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五年,鲁肃在榻上向孙权提出了“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构想。这一论断打破了当时“尊汉”的政治正确观念,直言不讳地指出“汉室不可复兴”。相较于诸葛亮《隆中对》中所提出的“跨有荆益”的策略,鲁肃更加强调长江天险与地理整合的重要性。其超前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地缘认知上,他指出了荆州作为交通枢纽的关键位置(外带江汉,内阻山陵),这比曹操南下还要早十年预判到了争夺焦点;政权合法性重构方面,他首次公开提出建立新的帝王称号,为日后孙权称帝奠定了基础;联盟弹性层面,尽管主张联合刘备对抗曹操,但始终保持警惕之心对待刘备这位潜在的威胁者(这一点从周瑜临终前的上疏中可见一斑),为后来吕蒙袭击荆州埋下了伏笔。然而,这样富有远见卓识的建议最初却被张昭批评为“年少粗疏”,但实际上它成为了东吴立国的基石之一。鲁肃战略思想中的矛盾性——既促进孙刘联盟又暗中设防——正是现实主义政治家的典型特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