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的内容其实就2种
1.记忆类或者公式类的、最典型就是古文或者作文、靠背就行
2.创新类的、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去解题、光套公式没有用,比如数学
整个高考有一个大的知识体系
复读主要就是把第一种内容加深印象、对于第二种内容其实帮助不大
所以反复复读、确实能让普通人考上211、但是985主要是看运气、看那一年的录取分数线
人从生理结构上、年纪的增长主要是带来经验和阅历的增长、记忆里反而会下降
因为脑容量是固定的、随着大脑记忆的内容越来越多、查询信息的速度和效率肯定会越来越低、外在体验就是想一个事变慢了
所以复读这个事、理论上复读3次和复读30次其实没区别
复读三年以上开始、大脑会拒绝接受陈旧的知识、就好比你听到别人在说1+1=2 你会直接忽略这个信息、因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大脑被设计是用来当作cpu来使用的、反复学习陈旧的知识、并不会引发思考、只是加强记忆、说白了从脑容量中把这个数据标签化、然后更容易取数据而已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复读十几年后
1. 固定知识在大脑中会被标签化、形成舒适区
2. 大脑的运算能力会下降、外在表现就是人憨憨的、很蠢、(俗称做题做傻了)
3.学习新的知识会越发困难
4.出现自我认知错误(因为心里代偿机制)
其实不管你这十几年是不是复读、一个正常人十几家后也会面临上面四个问题
但是、正常人会在十几年中获得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而不是完全靠心里代偿
说白了就是把人丢在水里、要么学会游泳要么淹死
而复读十几年的人、可能都还没开始经历学习游泳这一步
1.记忆类或者公式类的、最典型就是古文或者作文、靠背就行
2.创新类的、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去解题、光套公式没有用,比如数学
整个高考有一个大的知识体系
复读主要就是把第一种内容加深印象、对于第二种内容其实帮助不大
所以反复复读、确实能让普通人考上211、但是985主要是看运气、看那一年的录取分数线
人从生理结构上、年纪的增长主要是带来经验和阅历的增长、记忆里反而会下降
因为脑容量是固定的、随着大脑记忆的内容越来越多、查询信息的速度和效率肯定会越来越低、外在体验就是想一个事变慢了
所以复读这个事、理论上复读3次和复读30次其实没区别
复读三年以上开始、大脑会拒绝接受陈旧的知识、就好比你听到别人在说1+1=2 你会直接忽略这个信息、因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大脑被设计是用来当作cpu来使用的、反复学习陈旧的知识、并不会引发思考、只是加强记忆、说白了从脑容量中把这个数据标签化、然后更容易取数据而已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复读十几年后
1. 固定知识在大脑中会被标签化、形成舒适区
2. 大脑的运算能力会下降、外在表现就是人憨憨的、很蠢、(俗称做题做傻了)
3.学习新的知识会越发困难
4.出现自我认知错误(因为心里代偿机制)
其实不管你这十几年是不是复读、一个正常人十几家后也会面临上面四个问题
但是、正常人会在十几年中获得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而不是完全靠心里代偿
说白了就是把人丢在水里、要么学会游泳要么淹死
而复读十几年的人、可能都还没开始经历学习游泳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