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明确的记录,不过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进行推算。
假设蜀汉灭亡时28万户94万口里包含了10万兵和4万吏,这个命题为真,那么会出现以下情况:
蜀汉94万人口中,如果按平均男女各半计算,则男性人口约为47万人。
其中适龄劳动力如果按15-70岁统计,低于15和高于70的非适龄劳动人口估算如下:
28万户就算每户70岁以上老人死绝,每户只有1个15岁以下的孩子,那么至少有28万名非适龄劳动人口。同样男女各半统计,则非适龄男性人口约为14万。
那么,蜀汉有47-14=33万适龄劳动人口。即便10-15的也都拉出来干活,多出7万劳动力(已经超过一半了)好了,蜀汉的适龄劳动力(10-70岁)最多不超过40万。
在这33-40万的适龄劳动力中,还要有10万兵和4万吏,那么实际劳动人口就只有19-26万人。
就算10万兵平时全部拉去军屯,自给自足,战时可做不到这样(诸葛首次北伐就拉出去10万)。
也就是说,蜀汉19-26万的劳动力,在北伐时要供养14万军吏,就算运输全部用妇女,不占用劳动力,那也是平均不到2个劳动力供养一个战兵,这补给供应能力简直是“蜀汉奇迹”了。这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根本做不到。
所以94万人口里,不包含10万兵和4万吏,且兵和吏各自有对应的兵户和吏户,这样才相对更合理。
假设蜀汉灭亡时28万户94万口里包含了10万兵和4万吏,这个命题为真,那么会出现以下情况:
蜀汉94万人口中,如果按平均男女各半计算,则男性人口约为47万人。
其中适龄劳动力如果按15-70岁统计,低于15和高于70的非适龄劳动人口估算如下:
28万户就算每户70岁以上老人死绝,每户只有1个15岁以下的孩子,那么至少有28万名非适龄劳动人口。同样男女各半统计,则非适龄男性人口约为14万。
那么,蜀汉有47-14=33万适龄劳动人口。即便10-15的也都拉出来干活,多出7万劳动力(已经超过一半了)好了,蜀汉的适龄劳动力(10-70岁)最多不超过40万。
在这33-40万的适龄劳动力中,还要有10万兵和4万吏,那么实际劳动人口就只有19-26万人。
就算10万兵平时全部拉去军屯,自给自足,战时可做不到这样(诸葛首次北伐就拉出去10万)。
也就是说,蜀汉19-26万的劳动力,在北伐时要供养14万军吏,就算运输全部用妇女,不占用劳动力,那也是平均不到2个劳动力供养一个战兵,这补给供应能力简直是“蜀汉奇迹”了。这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根本做不到。
所以94万人口里,不包含10万兵和4万吏,且兵和吏各自有对应的兵户和吏户,这样才相对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