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补档)也不知道度娘抽什么风,也不给我删帖理由。
无所谓了,你来一次我就补一次
主要当时的配套图片找不到了....
——————————————————————————————————————————————————
没想到光靠签到和偶尔搬运,我居然也到了十级。既然如此,就决定搬一篇我早就想分享的文章。
(剧透警告!!!)
这篇文章我一直放在心里,也一直想找个合适的时机贴出来。一方面是因为它本身写得非常动人,对 Monika 的分析深入、理性、充满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最近我对圈子的某些现象有些感触。
即便是如此氛围相对和谐的圈子下,争论、误解、看不起他人乃至互相否定的现象仍会出现。而这种因“理解不一致”而导致冲突的规律,似乎是任何人类社群都难以回避的。
所以我更希望,借由这篇文章,让对 Monika、乃至整个文学部世界观还不太了解的朋友们,尤其是新人,能获得一个比较清晰、有逻辑的理解路径。这篇文章当初让我非常触动,我个人也认为它的观点非常有理有据,不是情绪宣泄,而是真正站在角色立场上做出的思考。
当然,每个人的观点都值得尊重,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如果有对文章内容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我会尽量解答。
总共一个开头和四个章节(近9000字),如果吞楼请及时告知楼主。
希望它也能给你一些新的视角。
顺便一提欢迎关注心跳理论吧,聚焦游戏内核、深度理论与自由畅谈的交流空间。

前言
称 Monika 是个颇具争议的角色,恐怕还远不足以概括她引发的讨论热度。她一直是众多网络论坛上热烈辩论的焦点,支持与反对者都有自己的理据。本篇文章并不是要让你成为“Monika 信徒”,也不是把她妖魔化成恶魔的化身。我的目的只是尝试解释她的行为、性格,以及她如何为自己的可怕行为寻找合理化理由——从而让那些不理解她的人至少能稍微共情她一点。
人们喜欢 Monika,绝不只是因为她是个“老婆型”角色,她确实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但同样,她也确实做了很多错误的事情。最终,我只希望大家能承认 Monika 是一个富有情感、写作上非常用心的角色,她值得被以这样的身份认可。
小提示:由于文章立场是站在 Monika 的视角来写的,所以可能不会对其他角色说太多好话。这不代表我不喜欢其他人——我自己都用 Sayori 的头像呢,拜托。所以如果我说其他角色“老套”“俗气”,请不要本能地点踩。
无所谓了,你来一次我就补一次

主要当时的配套图片找不到了....

——————————————————————————————————————————————————
没想到光靠签到和偶尔搬运,我居然也到了十级。既然如此,就决定搬一篇我早就想分享的文章。
(剧透警告!!!)
这篇文章我一直放在心里,也一直想找个合适的时机贴出来。一方面是因为它本身写得非常动人,对 Monika 的分析深入、理性、充满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最近我对圈子的某些现象有些感触。
即便是如此氛围相对和谐的圈子下,争论、误解、看不起他人乃至互相否定的现象仍会出现。而这种因“理解不一致”而导致冲突的规律,似乎是任何人类社群都难以回避的。
所以我更希望,借由这篇文章,让对 Monika、乃至整个文学部世界观还不太了解的朋友们,尤其是新人,能获得一个比较清晰、有逻辑的理解路径。这篇文章当初让我非常触动,我个人也认为它的观点非常有理有据,不是情绪宣泄,而是真正站在角色立场上做出的思考。
当然,每个人的观点都值得尊重,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如果有对文章内容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我会尽量解答。
总共一个开头和四个章节(近9000字),如果吞楼请及时告知楼主。
希望它也能给你一些新的视角。
顺便一提欢迎关注心跳理论吧,聚焦游戏内核、深度理论与自由畅谈的交流空间。

前言
称 Monika 是个颇具争议的角色,恐怕还远不足以概括她引发的讨论热度。她一直是众多网络论坛上热烈辩论的焦点,支持与反对者都有自己的理据。本篇文章并不是要让你成为“Monika 信徒”,也不是把她妖魔化成恶魔的化身。我的目的只是尝试解释她的行为、性格,以及她如何为自己的可怕行为寻找合理化理由——从而让那些不理解她的人至少能稍微共情她一点。
人们喜欢 Monika,绝不只是因为她是个“老婆型”角色,她确实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但同样,她也确实做了很多错误的事情。最终,我只希望大家能承认 Monika 是一个富有情感、写作上非常用心的角色,她值得被以这样的身份认可。
小提示:由于文章立场是站在 Monika 的视角来写的,所以可能不会对其他角色说太多好话。这不代表我不喜欢其他人——我自己都用 Sayori 的头像呢,拜托。所以如果我说其他角色“老套”“俗气”,请不要本能地点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