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止中医吧 关注:418贴子:1,964
  • 0回复贴,共1

问止中医|中医调治视网膜脱落,眼睛流泪、怕光怕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转载自《AI岐黄——中医大脑疑难重症医案集》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ISBN 978-7-5132

《AI岐黄——中医大脑疑难重症医案集》
中医眼科专书《审视瑶函》云:“凡目痛皆属于热之所致,烦燥者气随火升也。东垣云:元气虚损而热。”
又云:“怕日羞明症,实虚两境施,目疼并赤肿,络滞气行迟,火炽兼脾燥,心肝脾辨之,但分邪实治,病亦不难驱,不疼不赤肿,单为血家虚。此症谓目于明亮之处,而痛涩畏避不能开也。凡病目者,十之七八,皆有此患,病原在心肝脾三经。总而言之,不过一火燥血热,病在阳分,是以见明亮而恶泪涩痛也。盖己之精光既弱,则阳光不能敌矣。是以阴黑之所则清爽,然有虚实之辨。盖怕热乃有余之病,羞明乃不足之症。若目不赤痛而畏明者,乃血分不足,胆汁少而络弱,故不能运精华,以敌阳光也。”
F先生是他小舅子介绍来问止中医看诊的,自己之前并没有接触过中医,只是眼睛这事太困扰了,身为一位驾校教练,眼睛怕光怕风怕湿怕凉并伴随不停歇的流眼泪,怕一切对常人来讲尚可忍受的症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F先生最基本的工作安全,遂听从小舅子的建议来问止中医就诊。
目前患者大便可,有外痔,容易放屁;尿频——刚喝完水就想小便,夜尿1-2次,小便臭,睡眠可,脾气暴躁。
既往史:10余年前肾结石已经碎石,前列腺小囊肿;高压160(两天一颗血压药)血糖血脂都高。
F先生的症状呈现一派虚热之象,急则治其标。
我将症状录入中医大脑,初诊主证选择“皮肤痒”,中医大脑处方如下:

▲ 图1
本诊方剂整体药对结构分析:

▲ 图2
方剂药性分析:

▲ 图3
药性之说明:
在初诊中,医者并没有针对眼睛的问题为主症来计算方剂,而是以患者目前最困扰的皮肤痒为主症来治疗。一般皮肤痒的问题很容易就被引导成是要用凉润的药来治疗,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医大脑根据所输入的症状计算后使用了温补且偏燥的药。而初诊之后的效果非常明显,皮肤的痒也止住了,可见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放下既有的成见。中医大脑所开出的方剂的方性虽然和常用的做法不同,但其实是考虑了很多的细节,尤其是在整体的体质用方。
重要结构符合方剂说明:
在中医大脑所开出的这个方剂中,我们用到了补中益气汤和附子剂的结构。试分析中医大脑的思维如下:
中医大脑之所以使用补中益气汤为主要结构,主要是因为来自以下的这些症状表现,我们分门别类整理如下:
【整体体质】: 某些时段容易疲累。
【小便】: 小便臭、尿频、夜尿。
【胃及消化】: 饭后嗜睡。
【肛肠】: 痔疮。
【皮肤病】: 皮肤痒。
【口】: 口腔溃烂。
这其中的饭后嗜睡,已经提示患者脾胃气虚的情形,再加上容易疲累、小便臭以及尿频等现象,提示了他整体气虚的病机,所以补中益气汤就扮演了改善体质的角色。
此外,患者还有肥胖的问题,这提示他身体能量不足而导致代谢不好,同时他还有夜尿、手汗、脚汗等症状,这都属于阳虚的表现。所以基于补阳的需求而使用了附子剂。
通过中医大脑智能加减的提示,医者加上了益智仁和乌药这两味药,其中益智仁可以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开胃摄唾;而乌药则用来行气止痛、温肾散寒。这是在体质调整上的帮助,用来改善患者尿频、夜尿等症状。
F先生是属于心大系列的,头回看诊后,还问我这药是治啥的,甚至不遵医嘱,在服汤药期间喝酒。在此严肃说明,在服汤药期间是忌饮酒的!

