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货币
继1601年(庆长6年)开始制作的庆长金币、银币之后,1636年(宽永13年)开始铸造宽永通宝。由于这枚铜币的出现,确立了日本独有的货币体系·三货制度。随着各种货币的流通,三币成为了平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该货币的特征
圆形硬币,中心部有正方形的孔,表面围着孔,按照上下右左的顺序刻着“宽永通宝”的4个字。硬币的主要材料除了铜以外,还有铁、精铁、黄铜等。与金银币一起改铸,根据产业、经济、幕府财政等当时的情况,重量和货币的质量发生了变化。除了一文钱之外,背面还有波浪设计的四文钱。顺便说一下,初铸时用1文就能买到1个年糕。

==宽永通宝的历史
介绍一下宽永通宝从诞生到终结的流程。
1,落后的幕府的钱币铸造和钱不足
永乐钱、鐚钱(粗劣的私铸钱)等在江户幕府成立之前就被用作钱币。
因此,幕府首先设置金座、银座,优先发行和流通金银币。决定只把钱作为标准货币使用,先整理三币,以全国流通货币的控制为目标。
当时流通钱币的绝对量不足成为问题,需要制作新的铜币,不过,那个暂时,作为原材料的铜的到手等的准备必要。
2,幕府开始发行标准货币
1626年(宽永3年)常陆国水户(现在的茨城县水户市)的商人,作为钱币不足的对策制作了宽永通宝铜币。虽然得到了幕府和水户藩的许可,但毕竟是水户藩内的私铸钱。但是,这成为了后来幕府官方货币的先驱。
终于在1636年(宽永13年),幕府正式采用宽永通宝作为货币。之后,到明治元年为止,在改变原材料和尺寸的同时反复铸造,长期存在。
3,明治以后
宽永通宝在江户幕府消失,明治政府诞生后也作为辅助货币使用。1871年(明治4年)颁布新货币条例以后,在以“圆、钱、厘”为单位的新货币体制下,以1厘的价值继续存在。1873年(明治6年)失去作为货币的资格,最终停止运用是在1953年(昭和28年)
==宽永通宝的种类
铜制一文钱
1,二水永
二水永是由幕府和水户藩批准的水户藩领内的富商铸造的。因为刻在货币上的宽永通宝的“永”字看起来像是写了“二水”,所以就这样被称为“二水”。在这个阶段,还不是幕府的公铸钱。

2,古宽永(1636年初铸)
古宽永是江户幕府最初的官方钱币宽永通宝。江户桥场(现在的东京都台东区桥场)和近江国坂本(现在的滋贺县大津市坂本)设置了钱座,开始铸造。其他还有得到幕府许可的诸藩制造的。钱普及后,1638年(宽永15年)1贯文(1000文)=银23匁前后的行情跌至银16匁。1640年(宽永17年)不再制作了。
下跌的理由如下。
-宽永时期的饥荒
-期待高利益的幕府持续过剩的生产
-因原料锡不足导致货币质量下降
-之后,因为行情回到了银18匁,1656年(明历2年)再次开始发行

3,新宽永(1665年初铸)
宽文年间(1661~1673年),日本的铜的产出增加,被称为“文钱”的良币被制作了很多。由此幕府成功地用新的货币统一市场。


4,新宽永(元禄以后)
这个时代是江户幕府为第5代将军德川纲吉等的挥霍造成的赤字财政、金银的产量下降和海外流出而烦恼的时代。
于是,帐目奉行的“荻原重秀”降低金银的质量发行的话,钱的值就会急剧上升。而且,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幕府陷入了首次钱币不足的境地,铸造了将1匁(约3.7g)的每一铜的质量降低到7分(约2.6g)的薄的小铜钱。这些被称为“荻原钱”。在接下来的正德·享保年间(1711~1736年),金银币改铸为良币的机会,铜钱的质量也复活铸造。但是,1737年(元文2年)发行了质量下降的金银后,钱币的价格再次上涨,元文~明和年间(1736~1772年)日本各地大量的铜币被铸造小型化了。


5,铁一文钱宽永(1739年初铸)
虽然存在铜不足的资源问题,但幕府希望稳定钱币的状况,发行以铁为素材的硬币。但是,劣质的硬币被称为“锅钱”,受到了不好的评价。而且,制作安政年间(1855~1860年)发行的一枚铁的一文钱,需要4文的成本。幕府为了维持当时流通的四文钱和天保通宝(1枚货币价值100文),明知赤字却铸造。


铜制四文钱
1,四文钱宽永
指责铁钱劣质的声音越来越大,新的硬币就会诞生。那是后来的账目奉行“川井久敬”的提案制作的,比一文钱稍微大一点的黄铜制的4文硬币。因为货币背面的波浪花纹被称为波钱。
这个硬币出现以来,东西的价格多使用16文、24文等4的倍数。由于出现了4文均一出售商品的“四文屋”,黄铜四钱也被广泛使用


2,铁四文钱宽永
价值四文的铁钱。根据过去评价不佳的铁钱经验,幕府强调使用了炼铁,但没有得到好的评价。铁钱的发行收益为负,没有发行很多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用减轻重量的铜铸造了四文钱的“文久永宝”。


