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啊,从剑谍后很少看电视,所以也就不常来了,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看过这篇了,我是刚去搜出来的。
最近才有空看黎明之前,现在还没看完。
太喜欢他了,主要是喜欢他的人他的性格他的品味还他低调而又风趣的言谈。
吴秀波:岁月流转了人生的成与败
这是一篇迟到和难产的文字。
“迟到”和“难产”都关乎时间,关乎采访吴秀波的时间,关乎《黎明之前》播出的时间。
在采访的一个多月以后,在这个剧播完的一周后,在那次采访的视频和杂志专访的部分文字面市后。才姗姗而至。
每次坐在电脑前,腹稿已打了半天,但却敲不出一个字。
因为不知该写点什么……眼见着我的同行采访比我慢好几拍稿子却一篇接一篇提早我好几拍出来。我还是不知如何写起,写在博客里文章,我不想循规蹈矩,不想太有章法。
(一)正午时分的总结
写这篇文章前,还是先总结下这次采访。
先说优点:1、比较及时,在还没有更多同行和大众识得吴秀波的“好”的时候,中秋的前一天,9月22日,吴秀波做客MSN星月对话。
2、内容比较全面,得以让吴老师的思想火花此起彼伏。即使《黎明之前》让他“大火“后,随之面临地毯式采访的情况下,这次对话的很多内容仍是新鲜的,独家的。
再说不足,这也是要重点说说的。
首要的是“轻敌”,一度被吴老师“温和”的假象迷惑了。竟顾着连呼“反差”了!对话中不知不觉陷入“被动”。
初识吴秀波,源于电视剧《兄弟门》,这个被父母看得如醉如痴的电视剧,让我记住了侠义柔情的“金山”。其实,这时的吴秀波已拥有了许多铁杆影迷。
第一次见吴秀波,是在六六新作《心术》的采访活动中,吴秀波与海清担纲这个电视剧的男女主角,面前的吴秀波与电视剧里的“狠”、“冷”反差很大,有些文气腼腆,笑的时候还有一些羞涩,但很温暖。
专访吴秀波,源于他主演的电视剧《黎明之前》正在热播。身旁的他穿着时尚,有些卷曲的发式,眉宇间有一颗很明显的痣,目光柔和,嘴笑上扬,依然是与之前的“角色”反差很大的吴秀波。
接着犯了第二个错误,以为“老实孩子”好欺负,觉得大概浏览下他的过往,采访时调用“经验”顺杆聊,就八九不离十。实际的结果也是八八九九,但“杆”几次险些失手!
《黎明之前》中,“水手”曾告诫刘新杰:“轻敌”是大忌。
一直觉得,采访中的对话就像武林中人的过招,一招一式几个来回,就能探出对手的功力是几分。
对话至三分之一,我开始发现此次的“被采访者”一点不被动,他的“哲学”就让我出其不意。仿佛过招中他突然“破”了一招,无门无派。如果顺着他来,肯定就被拐跑了;但跟着他一起“哲学”,又势必把自己把别人拽晕了……只能退一步,选择倾听,静观其变,无招胜有招。也是在这几个回合中,吴老师的“思想”和“哲学”频频碰撞。
随着采访的深入,之前的“反差”却越来越淡化,他的脸棱角越发分明,目光坚毅,嘴角下撇,这是经常从他演的角色中看到了,有一点“冷”。而同时另一种“反差”在逐步强化,他很哲学,有些表述亦真亦幻。
在吴秀波眼中,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演员,他们在生活中扮演着自己,每天都在表演若干种状态,而自己只不过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在表演方面更游刃有余一些的人。对于角色中所表现出来的“狠”,与生活中的他的反差,他不以为然。
“我就是一个演员,我只是一个戏子,我能做的就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创造一个尽量真实的角色。我觉得我有这方面的本事,但是在生活中,我是一个特别平庸的人,如果有一百个人,我一定是最后那三十个人,我一无是处,生活中没有什么特别的。”
“每个演员所要表达的是一个特别单一的情感符号,而这些单一的情感符号在表达的时候,让观众感觉到有共同点,恰恰就是与演员的共振频率一致的时候,观众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所以,在我看来,每一个角色和每一处戏其实是演员和观众一起完成的。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观点和位置是最重要的,主体从来就没变过,只不过是所处的角度不一样,所谓的恶魔、天使、善良……只因站的角度不同。