▲ 图4
一诊之后,患者皮肤不痒了并且溃疡清了;
二诊主症推高“眼易流泪”对症治疗,开始治眼睛。

▲ 图5
本诊方剂整体药对结构分析:

▲ 图6
方剂药性分析:

▲ 图7
药性之说明:
随着初诊后皮肤痒的问题得到改善,医者把主症换成令患者最困扰的症状“眼睛容易流泪”,因而药性也有所改变,方剂虽然还是维持了原来结构的方性趋势,但是在温、补、燥这三个方性上和缓了一些,但大致还是维持原来的方性分布。
重要结构符合方剂说明:
在中医大脑所开出的这个方剂中,我们可以看到补中益气汤还是主要的结构,但是另外加上了潜阳封髓丹这一个方剂结构,这是中医大脑在潜阳需求上的计算。我们来分析患者的所有症状和潜阳封髓丹之间的关系,分类整理出中医大脑选择潜阳封髓丹的相关症状如下:
【整体体质】: 容易上火。
【小便】: 尿频、夜尿。
【面】: 面色红。
【口】: 口臭、口腔溃烂。
【眼】: 眼易流泪。
在潜阳封髓丹中的单味药里,醋龟板用来滋阴潜阳;砂仁的作用是化湿开胃,进而纳气归肾;炙甘草可补脾和胃益气;黄柏则是用来补肾阴、泻相火。整个方剂的作用就在于能够把外散的阳气往中下焦带动,从而达到潜阳、固阳的目的。
三诊时F先生诸症好转:流泪缓解、胃不疼了、夜尿没了等。
前几诊效果尚可,F先生表示他老婆挺满意现下的效果。

▲ 图8
以我对F先生为数不多的了解,不出意外的话肯定会出意外。
果然,意外来了——F先生喝酒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F先生喝完酒之后,皮肤痒得比之前更厉害了,还伴有红又肿的疙瘩,挠破有黄色液体渗出,奇痒无比,抹药都不顶用。
我嘱咐F先生采血针点刺泄血,同时汤药调整,以清热为主。

▲ 图9
本诊方剂整体药对结构分析:

▲ 图10
方剂药性分析:

▲ 图11
药性之说明:
患者在饮酒之后,因为酒性湿热且发散,所以他的皮肤痒变得更严重。这时候就不得不先用清热的方法来缓解,所以在这一诊里面我们看到中医大脑用方的整个方性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寒凉的药性稍微高了一些,但请注意寒性虽较热性大,但只是微寒。而其他如补性和燥性还是维持着较大的优势,毕竟整体的症状还是提示着用药需要偏补偏燥。此外,我们还注意到收性的提高,这也是为了要对治酒性发散的一个药性趋势。通过中医大脑的计算之后,我们可以看出其用药的思维,这是我们人类医师在临床药性计算上不太容易做到的。
重要结构符合方剂说明:
在中医大脑所开出的这个方剂中,还是以补中益气汤作为整个方剂的主要结构,而另外加上了大黄、黄芩、黄连这个重要药对,其实也就是三黄泻心汤。
三黄泻心汤的主要作用是泻火消痞。本方能镇静由于气血上冲而起的颜面红潮,以及烦躁不安的兴奋状态。适用症状是心胃火炽、迫血妄行以致吐衄、便秘,或三焦积热、目赤口疮或外科痈肿属于热毒炽盛者。当然此方也能解掉酒毒产生的诸多问题。
我们来分析这一诊中患者的症状和三黄泻心汤的治症相符合的部分,分类表列如下:
【整体体质】: 容易上火。
【热】: 手脚发热。
【屁】: 容易放屁。
【皮肤病】: 皮肤痒、皮肤痛。
【面】: 面色红。
【口】: 口臭、口腔溃烂。
由于患者很多症状都符合三黄泻心汤的治症范围,所以随着三黄泻心汤的加入,当可迅速改善其皮肤痒、皮肤痛这方面的问题。
F先生喝药后又好转,眼睛怕光流泪的问题进一步好转、口臭好转、身体变轻松。
好消息来了——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F先生完全不流眼泪了;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也好很多了,以前吹空调吹风扇流眼泪(身为教练,开车不能开窗户),现在这些情况都不会流眼泪了;眼睛痛痒感也没有了;皮肤痒也完全好了。
所以这一天,F先生放心地把跟他耍得好的哥们介绍来问止中医,让我帮忙治疗困扰他朋友几十年的鼻炎,好兄弟就是要有福同享啊。