==长期的流通
据说发行经过650多年的漫长时间制作的日本铜钱宽永通宝的理由是江户时代的参勤交替。大量的武士为了移动在各驿站街他们使用的少额货币不足。这样制作的铜钱,从江户时代最初铸造的年份开始就被命名为宽永通宝。随着这种货币的出现,日本的货币得到了统一,渗透到了平民的日常生活中。那个货币一直持续到幕末,即使素材和质量发生变化也会继承300年以上,是活到昭和时代的货币。
(来源于互联网,并经过楼主整理翻译)
继1601年(庆长6年)开始制作的庆长金币、银币之后,1636年(宽永13年)开始铸造宽永通宝。由于这枚铜币的出现,确立了日本独有的货币体系·三货制度。随着各种货币的流通,三币成为了平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该货币的特征
圆形硬币,中心部有正方形的孔,表面围着孔,按照上下右左的顺序刻着“宽永通宝”的4个字。硬币的主要材料除了铜以外,还有铁、精铁、黄铜等。与金银币一起改铸,根据产业、经济、幕府财政等当时的情况,重量和货币的质量发生了变化。除了一文钱之外,背面还有波浪设计的四文钱。顺便说一下,初铸时用1文就能买到1个年糕。

==宽永通宝的历史
介绍一下宽永通宝从诞生到终结的流程。
1,落后的幕府的钱币铸造和钱不足
永乐钱、鐚钱(粗劣的私铸钱)等在江户幕府成立之前就被用作钱币。
因此,幕府首先设置金座、银座,优先发行和流通金银币。决定只把钱作为标准货币使用,先整理三币,以全国流通货币的控制为目标。
当时流通钱币的绝对量不足成为问题,需要制作新的铜币,不过,那个暂时,作为原材料的铜的到手等的准备必要。
2,幕府开始发行标准货币
1626年(宽永3年)常陆国水户(现在的茨城县水户市)的商人,作为钱币不足的对策制作了宽永通宝铜币。虽然得到了幕府和水户藩的许可,但毕竟是水户藩内的私铸钱。但是,这成为了后来幕府官方货币的先驱。
终于在1636年(宽永13年),幕府正式采用宽永通宝作为货币。之后,到明治元年为止,在改变原材料和尺寸的同时反复铸造,长期存在。
3,明治以后
宽永通宝在江户幕府消失,明治政府诞生后也作为辅助货币使用。1871年(明治4年)颁布新货币条例以后,在以“圆、钱、厘”为单位的新货币体制下,以1厘的价值继续存在。1873年(明治6年)失去作为货币的资格,最终停止运用是在1953年(昭和28年)
==宽永通宝的种类
铜制一文钱
1,二水永
二水永是由幕府和水户藩批准的水户藩领内的富商铸造的。因为刻在货币上的宽永通宝的“永”字看起来像是写了“二水”,所以就这样被称为“二水”。在这个阶段,还不是幕府的公铸钱。

2,古宽永(1636年初铸)
古宽永是江户幕府最初的官方钱币宽永通宝。江户桥场(现在的东京都台东区桥场)和近江国坂本(现在的滋贺县大津市坂本)设置了钱座,开始铸造。其他还有得到幕府许可的诸藩制造的。钱普及后,1638年(宽永15年)1贯文(1000文)=银23匁前后的行情跌至银16匁。1640年(宽永17年)不再制作了。
下跌的理由如下。
-宽永时期的饥荒
-期待高利益的幕府持续过剩的生产
-因原料锡不足导致货币质量下降
-之后,因为行情回到了银18匁,1656年(明历2年)再次开始发行

3,新宽永(1665年初铸)
宽文年间(1661~1673年),日本的铜的产出增加,被称为“文钱”的良币被制作了很多。由此幕府成功地用新的货币统一市场。


4,新宽永(元禄以后)
这个时代是江户幕府为第5代将军德川纲吉等的挥霍造成的赤字财政、金银的产量下降和海外流出而烦恼的时代。
于是,帐目奉行的“荻原重秀”降低金银的质量发行的话,钱的值就会急剧上升。而且,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幕府陷入了首次钱币不足的境地,铸造了将1匁(约3.7g)的每一铜的质量降低到7分(约2.6g)的薄的小铜钱。这些被称为“荻原钱”。在接下来的正德·享保年间(1711~1736年),金银币改铸为良币的机会,铜钱的质量也复活铸造。但是,1737年(元文2年)发行了质量下降的金银后,钱币的价格再次上涨,元文~明和年间(1736~1772年)日本各地大量的铜币被铸造小型化了。


5,铁一文钱宽永(1739年初铸)
虽然存在铜不足的资源问题,但幕府希望稳定钱币的状况,发行以铁为素材的硬币。但是,劣质的硬币被称为“锅钱”,受到了不好的评价。而且,制作安政年间(1855~1860年)发行的一枚铁的一文钱,需要4文的成本。幕府为了维持当时流通的四文钱和天保通宝(1枚货币价值100文),明知赤字却铸造。


铜制四文钱
1,四文钱宽永
指责铁钱劣质的声音越来越大,新的硬币就会诞生。那是后来的账目奉行“川井久敬”的提案制作的,比一文钱稍微大一点的黄铜制的4文硬币。因为货币背面的波浪花纹被称为波钱。
这个硬币出现以来,东西的价格多使用16文、24文等4的倍数。由于出现了4文均一出售商品的“四文屋”,黄铜四钱也被广泛使用


2,铁四文钱宽永
价值四文的铁钱。根据过去评价不佳的铁钱经验,幕府强调使用了炼铁,但没有得到好的评价。铁钱的发行收益为负,没有发行很多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用减轻重量的铜铸造了四文钱的“文久永宝”。


==长期的流通
据说发行经过650多年的漫长时间制作的日本铜钱宽永通宝的理由是江户时代的参勤交替。大量的武士为了移动在各驿站街他们使用的少额货币不足。这样制作的铜钱,从江户时代最初铸造的年份开始就被命名为宽永通宝。随着这种货币的出现,日本的货币得到了统一,渗透到了平民的日常生活中。那个货币一直持续到幕末,即使素材和质量发生变化也会继承300年以上,是活到昭和时代的货币。
(来源于互联网,并经过楼主整理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