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吧 关注:63,966贴子:421,856
  • 0回复贴,共1

王维的《山居秋暝》:心里啥都不惦记,才是真自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维的《山居秋暝》:心里啥都不惦记,才是真自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大家总说这诗像画,但没发现王维画的“纸”是空的!你看,诗一开头就大大方方写“空山”,这可不是随便写的。刚下完雨的山里,雾气蒙蒙的,所有东西都像刚睡醒、洗过澡一样,干干净净,透透亮亮。这就是禅宗说的“本来面目”,啥杂念都没有,清清爽爽。这个“空”,不是死气沉沉,而是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冲走了,露出最本真的样子,像刚擦干净的镜子,把整个秋天的感觉都照出来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光和水,就是本心的样子啊!月光从松树缝里透下来,泉水在石头上哗哗流过去,一点不费劲儿,一点不多想,自然而然。这不就像慧能大师说的“本来无一物”吗?月亮不是为了照亮才发光,泉水也不是为了滋润才流淌,它们就是那样自然地“照”着、“流”着。这就是禅宗喜欢的“无心”状态,心里没想着非要干啥,结果啥都干成了。
人来了,山也轻轻“接住”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洗衣服的姑娘们在竹林里说说笑笑回来了,打渔的小船轻轻划过,碰得荷叶一动一动。这些人的声音和动静,一点没打破山的安静。它们就像水里自然荡开的几圈波纹,很快就融进整片山水的宁静里了。人间烟火气一进到这“空”的境界里,好像也被洗得干干净净,像露水滴进池塘,转眼就看不见了。
最后两句容易误会!王维可不是死赖着不走。“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很多人以为王维是说“春天走了没关系,我就赖在这山里不走了”。但重点在“随意”俩字!这透着一股“无所谓”的劲儿。
“春芳歇”(春天美景没了)?没了就没了呗,留不住,也不是谁能说了算的。
“王孙自可留”王维说的“留”,不是死皮赖脸地待着,而是他的心,正好和眼前这个清澈宁静的秋天傍晚“对上了”,舒服得不想动地方。当他的心里不再惦记着“春天有多好”或者“我是不是该走(留)”,自然而然就安住在了当下这片清朗的秋山暮色里,像月亮稳稳地挂在天上一样自在。
王维用这首诗给我们指了条路:怎么活得真实自在?他像用诗造了条小船,载着我们穿过那些“名字啊、概念啊”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名相虚妄的迷津”),直接到达生命最真实、最本然的样子(“存在的本真岸边”)。
这个“山居秋暝”的境界,说到底不是外面找的一个好地方,而是心里一片清亮透明(“心体澄明之境”)。当你把对“美好春天”的执着(“春芳的执念”)在“随意”中就轻轻放下了,你这个人啊,就成了那松林间的明月,你这颗心啊,就成了那石上流的清泉。还用问啥“留不留”吗?此时此刻,听着松涛、看着泉水,你感受到的那份永恒的清亮自在,就是答案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6-20 00: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