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台吧 关注:731贴子:21,980
  • 14回复贴,共1

河南大学彭恒礼老师主讲《食物的历史》【第一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24 19:51回复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1) 江山社稷 4月25日播出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26 21:54
    回复
      2025-10-30 20:53: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2) 小麦“升职”记 4月26日播出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26 21:55
      回复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3) 风吹稻花香两岸 4月27日播出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4-26 21:56
        回复
          没有文字版预告了吗?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4-27 12:18
          收起回复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4《“脱胎换骨”的大豆》 4月28日播出
            作为《孟子》中所赞美的五谷之魂,小小的大豆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不仅出现在千千万万家的餐桌上,更是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走向。它从田间走向宫廷,从灶台驶向深海,用千变万化的身姿,诠释着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微。
            大豆在历史中,是曹植笔下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道尽手足相争的权谋悲情;是在中原地区智慧的孕育下,千变万化,完成豆腐、豆油和酱油的三次蜕变;也是郑和远洋中的蔬菜补充,“化作”一根根鲜嫩的豆芽,助力中华文明远播四海。
            那么,看似寻常的大豆究竟有着怎样的起源与传播?小小的它又是怎样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呢?
            河南大学彭恒礼教授做客《百家讲坛》,邀您一起探寻食物背后的文明密码。敬请关注系列节目《食物的历史》(第一部)第四集《“脱胎换骨”的大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4-28 19:06
            回复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5《高粱浑身都是宝》 4月29日播出
              高粱,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食物。它不常见于人们的餐桌之上,却存在于大多数人的记忆深处。作为人类种植的重要谷类作物之一,高粱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时至今日仍有着十分广泛的种植面积。从华北平原到黑土大地,从黄土高原到江南水乡,千百年来,几乎遍布中国各个地区的高粱,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高粱不仅是食物,更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者。两军之间,它可以是军事冲突的“有力证据”;大灾之年,它可以是救民水火的“救命之粮”;存亡之际,它也可以是激励人们的“青纱帐”。历史长河中,一株株高粱始终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其用途多样的特性与象征意义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坚韧与智慧。
              那么,高粱在中国历史中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除了作为食物以外,它还有着哪些用途呢?
              河南大学彭恒礼教授做客《百家讲坛》,邀您一起探寻食物背后的文明密码。敬请关注系列节目《食物的历史》(第一部)第五集《高粱浑身都是宝》。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4-28 19:09
              回复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6《甜蜜的大麦》 4月30日播出
                大麦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农作物之一,始终贯穿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从关中平原的麦饭、到江南甜蜜的麦芽糖,再到雪域高原上的青稞糌粑,这株金色作物不仅绘制了地域饮食图谱,更凝结着先民的生存智慧。
                在《诗经》"贻我来牟"的吟诵中,周人将大麦奉为天赐祥瑞;敦煌壁画中,所刻画的农人持镰割麦的丰收场景,见证着农耕文明的传承;而麦芽入药的传统,则实践着"药食同源"的中医哲学。
                历经千年风雨,大麦始终以静默的姿态,见证着文明的兴衰,诠释着 "生生不息" 的东方智慧。
                那么,这株古老的作物,究竟是如何扎根于炊烟与典籍之间的?
                河南大学彭恒礼教授做客《百家讲坛》,邀您一起探寻食物背后的文明密码。敬请关注系列节目《食物的历史》(第一部)第六集 《甜蜜的大麦》。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4-28 19:10
                回复
                  2025-10-30 20:47: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7《荞麦花如雪》 5月1日播出
