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某,女,32岁
初诊日期1965年4月2日:原有脾肿大,血小板减少,常鼻衄和口糜。3月11日曾患口糜,服半夏泻心汤加生石膏,生地黄三剂而愈。本次发作已一周。舌及下唇溃烂,痛甚,口苦咽干,心烦思饮,鼻衄,苔白,舌红,脉弦细数。胡老改方:
生地黄八钱,苦参三钱,黄芩三钱,炙甘草二钱,茜草二钱
二诊4月9日:上药服三剂,口糜愈,鼻衄已。
2、吕某,女性,18岁
1965年6月17日初诊。一月来发热、自汗盗汗,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两膝关节痛,口干思饮,苔白腻,舌红,脉弦滑数。证属表虚而里热,治以两解表里,予白虎加桂枝汤:生石膏60克,知母18克,炙甘草6克,生山药10克,桂枝10克
上药服三剂热退,恶心呕吐止,自汗盗汗减,他医用补中益气治疗,又大汗不止,而静脉补液。又改用上方原方治疗则诸症皆已。
初诊日期1965年4月2日:原有脾肿大,血小板减少,常鼻衄和口糜。3月11日曾患口糜,服半夏泻心汤加生石膏,生地黄三剂而愈。本次发作已一周。舌及下唇溃烂,痛甚,口苦咽干,心烦思饮,鼻衄,苔白,舌红,脉弦细数。胡老改方:
生地黄八钱,苦参三钱,黄芩三钱,炙甘草二钱,茜草二钱
二诊4月9日:上药服三剂,口糜愈,鼻衄已。
2、吕某,女性,18岁
1965年6月17日初诊。一月来发热、自汗盗汗,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两膝关节痛,口干思饮,苔白腻,舌红,脉弦滑数。证属表虚而里热,治以两解表里,予白虎加桂枝汤:生石膏60克,知母18克,炙甘草6克,生山药10克,桂枝10克
上药服三剂热退,恶心呕吐止,自汗盗汗减,他医用补中益气治疗,又大汗不止,而静脉补液。又改用上方原方治疗则诸症皆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