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年,外婆就满100岁了。一百岁老人能在家安享晚年而不必去养老院,全归功于我们中华民族“养儿防老”的光荣思想。外婆很有远见的生了7个儿女,一星期7天,7个儿女一人一天轮班伺候,倒也悠哉。我常想,到我老了,谁来伺候我?
闲来无事,对身边人做了粗略统计。范围很小,不足以对某项研究提供参考。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属于能生则生,人多好干活儿。家家4到6个孩子不足为奇。到60年代后期,似乎毛老人家意识到了,建国初期喊的“人多力量大”的口号已经不合时宜了,所以这时的生育数量明显减少,大多2个3个。70年代初期到中期,很多都是2个孩子,极少数生3个的。顺便提一下,我估摸黄海冰同学就是计划外的产物。77年后就趋于一个了,当然两个还是有。80年后就绝对是“一对夫妻一个孩儿”的年代,而且一直到今,绝不含糊。
插一段花絮。73年我出生时,当时的政策是两个孩子必须差4岁以上。不巧的是我和哥哥只差了两岁。老爸挨了一顿批,而且我的户口差点儿没报上。负责此事的八婆在得到老爸“以后决不再生”的再三保证后,发了慈悲,我这才险险的成为
咱们国家的合法公民。可不久,老妈就和全国千千万万个育龄女士一起,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做了绝育手术。听说当时还有男士做此手术。哈。
凡事有利有弊。像外婆这样年轻时受累,也不能说没有好处。到老了儿女一堆,子孙满堂,老人不孤独,儿女不受累。生活费医疗费甚至丧葬费,一大笔除7,谁都能消化。
像我们这一辈,只生一个孩子,除了不受累,我还真看不出有啥好处。孩子自私,缺少包容心,只知享乐,不能受苦,自理能力差。最最重要的,是双方老人的赡养问题。虽说都有退休金,但生病了得不得去照顾,逢年过节的该不该去探望,再者,现在人都长寿,活个八九十岁的不成问题。夫妻俩有4个老人,再加上双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共是12个老人。may god!
还有过年到底在谁家过也是问题。还真有80后的小夫妻,因为此事而离婚。
我和老公对此事有默契。每年的大年三十是铁定在婆婆家过,至于其他节日,要么自己过,要么回我父母家。爱谁谁。
闲来无事,对身边人做了粗略统计。范围很小,不足以对某项研究提供参考。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属于能生则生,人多好干活儿。家家4到6个孩子不足为奇。到60年代后期,似乎毛老人家意识到了,建国初期喊的“人多力量大”的口号已经不合时宜了,所以这时的生育数量明显减少,大多2个3个。70年代初期到中期,很多都是2个孩子,极少数生3个的。顺便提一下,我估摸黄海冰同学就是计划外的产物。77年后就趋于一个了,当然两个还是有。80年后就绝对是“一对夫妻一个孩儿”的年代,而且一直到今,绝不含糊。
插一段花絮。73年我出生时,当时的政策是两个孩子必须差4岁以上。不巧的是我和哥哥只差了两岁。老爸挨了一顿批,而且我的户口差点儿没报上。负责此事的八婆在得到老爸“以后决不再生”的再三保证后,发了慈悲,我这才险险的成为
咱们国家的合法公民。可不久,老妈就和全国千千万万个育龄女士一起,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做了绝育手术。听说当时还有男士做此手术。哈。
凡事有利有弊。像外婆这样年轻时受累,也不能说没有好处。到老了儿女一堆,子孙满堂,老人不孤独,儿女不受累。生活费医疗费甚至丧葬费,一大笔除7,谁都能消化。
像我们这一辈,只生一个孩子,除了不受累,我还真看不出有啥好处。孩子自私,缺少包容心,只知享乐,不能受苦,自理能力差。最最重要的,是双方老人的赡养问题。虽说都有退休金,但生病了得不得去照顾,逢年过节的该不该去探望,再者,现在人都长寿,活个八九十岁的不成问题。夫妻俩有4个老人,再加上双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共是12个老人。may god!
还有过年到底在谁家过也是问题。还真有80后的小夫妻,因为此事而离婚。
我和老公对此事有默契。每年的大年三十是铁定在婆婆家过,至于其他节日,要么自己过,要么回我父母家。爱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