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稳固而勤俭的标兵
昨天参加了一场中国人寿万能险升级演示会。讲师在台上各种演示现在的保底利率2.5%,升级后如何如何好。这样的会议我参加了很多次,基本了解了他们的套路。站在台上的那哥们儿,西装笔挺,PPT翻得飞快,嘴里蹦出来的数字和术语跟机关枪似的,2.5%的保底利率、年化收益、复利曲线,讲得你头晕眼花。旁边坐着个业务经理,手里攥着宣传单,笑得比便利店收银员还热情,凑过来一句接一句地聊:张哥,你这账户放着多可惜,升级后收益翻倍啊!我低头啃着会场发的面包,嗯,夹心还行,就是有点干。
这场景我太熟了。第一次参加这种会,我还在停车场磨叽了半小时,寻思这保险到底值不值。讲师口才绝对一流,先给你画个大饼:中国人寿投了多少亿在基建、国债,盈利稳得像铁饭碗,去年还拿了啥行业大奖,数据甩一堆,PPT上柱状图红得扎眼。听完你脑子一热,觉得自己不买点啥都对不起这稳赚不赔的机会。我那次就稀里糊涂签了单,回家才发现合同条款密密麻麻,翻了三页都没找到稳赚俩字儿。
业务经理的套路更直接。宣传单上印着花花绿绿的收益曲线,旁边还贴心地标了假设年化8%。她坐你旁边,聊得跟老朋友似的,从你家娃上学聊到最近油价涨了多少,末了再轻描淡写提一句:这新账户多划算,投10万一年多赚5000!我喝了口免费发的矿泉水,心里嘀咕:5000?怕是连我昨晚点的外卖都补不回来。她还递给我一张表格,上面列了旧账户和新账户的对比,全是粗体字,收益差写得跟天上地下似的。可我瞅了半天,表格里压根没提转账户的手续费,也没说新账户锁定期有多长。
送礼这事儿就更逗了。以前好歹送个保温杯,拿回家还能用用。现在呢?发了个塑料小风扇,USB充电的那种,吹两分钟就过热,感觉比我加班熬夜还容易坏。我旁边的大姐倒是挺开心,拿着风扇左看右看,估计已经脑补自己夏天省电费了。讲到最后,讲师抛出个福利:有万能账户的客户可以无缝转到新账户,钱直接挪过去,收益立马翻倍。听起来简单吧?可我一问细节,业务员支支吾吾,说得含糊,翻来覆去就是具体得去柜台办。我心想,这不就是让我再买一份新保险吗?旧账户的钱取出来得扣一堆手续费,新账户还得从头算起,哪有这么美的馅饼。
我在X上搜了搜,果然有人吐槽过这套路。@保险老王去年发了条帖子,说自己转账户被扣了3%的手续费,算下来亏了小几千。还有人说新账户的保底利率看着高,实际收益得看市场,波动大得很,2.5%只是个地板价。网页上也翻到几篇分析,说这种升级大多是营销噱头,合同条款里藏的坑比我家楼下的窨井盖还多。有一篇博客提到,保险公司的万能险收益跟银行理财比,流动性差一大截,锁定几年是常态,想提前取钱?门都没有。
说白了,这会开得跟菜市场吆喝似的,热闹归热闹,真想买还得自己擦亮眼。我想起老家那句方言:吃鱼莫贪大,刺多扎嘴。保险这东西听着诱人,条款却像鱼刺,得慢慢挑。讲师最后还甩了句鸡汤:买保险就是给自己未来加把锁!我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小风扇,心想:这锁,怕是得我自己花钱买吧。
回家路上,我在便利店买了个饭团,边啃边翻手机查了查。网上说,买保险得看清三个点:一是实际收益,扣掉管理费、初始费用后还能剩多少;二是流动性,钱锁几年,急用时能不能拿出来;三是风险,市场好的时候收益高,差的时候可能连保底都够呛。
这会让我想起我爸常念叨的一句:天上掉馅饼,地上有陷阱。保险公司不是慈善家,羊毛出在羊身上。
