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吧 关注:678,323贴子:32,430,640
  • 15回复贴,共1

聊一聊摩擦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想从正手摩擦角聊起,然后聊到胳膊的高度,如何加顶,最后谈一谈冲下旋。
首先,什么是摩擦角。这是徐旋前几天的一个视频讲到的,他讲摩擦的本质,强调了摩擦角的作用。
我就直接说理解吧,就不去赘述概念了。比如说你的拍型是45度,这个拍型打球,应该是撞摩都有吧?但是,如果你是从后往前挥拍的,与球切向的分力就不多,摩擦就容易不够。
如果你是往前上方挥拍的,切向的分力就更多,就容易加出充足的摩擦。
那么问题来了,好的常规性的拉球动作框架,应该是从后往前,还是往斜上?答案是斜上,具体来说,就是拍子停在额前。
为什么呢?举个例子。比如你拉球,拍子轨迹是从头下走的,那么你向前的分力就比较多,容易打出力量,但摩擦就难。摩擦难,上台率就受影响,有时候就要收着点力,未来水平上限就低一些。
这样的动作,当想加摩擦时,会怎样?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虽然尽量打薄了,但由于摩擦角不够,导致切向的分力不够,摩擦的效果不好,事倍功半,球还是不怎么转。
一种是不自觉地换成胳膊往上多一些的方式去拉加转,打各种球动作不统一,技术动作不简洁,撞摩无法兼得。所以总之是动作合理性不好,上限不高。
而摩擦角足够的动作,我们就先保障了摩擦,剩下的事情,就是怎么去加顶。因为我们选择了少分配一些向前的分力,这方面就捉襟见肘,我们得通过加顶,来获得充足的向前的速度。
加顶,其实很简单,一点也不神秘。顶是啥?就是向前的速度。先说一种情况,就是中台上旋相持,来球是有比较快的速度的,我们不管用什么动作,只要合上来球的速度,就借到了力,就很容易透板。所以,说顶,或者说向前的速度,要考虑自己制造的+来球自带的,这个合并量,而不是单独只考虑自己制造的。
所以说,虽然我们的动作,向前的分力并不突出,但绝大多数情况下,球打起来了,相持了,我们能借到向前的力,就并不缺这一块东西。
再说一种情况,当来球速度慢,借不到什么速度时,如果我们还想把球打出速度,那我就得自己加顶。怎么加?有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提高挥拍速度。把拍子甩起来,通过训练,让拍子能够获得更大的速度,这也就是所谓的鞭打。所有的挥拍运动,都是要把拍子甩起来的。拍子有速度,就好比手里有钱,就可以拿来做想做的事情。拍子没速度,就好比没钱,啥也干不了。
第二个要点是运用重心交换,形成一定的身体位移,比如倒地爆冲,身体的位移十分明显。这好比一笔意外之财,但它一般只能用在向前的速度分量上。用在切向分量上的情况也有,比较特殊,比如拉削球,太转了,就常有蹬地跳着拔的现象。
切向、前向的速度都有了,我们就可以尝试冲下旋了,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来球速度慢,只能自己加顶的情况。想象一下,我们向前的速度充足,能把弧线打长,切向的速度也充足,能把弧线拉高,并且有充足的旋转,让球过网后下坠,有什么理由不成功?轻松愉快,简简单单。球既有速度,弧线又漂亮,透板,暴力,有数。
最后,祝大家都能有好的动作,都能轻松、正确冲下旋,个个上台。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6-25 15:00回复
    来球方向 拍面角度 挥拍轨迹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6-25 15:10
    回复
      2025-10-24 14:12: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徐老是真有东西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6-25 15:28
      回复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事-外弧线 一个是有一个侧向包裹的力 另外一个是能充分利用转体的力量 切向力的本质是不去正面对抗旋转所以好控制 即使正常来球有摩擦角的动作 对抗非正常来球正好正对正常来球摩擦角的动作 一样难 拉球细分是完全正面对抗往前抽打以及包裹拉 各有好坏 最好是都会然后折中一下 手臂加弧线 身体控制手臂转速 肩膀控制出球压弧线 重心前压控制冲与不冲 腿的蹬地负责一部分起弧线 别想手又加弧线又加力 一个部位应该只完成一个任务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6-25 15:45
        回复
          关注了,好帖子,乒吧就应该探讨技术和器材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6-25 16:54
          回复
            摩擦这个问题,我发现很多人先天对旋转和摩擦缺乏理解。
            甚至在讲解以后仍然不知所云。
            实践中更是非常不协调。
            打个乒乓球,入门都是需要一定得天分的。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6-25 17:30
            收起回复
              会不会就是顺着角度挥拍而不是向上或向前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5-06-25 19:09
              回复
                拉死转下旋我信,冲死下旋这个技术太高深了,版型不亮开冲网里,冲的最关键前提是先冲出右脚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5-06-25 19:34
                回复
                  2025-10-24 14:06: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想起当年做物理题求最值就用到了摩擦角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6-25 19:50
                  回复
                    想起摩擦角就想到自锁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6-25 19:59
                    回复
                      冲下旋我还是喜欢 下降期去拉,因为我们收小臂的过程是一个从后下到前额的过程,下降期球向下掉 拍子向上挥 更容易产生一个向上的合力,从而产生弧线,外加上转体的撞击,可以让这个弧线更长,从而让球可以在高点期过网,而接触球时拍子的角度,与接触到拍子的位置,决定了合力的大小。强下旋可以放心大胆的转动手腕放心大胆的亮拍子去撞击,弱下旋可能要收着点 主要收在亮拍子的角度上 也可以收着点力,让弧线短一点保证上台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6-26 01:23
                      回复
                        大多数人的困惑不是摩擦,而是如何集中发力。没很好训练过的,力量都在挥拍路线上耗散掉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5-06-26 15:27
                        回复
                          强如马琳也是起下旋也是加转多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5-06-28 05: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