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赛事吧 关注:121,674贴子:5,196,424
  • 14回复贴,共1

Hooxi:我属于顶级赛场,值得捧起最耀眼的奖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距离我上一次登上舞台比赛已经过去几个月了,但那种不真实感依然如影随形。
各项赛事接踵而至,我尽力像往常那样关注着它们,但隔着屏幕观战的体验永远无法替代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怀念赛场的能量,
我怀念粉丝的热情,
我怀念竞技的碰撞。
你可能会疑惑:这篇文章为谁而写?目的是什么?
这是为我自己,也为粉丝们而写。
大多数认识我的人,都记得我在斯德哥尔摩的逆袭之旅,或是我与G2共同夺冠的辉煌时刻。但这次我要讲述的,是此前从未在其他采访中提及的人生篇章。
这些是我对过去几年的反思,带着完全主观色彩的思考与感悟。关于我为何成为现在的自己,以及渴望改进的方向。
居家休整的时光令人惬意。与母亲和妹妹共处的温馨时刻,是我常年奔波在外时最怀念的——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
但即便如此,我也无法完全从竞技状态中抽离。
争强好胜仿佛刻在我的基因里,我们全家都是如此。这份求胜欲对我来说再自然不过。
成长过程中,我和妹妹会为任何事情较劲——冲向房门的赛跑、吃饭速度比拼,或是棋盘上的厮杀。记得我曾是齐达内的狂热粉丝,而妹妹崇拜贝克汉姆,导致全家人不得不观看两位球星的比赛,我们则为"谁的偶像更优秀"争论不休。
运动占据了我青少年时期的大部分时光。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那些经历从那时起就开始塑造我作为竞争者的形象。
担任守门员的经历让我早早体会到责任的分量。这种认知并非来自教练的教导,而是在我强烈的求胜欲中自然萌发的。虽然这种责任感逐渐形成,但很长一段时间里,竞技于我而言仍只是享受乐趣的过程。
大约12岁时,情况开始改变。我清楚记得在手球运动中,队友们的上场时间开始出现差异,教练的反馈也变得更加尖锐直白。
这种直率的沟通方式至今仍伴随着我的CS生涯,我始终认为直截了当是最高效的提升途径。从某些方面看,守门员与游戏内指挥(IGL)的角色确有相通之处,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决策方式上。
早在那时,我就开始指导身边的队员。在比赛白热化阶段,这种指导常常演变成对队友的直言不讳。
数年如一日,我的世界只有直白的交流和对胜利的全神贯注。
成为职业CS选手并非我的既定人生规划。2010年参加的首个线下赛,初衷只是与学校认识的朋友们组队娱乐。
但那次经历却在我心中埋下种子。记得我们曾以8-1领先当时丹麦排名第三的战队,眼看就要上演惊天冷门。当观众开始聚集在我们身后观战时,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肾上腺素飙升——这种在聚光灯下竞技的快感,与足球或手球比赛的体验截然不同。
尽管最终输掉比赛,但那个瞬间让我确信:我必须继续征战。
如今回想早期打法,与现在判若两人。最初我只知在服务器里横冲直撞,尽可能多地收割击杀,对大局观和战术毫无概念。随着在丹麦各支自由人队伍和战队间辗转,我逐渐转型为辅助角色,最终意外担纲IGL——这个转变并非刻意为之,只是队伍需要有人填补这些位置,而其他人都没有站出来。
真正开始理解"领导者"的含义,是在首次加入哥本哈根火焰队并接替Sycrone担任指挥后。年少时在体育运动中培养的责任感在此刻重现,但这次是令人兴奋的新挑战:设计战术并与团队共同执行。
回首往事,我由衷感谢那些支持我成长的伙伴。他们不仅帮助我学习指挥艺术,更通过默契的沟通让思想碰撞变得顺畅。
随后的三年间,我在多支战队间辗转:火焰队→AGF→重返火焰队→转会x6tence→转投Mad Lions→最终第三次回归火焰队。听起来确实有些混乱。
尽管经历多次变动,我在贯彻个人打法时从未感到压力。身边总有曾合作过的伙伴,如roeJ、Refrezh或Vorborg。这些了解我风格的队友,能帮助在游戏内外落实战术理念。
直到第三次效力火焰队时,真正的蜕变终于来临。2021年下半年成为我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参加IEM Fall 2021仅两周后,我们在斯德哥尔摩Major挑战者阶段保持全胜。当时我完全沉浸在情感巅峰——刚与世界上最强的对手交锋。Major结束后,这种状态仍久久萦绕。
整个团队都难以从"首秀即巅峰"的魔咒中挣脱。我们刚经历过游戏界最重要的赛事,转眼却要回到线上与二三线队伍鏖战。身份从惯常的挑战者转变为被挑战者后,我们开始频频失利。
挫败感与日俱增。需要重新证明自己的压力下,问题修复速度逐渐滞后,连准时参加训练这样的基本要求都开始松懈。
记得当时的极度沮丧——我们刚与世界顶级战队过招,转眼却因低级失误败给无名之辈,连恢复状态的动力都在流失。
关于竞技,我始终坚持对己对人的高标准。我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都应投入必要时间兑现承诺,言出必行。
比如当团队发现问题并达成解决方案后,若有人随意抛弃或忽视既定方案,我会异常恼怒。问题能否解决并非关键(毕竟首次方案未必有效),但若连尝试的意愿都没有,一切又有何意义?
