冻毙,瘟疫与饥荒席卷全国。各省衙门告急,难民潮汹涌,中华再一次站在存亡的关口。
        大清国虽早有准备,然能量塔和四座新城的建设本就耗尽了全国的财力与资源,南方冻灾的突袭让国库更显空虚。朝廷无力在全国范围内修建更多的避寒设施,唯有尽可能向北溟州输送资源,将这片土地建成大清的最后庇护所。
        消息传开后,北溟州成为了所有人唯一的希望。不管是士绅巨贾,还是饥寒交迫的平民,所有有能力的人都在竭尽所能向北溟州逃亡。人们或贿赂官员、或偷渡船只、或加入移民工队,甚至不惜劫掠财物,组成逃亡武装,誓要登上前往北溟州的最后一艘船。
        富贵者:富商士绅倾家荡产,献上全部家财以换取朝廷特许的移民船票。他们带着家眷、仆役、工匠,试图在北溟州重新建立家业。
        官僚与军人:地方官员甚至直接调动军队,私下抢占船只或是劫掠沿途城镇的物资,以确保自己能顺利逃亡。
        贫民与难民:大多数百姓根本无力购买船票,他们靠着走私、偷渡,甚至趁乱袭击码头,希望能搭上一艘北上的船。但对于朝廷来说,北溟州的资源已极度有限,根本无法容纳所有人。于是军队封锁了北方沿海港口,大量难民被挡在出海口,他们只能在寒风中等待死亡。
        而另一批侥幸逃到北溟州的人,却发现那里的生存环境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残酷。
        清廷在北溟州建立了四座能量塔城市,新京城、新盛京、新江宁、新广州,这些城市拥有严格的居民筛选制度,只有官方认可的移民、工匠、军人及其家属才被允许进入。
        然而,那些千辛万苦抵达北溟州的难民却发现,四座城市的大门紧闭,守军高举枪支,任何试图强行闯入的人都会被无情射杀。这座被称为“最后希望”的极寒之地,却对他们来说如同地狱。
        —— 城市外的流亡者
        被拒之门外的人群在冰雪荒原上四散逃亡,寻找任何能让自己活下去的方式。他们分散成零星的村落,散布在北溟州的各个角落。
        依靠地热存活的温泉村:少数幸运者在地下发现了温泉,他们围绕温泉建立起了简陋的村落,利用地热取暖、烧水,种植蘑菇和苔藓维生。
        地下城与地窖:绝望之人开始挖掘地下避难所,他们在坚冰下构筑地窖,靠着储存的煤炭、柴火和抢来的粮食勉强度日。
        冰原上的游牧者:更有一部分人无法定居,只能在冰天雪地中四处流浪,靠捕猎野兽、抢掠其他定居点存活。这些人中出现了大量盗匪与亡命徒,他们逐渐组成了流寇集团,在冰原上游荡,袭击官道上的补给队,甚至开始围攻城市。
        —— 朝廷的救济
        朝廷并未完全放弃这些流亡者,但朝廷的物资同样极度短缺,只能勉强向外界提供煤炭和少量粮食。在北溟州的四座城市外,每隔一段时间会有朝廷的救济站开设,每人每日只能领取一份微薄的口粮和几斤燃煤。
        然而,救济站的粮食根本供不应求,每当物资运到时,难民们会如潮水般涌来,为了抢夺食物大打出手。许多人被活活踩死,还有更多人在混乱中被守军镇压。朝廷在绝望中设立了配额制度,只有被登记在册的难民才能领取物资,而那些没有身份的人只能在寒风中活活冻死。
        —— 罪恶、欺骗与反抗
        在冰封的绝望中,当生存成为唯一的目标,伦理道德已然崩塌。
        贩卖船票的黑市:在国内,有人假冒朝廷官员,以高价售卖伪造的北溟州通行证,等买主登船后才发现自己被欺骗,最终被丢入冰海之中。
        奴隶制的回归:有的富人为了获得进入四座城市的资格,以难民为奴,向官员贿赂“劳工配额”。成千上万的难民被卖作奴隶,终生为能量塔工作,而换取这一切的代价,或许只是几斤粮食。
        反抗军的崛起:绝望之人最终拿起武器,北溟州四周的荒野中逐渐出现了一支支反抗军。他们不再寄希望于朝廷,而是开始突袭官方的运输队,劫掠煤炭和粮食,并组织难民发动暴动。
        在这个被冰雪吞噬的时代,没有任何人能预见未来。
        —— 朝廷还能坚持多久? 北溟州的资源正在快速消耗,四座能量塔能否继续运转?
        —— 反抗军会不会攻破城门? 北溟州的王公大臣们是否能够镇压外界的反叛势力?
        —— 冰封大地的尽头是什么? 科学家们仍在探索这场寒冬的真正原因,人类是否还有重见阳光的可能?
        北溟州的命运,仍在风雪之中……


        IP属地:北京4楼2025-04-12 22:06
        回复
          写得挺有意思的,不过带清真的锐意改革的话二鸦真能打上四年吗,感觉四个月就差不多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4-12 22:40
          回复
            讲真,不太可能
            英国佬在北极的布局都已经把自己耗干了,除了钱什么都没的大清能买下阿拉斯加还说得过去,但是建四座塔,我是说什么都不信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4-13 00:24
            回复





              IP属地:北京8楼2025-04-13 01: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