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蔚县人不吃糕头的由来
杨建军
在我国北方饮食文化谱系中,河北省蔚县的“糕”文化独树一帜。长期以来,蔚县人以高粱面、黍子面、黍子脱皮面制作的糕作为午餐主食。然而,颇为奇特的是,蔚县人对“糕头”始终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严格遵循“不吃糕头”的习俗禁忌。这一独特传统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故事与讲究?事实上,蔚县人不吃糕头的传统源远流长。时至今日,虽然年轻一代受现代思潮影响,对这一老规矩的遵循已不那么严格,但在许多传统家庭中,“不吃糕头”的习惯依然延续,糕盆旁总会习惯性地留着一块糕头。那块糕头宛如一位沉默的史官,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往事,延续着先辈们留下的文化脉络。所谓“糕头”,指的是蒸糕后食用的第一铲糕。蔚县糕食以“面性糕”为特色。人们偏爱吃面性糕,无论是黄糕、黍子糕,亦或是高粱糕,经蒸熟之后,都会被搋成圆团状,形成特定的食用规范。吃的时候,人们用铲子从搋好的糕团一侧铲取,最先铲下的那一小部分,为头铲糕,便是“糕头”。这一看似微小的饮食细节,实则是解码蔚县历史文化的重要钥匙。在当地人眼中,这块普通的食物有着特殊的含义,甚至衍生出“吃糕头等于骂人是狗”的俗语。这样一饮食习俗,赋予了糕头独特的符号价值,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关于蔚县人不吃糕头的原因,民间流传着多个版本的典故,每个典故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地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心理。一、民族压迫下的生存智慧——元朝统治下的创伤记忆不吃糕头的习俗与元朝统治密切相关。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四等人制是元朝法定的民族等级制度,将全国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蒙古人地位最高,享有政治、经济和法律等特权;色目人包括西域各族、西夏人及部分来自中亚、东欧的人,归附较早,政治地位仅次于蒙古人;汉人指原金朝统治下的各族民众,涵盖汉人、契丹、女真等;南人则是原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其他各族,社会地位最低),将全国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蒙古人地位最高,汉人位列第三,这一制度加剧了民族与阶级矛盾。同时,元朝实行“十户长制”,将汉民以十户为单位划分,由蒙古族“十户长”管理,汉民不仅要供养“十户长”,日常生活、耕作等活动也受到全面监督。这进一步加深了各族间的隔阂与对立。“十户长”要在这十户人家轮流吃饭。在“十户长”到家吃饭之前,人们不能擅自铲糕食用。第一铲糕必须留给“十户长”。若糕团在“十户长”到家之前被铲开,将被视为是杀头大罪。在高压统治下,无人敢触犯禁忌,因此没有人敢吃第一铲糕。其余九户人家也会特意将第一铲糕留在糕盆一旁,以防“十户长”突然检查。久而久之,保留“糕头”成为人们规避风险的习惯,不吃第一铲糕的习俗也悄然形成。

杨建军
在我国北方饮食文化谱系中,河北省蔚县的“糕”文化独树一帜。长期以来,蔚县人以高粱面、黍子面、黍子脱皮面制作的糕作为午餐主食。然而,颇为奇特的是,蔚县人对“糕头”始终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严格遵循“不吃糕头”的习俗禁忌。这一独特传统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故事与讲究?事实上,蔚县人不吃糕头的传统源远流长。时至今日,虽然年轻一代受现代思潮影响,对这一老规矩的遵循已不那么严格,但在许多传统家庭中,“不吃糕头”的习惯依然延续,糕盆旁总会习惯性地留着一块糕头。那块糕头宛如一位沉默的史官,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往事,延续着先辈们留下的文化脉络。所谓“糕头”,指的是蒸糕后食用的第一铲糕。蔚县糕食以“面性糕”为特色。人们偏爱吃面性糕,无论是黄糕、黍子糕,亦或是高粱糕,经蒸熟之后,都会被搋成圆团状,形成特定的食用规范。吃的时候,人们用铲子从搋好的糕团一侧铲取,最先铲下的那一小部分,为头铲糕,便是“糕头”。这一看似微小的饮食细节,实则是解码蔚县历史文化的重要钥匙。在当地人眼中,这块普通的食物有着特殊的含义,甚至衍生出“吃糕头等于骂人是狗”的俗语。这样一饮食习俗,赋予了糕头独特的符号价值,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关于蔚县人不吃糕头的原因,民间流传着多个版本的典故,每个典故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地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心理。一、民族压迫下的生存智慧——元朝统治下的创伤记忆不吃糕头的习俗与元朝统治密切相关。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四等人制是元朝法定的民族等级制度,将全国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蒙古人地位最高,享有政治、经济和法律等特权;色目人包括西域各族、西夏人及部分来自中亚、东欧的人,归附较早,政治地位仅次于蒙古人;汉人指原金朝统治下的各族民众,涵盖汉人、契丹、女真等;南人则是原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其他各族,社会地位最低),将全国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蒙古人地位最高,汉人位列第三,这一制度加剧了民族与阶级矛盾。同时,元朝实行“十户长制”,将汉民以十户为单位划分,由蒙古族“十户长”管理,汉民不仅要供养“十户长”,日常生活、耕作等活动也受到全面监督。这进一步加深了各族间的隔阂与对立。“十户长”要在这十户人家轮流吃饭。在“十户长”到家吃饭之前,人们不能擅自铲糕食用。第一铲糕必须留给“十户长”。若糕团在“十户长”到家之前被铲开,将被视为是杀头大罪。在高压统治下,无人敢触犯禁忌,因此没有人敢吃第一铲糕。其余九户人家也会特意将第一铲糕留在糕盆一旁,以防“十户长”突然检查。久而久之,保留“糕头”成为人们规避风险的习惯,不吃第一铲糕的习俗也悄然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