我相信对这类问题可以温和提醒数次,但若持续不改,就需要更强硬的沟通。否则现状如何改变?
不过当看到努力时,我也会不吝赞美。斯德哥尔摩Major虽败犹荣,我始终为团队骄傲。
这一切矛盾在IEM卡托维兹2022的"清空背包"会议上达到顶点。这种会议旨在让成员畅所欲言。
当时团队不进反退的状态让我彻底爆发。感受到队友们的消极应对后,我的烦躁甚至影响到自己的比赛状态。
在那次会议上,我对现状的失望化作这样的警告:"我现在要重置状态,你们有14天来展现改变。若做不到,要么你们离队,要么我主动退出。"
话语虽刺耳,但我坚信其正当性。比起向管理层打小报告,我更愿当面直言。这给予每个人改进的机会,而非让事态滑向不可挽回的深渊。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团队文化。彼此知根知底的我们,曾有过多次艰难对话(包括这次关于态度的讨论)。相互尊重的氛围下,我确信队友们理解:这次爆发并非出于个人好恶,而是渴望共同缔造传奇战队。
虽然IEM卡托维兹成绩平平,但对话显然奏效。状态回升的我们在安特卫普2022 Major迎来第二春——赢下RMR小组赛直接晋级传奇组。必须承认,通过击败斯德哥尔摩Major淘汰我们的NIP实现这点,实在大快人心。
赛事初期的心理建设异常艰难——开赛前几天得知roeJ和nicodoz已与Fnatic签约,这将是我们的最后共舞。那种职业生涯即将脱轨的恐慌吞噬着我,甚至怀疑自己再难跻身世界十强战队。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作为"最后一舞"的安特卫普Major仍留下美好回忆——我们终于在大型场馆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舞台时刻。
Major结束后,职业生涯第二次剧变降临。深爱的团队解散,我加盟G2 Esports。
加入G2某种程度上是梦想成真。这个顶级战队不仅拥有顶尖选手,更背靠庞大俱乐部与粉丝群体。但签约后的压力也接踵而至。
虽然G2管理层表示不急于求成,但无形的压力始终存在。对G2这样的豪门而言,参与即胜利从不是选项。当身边聚集着世界级选手时,"必须立即出成绩"的焦虑如影随形。
需要说明的是,前任指挥Aleksib仅6个月就被换下的先例,让我始终心存警惕。尽管管理层承诺耐心,但行动往往比言语更有说服力。我不想重蹈覆辙。
此外,赢得粉丝、专家及业内人士信任的压力同样沉重。
回首在G2的岁月,我收获颇丰。若有机会再组战队,很多做法将截然不同。
从火焰队到G2的跨越中,我曾对队友抱有不切实际的高期待。这导致步骤缺失,想当然地认为彼此战术理念完全契合。这也是首次在没有"理念翻译官"的情况下组队,初期磨合因此受阻。
若能重来,我会选择更缓慢的节奏。首先确保团队理解我的战术视角及对队友的要求,减少对赛事成绩的讨论,专注团队协作建设。
文化适配同样是初期难题。此前的职业生涯全在丹麦战队度过,队友们共享相似的教育与体育背景。在火焰队时,我们采用扁平化管理——作为队长,我与Vorborg、roeJ共同领导,通过全员协作与责任分担构建战队。频繁的团队讨论确保每个声音都被听见。
G2管理层对领导力的认知有所不同。他们全力支持并授权,但更倾向"指挥层制定方向,团队执行"的模式。这种方式本身无可指摘,只是与我的惯常方式大相径庭。加之直率的反馈风格,我意识到这在新环境中未必最佳——火焰队时期因长期合作,队友能承受直白批评;面对全新团队文化,我必须调整。
我曾认为严厉态度能体现对团队的投入与重视,现在明白这并非总是良策。有些问题需私下处理,有时我确实反应过度,反而影响团队进程。
初入G2的数月成绩平平,里约Major预选赛出局堪称低谷——即便取得16-0的梦幻开局,我们仍与Major失之交臂。这种落差尤其刺痛,毕竟此前我带领"小战队"连续晋级Major。
转机出现在BLAST秋季总决赛后,但在此之前,我遭遇了职业生涯最黑暗的时刻。
备战BLAST全球总决赛期间,抵达阿布扎比的当晚,我接到那通改变人生的电话——父亲离世。
时至今日我仍无法描述当时的感受,也不愿在此过多分享。唯一确定的是,这件事对我的冲击远超想象。即便后来赢得重大赛事,内心仍被阴霾笼罩。
不知如何应对悲痛的我,选择用工作麻痹自己。冬季假期疯狂加练的决定,如今看来既不明智又带来长期伤害。