最近才有空看黎明之前,现在还没看完。
太喜欢他了,主要是喜欢他的人他的性格他的品味还他低调而又风趣的言谈。
吴秀波:岁月流转了人生的成与败
这是一篇迟到和难产的文字。
“迟到”和“难产”都关乎时间,关乎采访吴秀波的时间,关乎《黎明之前》播出的时间。
在采访的一个多月以后,在这个剧播完的一周后,在那次采访的视频和杂志专访的部分文字面市后。才姗姗而至。
每次坐在电脑前,腹稿已打了半天,但却敲不出一个字。
因为不知该写点什么……眼见着我的同行采访比我慢好几拍稿子却一篇接一篇提早我好几拍出来。我还是不知如何写起,写在博客里文章,我不想循规蹈矩,不想太有章法。
(一)正午时分的总结
写这篇文章前,还是先总结下这次采访。
先说优点:1、比较及时,在还没有更多同行和大众识得吴秀波的“好”的时候,中秋的前一天,9月22日,吴秀波做客MSN星月对话。
2、内容比较全面,得以让吴老师的思想火花此起彼伏。即使《黎明之前》让他“大火“后,随之面临地毯式采访的情况下,这次对话的很多内容仍是新鲜的,独家的。
再说不足,这也是要重点说说的。
首要的是“轻敌”,一度被吴老师“温和”的假象迷惑了。竟顾着连呼“反差”了!对话中不知不觉陷入“被动”。
初识吴秀波,源于电视剧《兄弟门》,这个被父母看得如醉如痴的电视剧,让我记住了侠义柔情的“金山”。其实,这时的吴秀波已拥有了许多铁杆影迷。
第一次见吴秀波,是在六六新作《心术》的采访活动中,吴秀波与海清担纲这个电视剧的男女主角,面前的吴秀波与电视剧里的“狠”、“冷”反差很大,有些文气腼腆,笑的时候还有一些羞涩,但很温暖。
专访吴秀波,源于他主演的电视剧《黎明之前》正在热播。身旁的他穿着时尚,有些卷曲的发式,眉宇间有一颗很明显的痣,目光柔和,嘴笑上扬,依然是与之前的“角色”反差很大的吴秀波。
接着犯了第二个错误,以为“老实孩子”好欺负,觉得大概浏览下他的过往,采访时调用“经验”顺杆聊,就八九不离十。实际的结果也是八八九九,但“杆”几次险些失手!
《黎明之前》中,“水手”曾告诫刘新杰:“轻敌”是大忌。
一直觉得,采访中的对话就像武林中人的过招,一招一式几个来回,就能探出对手的功力是几分。
对话至三分之一,我开始发现此次的“被采访者”一点不被动,他的“哲学”就让我出其不意。仿佛过招中他突然“破”了一招,无门无派。如果顺着他来,肯定就被拐跑了;但跟着他一起“哲学”,又势必把自己把别人拽晕了……只能退一步,选择倾听,静观其变,无招胜有招。也是在这几个回合中,吴老师的“思想”和“哲学”频频碰撞。
随着采访的深入,之前的“反差”却越来越淡化,他的脸棱角越发分明,目光坚毅,嘴角下撇,这是经常从他演的角色中看到了,有一点“冷”。而同时另一种“反差”在逐步强化,他很哲学,有些表述亦真亦幻。
在吴秀波眼中,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演员,他们在生活中扮演着自己,每天都在表演若干种状态,而自己只不过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在表演方面更游刃有余一些的人。对于角色中所表现出来的“狠”,与生活中的他的反差,他不以为然。
“我就是一个演员,我只是一个戏子,我能做的就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创造一个尽量真实的角色。我觉得我有这方面的本事,但是在生活中,我是一个特别平庸的人,如果有一百个人,我一定是最后那三十个人,我一无是处,生活中没有什么特别的。”
“每个演员所要表达的是一个特别单一的情感符号,而这些单一的情感符号在表达的时候,让观众感觉到有共同点,恰恰就是与演员的共振频率一致的时候,观众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所以,在我看来,每一个角色和每一处戏其实是演员和观众一起完成的。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观点和位置是最重要的,主体从来就没变过,只不过是所处的角度不一样,所谓的恶魔、天使、善良……只因站的角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