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五下班回到家,洗去一周得疲惫,带着老婆孩子去东北饭馆吃东北菜,期间聊起一个山东汉子对东北菜喜欢的由来,不禁回忆起了自己在吉林农业大学的四年本科生涯,2006-2010年四年吉林农业大学生活学习,除了越积越深的师生同学情,更怀念学校北门、农贸门口的东北涮串大姨 。
此刻隔着十五年光阴回望,忽然惊觉青春原是串在竹签上的。那些被涮串浸润的黄昏、赊账跳跃的数字,那些在冬夜里互相推让最后一串墨鱼丸的嬉闹,竟比任何教科书都更早教会我们人世温情的计量单位。不知如今农贸门口的北风里,是否还飘着那熟悉的涮串香?当年总说"下次再付"的围裙,可还守候在某个积雪未消的黄昏?我们这代人的青春寄存处,或许就藏在某个给正在网吧通宵学弟烫粉的篷布里。
回忆起了自己的大学时光。那时候涮串7毛一串,粉一块钱一份,大姨还经常给月底生活费告罄的学生说“下次有钱再付”。一个已经知天命马上步入不惑之年的园艺学长想问问学弟学妹们,农贸门口的大姨还在吗?
此刻隔着十五年光阴回望,忽然惊觉青春原是串在竹签上的。那些被涮串浸润的黄昏、赊账跳跃的数字,那些在冬夜里互相推让最后一串墨鱼丸的嬉闹,竟比任何教科书都更早教会我们人世温情的计量单位。不知如今农贸门口的北风里,是否还飘着那熟悉的涮串香?当年总说"下次再付"的围裙,可还守候在某个积雪未消的黄昏?我们这代人的青春寄存处,或许就藏在某个给正在网吧通宵学弟烫粉的篷布里。
回忆起了自己的大学时光。那时候涮串7毛一串,粉一块钱一份,大姨还经常给月底生活费告罄的学生说“下次有钱再付”。一个已经知天命马上步入不惑之年的园艺学长想问问学弟学妹们,农贸门口的大姨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