假期结束后,我继续这种状态,为巴黎Major全力备战。然而赛事结果惨不忍睹——我们甚至未能进入淘汰赛。
巴黎Major后的IEM达拉斯成为夏休前最后一战。当时直播中显露的消沉状态,引发众人关于"即将被踢"的猜测。坦白说,当时的我已完全不在乎这项赛事。
现在想来,我本应在巴黎Major后(甚至更早)向G2申请休整。适当的充电期本可帮助恢复状态,但害怕被取代的恐惧让我选择硬撑。
社交媒体、HLTV、专家评论...铺天盖地的流言避无可避。更糟的是,我得知G2确实在接触潜在替代者。虽不因此责怪G2(他们有权为战队考虑调整),但多重压力与自我苛求的叠加,让我濒临崩溃。
夏休期成为转折点。假期归来后,我终于找回些许自我,团队也随之重返胜利轨道——IEM科隆的冠军奖杯就是明证。我仍留在战队,尝试用全新方式处理事务,将G2时期的教训融入实践。
哥本哈根Major时,本土作战的我的斗志达到顶峰。尽管心理尚未完全康复,但状态已明显好转。与NaVi的激战最终功亏一篑,而随后的故事众人皆知——我被移出首发名单。
G2岁月如同过山车,却教会我认清自身能力边界。体验过不同团队文化,经历过媒体聚焦,这些都将成为未来进步的养分。
关于"toxic(毒性)"的标签,我理解外界的评判。听闻某些传闻后产生这种印象实属正常。我绝非完人,但始终在进化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职业生涯首次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反思空窗期。这段暂停比赛的时间,让我学会关注曾被忽视的身心健康——曾经的我对游戏之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这段充电期对我意义重大,但现在,我渴望重返挚爱的赛场。
下一步计划仍在酝酿,但我远未到退役之时。恰恰相反,在学会兼顾竞技与自我关怀后,我期待展现职业生涯的最佳状态。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团队,我都渴望再次证明:
我属于顶级赛场,值得捧起最耀眼的奖杯。


IP属地:湖北1楼2025-05-19 15:55回复
    呼吸于2025.4.16发表的自传, 只能说呼神做到了,他值得更好的


    IP属地:湖北2楼2025-05-19 15:57
    回复
      2025-11-13 19:56: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没人看吗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19 17:08
      回复
        很有深度的一片自传 翻译的也很好 hooxi确实有伟大的性格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5-19 18:20
        回复
          呼吸加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5-19 19:31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5-19 19:49
            回复
              好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5-19 19:51
              回复
                这种沉寂一年再重换光彩的剧情太吸引人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5-19 20:30
                回复
                  2025-11-13 19:50: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呼神今年带a队拿个冠军那就是真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5-19 23: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