▲ 图12
F先生这边,我看诸症已基本消失,本着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推高“视网膜脱落”为主证,一是对症状进行巩固,二是在调理身体机能的基础之上,修复受损部位。故六诊处方如下:

▲ 图13
本诊方剂整体药对结构分析:

▲ 图14
方剂药性分析:

▲ 图15
药性之说明:
这一诊和二诊的方剂是一致的。所以其药性请参照前面的分析。这里主要想要和大家说明的是:虽然主症的选择有所不同,但是整体症状和体质的表现是决定方性的主要因素,患者的症状虽然在逐一改善,但是他的体质趋势变动毕竟比较慢,所以中医大脑所采用的方剂的药性会比较稳定。
重要结构符合方剂说明:
这一诊的方剂和二诊相同。我们看到补中益气汤是每一诊中的方剂结构的主轴,其一致性是来自于对于基本体质改善的需求,在这里我们就补中益气汤的特点和组成再做进一步的说明。
补中益气汤别名“医王汤”,是李东垣先生的名方。顾名思义,本方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具有补益虚证疲劳病的效果。这是一个应用范围很广的体力增强剂。
我们从结构和其组成可以发现,补中益气汤和小柴胡汤有很大的关联性。本方适用于有类似小柴胡汤的病证,但患者的胸胁苦满和寒热往来并不显著,且脉、腹亦较软弱,而又容易疲劳、食欲不振,大体上以没有元气者为目标。
前人指出本方的可能运用时机有以下几点:
具有其中的一、二症,即可适用。本方非常适合体质虚弱的病患。
在补中益气汤中的单味药里,黄芪可以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白朮用来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人参的作用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炙甘草用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陈皮是用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升麻和柴胡在本方中则是用来升举阳气。
F先生眼睛不怕光了,不带墨镜也没关系了;手脚热没有了;口臭好了一大半;尿不频了。
守方再吃一回,基本可以收工了。
如此又过半月,于昨晚再一次对F先生做了回访,得知一切安好,感谢坚持,收工。

▲ 图16
俗话说:“眼睛是灵魂之窗”,眼睛在中医的诊断上有很大的重要性。经方大师倪海厦先生就在眼诊的使用上有非常精辟的分析和应用,这表示眼睛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往往关系到脏腑及体质的偏失。有时候,医者必须要先处理完患者基本的体质问题,而眼睛的问题同时也会迎刃而解。这位患者在一开始当然是以治疗眼睛为主要诉求,但是却还有更多当下最急切的症状。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大脑虽然在对治不同主症时会有一些用方用药的差别,但是整体的症状输入组合却提示中医大脑使用一个稳定的方剂结构,也就是像使用补中益气汤以改善整体体质。而事实也证明这样的思维最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所以,有时候我们在治证时,我们会以调整整体的体质为对治的大方向。也许在每一诊中有一些变化和加减,但是调整整体体质的大方向是不变的。就像本诊中的患者,他在不断克服最困扰的症状之余,体质也不断得到改善,最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医者在临床上往往因为患者症状的不断改变,而基于之前的经验思维不断地变换方剂,这恐怕不是良好的治证方法。事实上,历代多有医家论述,抓其本质,谨守着最重要的方剂结构略作变化,其疗效可能会更好。问止中医大脑的人工智能运用就坚守这个原则,尽管中医大脑会根据每一次的症状输入重新计算最适合的方剂,但是如果患者症状的整体分布提示了针对基础体质的治疗方向,中医大脑也会谨守着“效不更方、依症加减”的大原则。在这个案例里面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思维,这也体现了中医大脑作为中医师临床治证指导工具的价值。
经方在治疗眼病时最常用的是小柴胡汤和苓桂朮甘汤的合方加减。如有眼屎多和眼睛红的症状,则常用小柴胡汤和竹叶石膏汤的合方加减。如有眼睛红肿热痛的问题,最简单好用的方法是用大黄一片,热开水泡15分钟,一片可重复泡2至3次,一天喝完,通常喝1到2天即可痊愈。此法对于治疗头面五官的红肿热痛的有效率非常高。但是,若是属于舌淡胖大有齿痕的阳虚体质,上述治疗眼病的方法就可能无效,必须用潜阳封髓丹等治上热下寒的方子才能取效。


IP属地:浙江1楼2025-05-22 12:5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