                  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小麦、稻米和玉米作为三大主粮作物,早已家喻户晓。然而中华农耕文明孕育的五谷杂粮,远不止于此,其中荞麦更是独具特色。它以“雅俗共生”的特质,生动地诠释了生命与文化的双重密码。
                  荞麦既是扎根土地的生存作物,凭借其顽强生命力,承载着农耕文明的质朴基因,在灾荒年成为“救命粮”;同时,它又是超越了实用价值,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洁白如雪的荞麦花,不仅成为诗人笔下的秋日意象,其坚韧的生长特性,更被赋予逆境求生的精神象征,在农耕文明中绽放出独特的文化光芒。
                  那么,荞麦为何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承载诗画雅韵,又深植民间烟火呢?
                  河南大学彭恒礼教授做客《百家讲坛》,邀您一起探寻食物背后的文明密码。敬请关注系列节目《食物的历史》(第一部)第七集 《荞麦花如雪》。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4-28 19:13
                  回复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8《玉米养大的帝国》 5月2日播出
                    金秋时节,漫步农家小院,你会看到屋檐下、竹匾里,铺满了一片片灿烂如阳光的玉米。这些颗粒饱满的金色珍珠,不仅是丰收的信物,更是中国农耕文明与外来作物奇妙邂逅的见证。
                    自明朝传入中国,玉米就以“生命斗士”的姿态,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在炊烟中幻化出千般滋味。从北方热气腾腾的玉米粥,到南方清甜软糯的煮玉米棒,从市井巷口的爆米花机,砰然炸开的童年记忆,再到融合异域风情的酥脆玉米饼。从饥荒年代的“隐形功臣”到今日的“黄金产业”,玉米秸秆化作重要的燃料,胚芽提炼出清香油脂,淀粉更在流水线上转化为工业的血脉。百年沧桑,这份质朴的香甜,仍然在田园与都市间,生长出延绵不绝的生命力。
                    那么,相较于传统的“五谷”,玉米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它又是如何从“边缘作物”,一步步跃升为餐桌上的主角?
                    河南大学彭恒礼教授做客《百家讲坛》,邀您一起探寻食物背后的文明密码。敬请关注系列节目《食物的历史》(第一部)第八集 《玉米养大的帝国》。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4-28 19:14
                    回复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9《红薯传奇》 5月3日播出
                      红薯,也叫“番薯”。在如今的中华大地上,红薯的种植范围几乎囊括了所有地区。作为一种高产、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在中国南方,甚至有“一造番薯半年粮”的说法。而这全身是宝的作物,却以最朴实的姿态滋养了中华儿女,写下跨越四百年的丰饶史诗。
                      红薯在中国的故事始于东南沿海,从它最初的名字“番薯”便不难看出,红薯是名副其实的“外来之物”。从明朝后期初入中国,到如今遍布全国,薯香四溢,一个异域植物,因开放与智慧跨越山海;一片藤蔓交织,写就农耕文明的韧性传奇。红薯的在中国的历史,不仅是食物的扎根,更是中华民族在困境中奋进、在交融中创新的生动注脚。
                      那么,红薯究竟是如何来到中国的?在四百多年的发展中,它又是怎样一步步遍及全国的呢?
                      河南大学彭恒礼教授做客《百家讲坛》,邀您一起探寻食物背后的文明密码。敬请关注系列节目《食物的历史》(第一部)第九集《红薯传奇》。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4-28 19:17
                      回复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10《土豆的“吟唱”》 5月4日播出
                        在如今的中华饮食中,无数美味佳肴都与土豆有着关联。它时而脆爽,在猛火爆炒下,引爆味蕾。它时而软糯,在水汽蒸腾里,散发清香。作为一种外来食材,土豆漂洋过海、远道而来,在中国大地上谱写出一曲波澜壮阔的“吟唱”。
                        明末清初,土豆初入中国,彼时还是王公贵族玉盘里的珍馐,享有诗文赞誉,尊为皇家供品,悄然拉开了它在中国美食界的序幕。随着时光流转,它也随着喜爱它的封疆大吏“走遍”黔滇晋陕,从“奇珍”变为了“民食”。自此,土豆从福建松溪到黄土高原,从东北黑土到云贵梯田,凭借耐寒耐瘠的特性,在贫瘠之地化身“救命粮”,撑起无数百姓的生存希望,滋养着一代代人的身体与精神。
                        那么,土豆在中国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它又是如何走入千家万户的呢?
                        河南大学彭恒礼教授做客《百家讲坛》,邀您一起探寻食物背后的文明密码。敬请关注系列节目《食物的历史》(第一部)第十集《土豆的“吟唱”》。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4-28 19:18
                        回复
                          食物的历史,讲完是什么?


                          IP属地:吉林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25-05-03 14:04
                          回复
                            食物的历史,讲完是什么


                            IP属地:吉林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25-05-03 14: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