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家园吧 关注:129贴子:376
  • 0回复贴,共1

若水老师:“精神交互作用”完整解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精神交互作用是森田疗法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解释了症状形成和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当个体去关注某种身心现象(感受)的时候,这种感受会变得敏感,过敏的感受会吸引你更多的关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以躯体化症状为例。在长期负面情绪的作用下,个体可能会出现种种躯体的不适感,如头昏、头痛、胃部不适。对于偶然出现的躯体不适,普通人一般不会过度关注,他们的注意力只是短暂停留一下,很快也就不关注了。但神经质性格的人则不同,他们对这种不适感过分警觉,容易进行灾难化联想,认为这是某种严重身体疾病的表征。
当他们过多的关注这些躯体不适的时候,这些感受会被无限放大,会感觉越来越真实,被放大的感受反过来会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固着为躯体化症状。
精神交互作用就像是一张蜘蛛网。一天,一只虫子飞到了这张网上面,起初网把它束缚的并不紧,只不过这只虫子太想逃走,所以就拼命动弹,它越是想努力摆脱这张网的束缚,结果就被网束缚的越紧,越紧就越是想逃脱,最后彻底失去了自由。这只虫子就像症状中的每个人,越是想通过某些方法来摆脱症状,最后反而被症状套得越牢、越紧。
前文提到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产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那么治疗神经症的关键就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前段时间,有位咨询者看到了森田正马的一段原话,产生了一些困惑。我描述一下相关内容。
原来有一位鼻尖恐怖的患者,因为无意间关注到了自己的鼻尖,并产生了恐惧的情绪,最后发展成了对鼻尖的恐怖。后来森田正马指导他,让他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的鼻尖,任凭难受的存在,也继续关注,后来他很快就走出了症状。这位朋友的困惑是,为什么森田正马会让人刻意关注自己的症状呢?
森田正马的指导是符合这名患者实际情况的。森田正马认为治疗症状的关键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有意识地关注症状也是其中的一种手段。这种指导和森田疗法咨询师所说的,尽量减少对症状的关注,将注意力放在当下应该做的事情上并不矛盾。两种操作方式从本质上讲,都是为了接纳症状,都是为了打破精神交互作用。
为什么在鼻尖恐怖这一症状上,可以采取有意识关注鼻尖的调整策略呢?原来鼻尖恐怖是恐怖症的一种症状,是对鼻尖这一正常现象产生了过度的恐惧情绪,患者越是逃避看见鼻尖,就越是害怕,越是害怕就越是逃避,久而久之才形成了鼻尖恐惧。
现在主动去关注鼻尖, 即便再害怕也不去逃避,逐渐就可以达到适应恐惧的目的。这种做法就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暴露和脱敏疗法。在暴露和脱敏疗法中,咨询师要求患者主动暴露在自己恐惧的情境之中(可以是想象暴露,也可以是现场实物暴露),触发恐惧情绪后,咨询师鼓励患者不逃避、不解决,为所当为,最后达到适应痛苦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症状都需要你去主动关注,它只适用于某种症状的特定人群(如部分鼻尖恐怖患者)。如果不管症状的类型和自身症状的特点,盲目去主动关注症状,则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所以在症状的应对方式上,神经症朋友应该和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认真沟通,避免走弯路。
以往人们在解释精神交互作用时,习惯性地将其解读为排斥或对抗。这就导致有些朋友产生一些疑惑,例如,“我没有排斥症状,但是我也很痛苦,难道我就不存在精神交互作用,森田疗法就对我没有用吗?”
实际上,精神交互作用的真正含义应该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是排斥或对抗,第二是沉迷。例如,有些朋友天天沉迷在内心中思考,我究竟该怎么做才能痊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究竟怎么做才算是接纳症状.......这些都是沉迷思维的表现。再比如,有的朋友情绪很难受,整天躺在床上,什么事都不愿意去做,什么人都不想见,这就是沉迷在情绪之中,就是以情绪为中心。
当你越是沉迷在情绪或念头之中,你就会陷得越深,陷得越深你就更加容易胡思乱想,情绪也会更加糟糕。这种沉迷的心理过程虽然不是排斥或对抗,但也是精神交互作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精神交互作用不仅表现在症状的形成过程中,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上。
例如,当一个小孩哭泣时,大人越是去哄他,小孩儿有时反而会哭闹的更加厉害。这时如果父母选择冷处理,先离开孩子的视野,暗中观察或做点家务活,孩子会觉得哭也没有用,反而也就不哭了。这和症状的改变是同样的道理,有时不干预、不解决,反而能轻松解决问题。
再比如,夫妻之间吵架。起初可能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双方互不相让,最后越吵越凶,无法收场。如果借用森田疗法的智慧,当对方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另一方选择冷处理,或者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化解,一场家庭矛盾或许也就避免了。
有时你越是想忘记一个人,你反而越是忘不了;你越是想让自己情绪平静下来越是难以平静,这些都是精神交互作用的体现。所以,在生活中也要理解精神交互作用的原理,学会顺其自然的智慧,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人际冲突,构建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精神交互作用是森田疗法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神经症改变的关键。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这一原理也普遍适用。正确理解并运用它,可以有效减少矛盾或冲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已完结)


IP属地:湖北1楼2025-05-15 16: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