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安南自愿归中国:
《明史》列传·卷二百零九,安南
“五年正月大破季犛于木丸江,宣诏访求陈氏子孙。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安南尽平。群臣请如耆老言,设郡县,,六月朔,诏告天下,改安南为交阯,设三司”
什么意思呢?
五年(1407)正月,明军在木丸江大破黎季耑,皇帝宣读诏书访求陈氏的子孙。于是有汉人耆老一千一百二十多人到军门前说“:陈氏宗族已被黎贼杀尽了,无人可继承王位。安南本是中国的领土,请求仍在此设职方司,与中国本土一样管理。”,,,于是安南全部平定。各位大臣都请求按耆老所说的那样,在安南设置郡县加以管理。
黄福(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朝廷调任离开时百姓:“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交趾百姓)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结果黄福回来后安南叛乱朝廷又让他去叛军却护送他回来:“贼罗拜下泣曰:“公,交民父母也,公不去,我曹不至此。”力持之。黎利闻之曰:“,,,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遣人驰往守护,馈白金、餱粮,肩舆送出境”
放弃安南回撤时损失惨重:“ 因敕利以兴灭继绝之意,并谕通及三司官,尽撤军民北还。诏未至,通已弃交阯,由陆路还广西,中官山寿、马骐及三司守令,由水路还钦州。凡得还者止八万六千人,为贼所杀及拘留者不可胜计。天下举疾通弃地殃民,而帝不怒也。”
《明史》列传·卷二百零九,安南
“五年正月大破季犛于木丸江,宣诏访求陈氏子孙。于是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诣军门,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安南尽平。群臣请如耆老言,设郡县,,六月朔,诏告天下,改安南为交阯,设三司”
什么意思呢?
五年(1407)正月,明军在木丸江大破黎季耑,皇帝宣读诏书访求陈氏的子孙。于是有汉人耆老一千一百二十多人到军门前说“:陈氏宗族已被黎贼杀尽了,无人可继承王位。安南本是中国的领土,请求仍在此设职方司,与中国本土一样管理。”,,,于是安南全部平定。各位大臣都请求按耆老所说的那样,在安南设置郡县加以管理。
黄福(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朝廷调任离开时百姓:“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交趾百姓)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结果黄福回来后安南叛乱朝廷又让他去叛军却护送他回来:“贼罗拜下泣曰:“公,交民父母也,公不去,我曹不至此。”力持之。黎利闻之曰:“,,,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遣人驰往守护,馈白金、餱粮,肩舆送出境”
放弃安南回撤时损失惨重:“ 因敕利以兴灭继绝之意,并谕通及三司官,尽撤军民北还。诏未至,通已弃交阯,由陆路还广西,中官山寿、马骐及三司守令,由水路还钦州。凡得还者止八万六千人,为贼所杀及拘留者不可胜计。天下举疾通弃地殃民,而帝不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