昨天参加了一场中国人寿万能险升级演示会。讲师在台上各种演示现在的保底利率2.5%,升级后如何如何好。这样的会议我参加了很多次,基本了解了他们的套路。站在台上的那哥们儿,西装笔挺,PPT翻得飞快,嘴里蹦出来的数字和术语跟机关枪似的,2.5%的保底利率、年化收益、复利曲线,讲得你头晕眼花。旁边坐着个业务经理,手里攥着宣传单,笑得比便利店收银员还热情,凑过来一句接一句地聊:张哥,你这账户放着多可惜,升级后收益翻倍啊!我低头啃着会场发的面包,嗯,夹心还行,就是有点干。
这场景我太熟了。第一次参加这种会,我还在停车场磨叽了半小时,寻思这保险到底值不值。讲师口才绝对一流,先给你画个大饼:中国人寿投了多少亿在基建、国债,盈利稳得像铁饭碗,去年还拿了啥行业大奖,数据甩一堆,PPT上柱状图红得扎眼。听完你脑子一热,觉得自己不买点啥都对不起这稳赚不赔的机会。我那次就稀里糊涂签了单,回家才发现合同条款密密麻麻,翻了三页都没找到稳赚俩字儿。
业务经理的套路更直接。宣传单上印着花花绿绿的收益曲线,旁边还贴心地标了假设年化8%。她坐你旁边,聊得跟老朋友似的,从你家娃上学聊到最近油价涨了多少,末了再轻描淡写提一句:这新账户多划算,投10万一年多赚5000!我喝了口免费发的矿泉水,心里嘀咕:5000?怕是连我昨晚点的外卖都补不回来。她还递给我一张表格,上面列了旧账户和新账户的对比,全是粗体字,收益差写得跟天上地下似的。可我瞅了半天,表格里压根没提转账户的手续费,也没说新账户锁定期有多长。
送礼这事儿就更逗了。以前好歹送个保温杯,拿回家还能用用。现在呢?发了个塑料小风扇,USB充电的那种,吹两分钟就过热,感觉比我加班熬夜还容易坏。我旁边的大姐倒是挺开心,拿着风扇左看右看,估计已经脑补自己夏天省电费了。讲到最后,讲师抛出个福利:有万能账户的客户可以无缝转到新账户,钱直接挪过去,收益立马翻倍。听起来简单吧?可我一问细节,业务员支支吾吾,说得含糊,翻来覆去就是具体得去柜台办。我心想,这不就是让我再买一份新保险吗?旧账户的钱取出来得扣一堆手续费,新账户还得从头算起,哪有这么美的馅饼。
我在X上搜了搜,果然有人吐槽过这套路。@保险老王去年发了条帖子,说自己转账户被扣了3%的手续费,算下来亏了小几千。还有人说新账户的保底利率看着高,实际收益得看市场,波动大得很,2.5%只是个地板价。网页上也翻到几篇分析,说这种升级大多是营销噱头,合同条款里藏的坑比我家楼下的窨井盖还多。有一篇博客提到,保险公司的万能险收益跟银行理财比,流动性差一大截,锁定几年是常态,想提前取钱?门都没有。
说白了,这会开得跟菜市场吆喝似的,热闹归热闹,真想买还得自己擦亮眼。我想起老家那句方言:吃鱼莫贪大,刺多扎嘴。保险这东西听着诱人,条款却像鱼刺,得慢慢挑。讲师最后还甩了句鸡汤:买保险就是给自己未来加把锁!我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小风扇,心想:这锁,怕是得我自己花钱买吧。
回家路上,我在便利店买了个饭团,边啃边翻手机查了查。网上说,买保险得看清三个点:一是实际收益,扣掉管理费、初始费用后还能剩多少;二是流动性,钱锁几年,急用时能不能拿出来;三是风险,市场好的时候收益高,差的时候可能连保底都够呛。
这会让我想起我爸常念叨的一句:天上掉馅饼,地上有陷阱。保险公司不是慈善家,羊毛出在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