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5日漏签0天
蔚县吧 关注:214,744贴子:4,575,28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3回复贴,共1页
<<返回蔚县吧
>0< 加载中...

蔚县“糕头”:承载复杂文化的饮食符号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北国冰峰佛苍穹
  • 吧主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探寻蔚县人不吃糕头的由来
杨建军
在我国北方饮食文化谱系中,河北省蔚县的“糕”文化独树一帜。长期以来,蔚县人以高粱面、黍子面、黍子脱皮面制作的糕作为午餐主食。然而,颇为奇特的是,蔚县人对“糕头”始终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严格遵循“不吃糕头”的习俗禁忌。这一独特传统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故事与讲究?事实上,蔚县人不吃糕头的传统源远流长。时至今日,虽然年轻一代受现代思潮影响,对这一老规矩的遵循已不那么严格,但在许多传统家庭中,“不吃糕头”的习惯依然延续,糕盆旁总会习惯性地留着一块糕头。那块糕头宛如一位沉默的史官,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往事,延续着先辈们留下的文化脉络。所谓“糕头”,指的是蒸糕后食用的第一铲糕。蔚县糕食以“面性糕”为特色。人们偏爱吃面性糕,无论是黄糕、黍子糕,亦或是高粱糕,经蒸熟之后,都会被搋成圆团状,形成特定的食用规范。吃的时候,人们用铲子从搋好的糕团一侧铲取,最先铲下的那一小部分,为头铲糕,便是“糕头”。这一看似微小的饮食细节,实则是解码蔚县历史文化的重要钥匙。在当地人眼中,这块普通的食物有着特殊的含义,甚至衍生出“吃糕头等于骂人是狗”的俗语。这样一饮食习俗,赋予了糕头独特的符号价值,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关于蔚县人不吃糕头的原因,民间流传着多个版本的典故,每个典故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地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心理。一、民族压迫下的生存智慧——元朝统治下的创伤记忆不吃糕头的习俗与元朝统治密切相关。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四等人制是元朝法定的民族等级制度,将全国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蒙古人地位最高,享有政治、经济和法律等特权;色目人包括西域各族、西夏人及部分来自中亚、东欧的人,归附较早,政治地位仅次于蒙古人;汉人指原金朝统治下的各族民众,涵盖汉人、契丹、女真等;南人则是原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其他各族,社会地位最低),将全国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蒙古人地位最高,汉人位列第三,这一制度加剧了民族与阶级矛盾。同时,元朝实行“十户长制”,将汉民以十户为单位划分,由蒙古族“十户长”管理,汉民不仅要供养“十户长”,日常生活、耕作等活动也受到全面监督。这进一步加深了各族间的隔阂与对立。“十户长”要在这十户人家轮流吃饭。在“十户长”到家吃饭之前,人们不能擅自铲糕食用。第一铲糕必须留给“十户长”。若糕团在“十户长”到家之前被铲开,将被视为是杀头大罪。在高压统治下,无人敢触犯禁忌,因此没有人敢吃第一铲糕。其余九户人家也会特意将第一铲糕留在糕盆一旁,以防“十户长”突然检查。久而久之,保留“糕头”成为人们规避风险的习惯,不吃第一铲糕的习俗也悄然形成。


  • 北国冰峰佛苍穹
  • 吧主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二、安全规范的衍生变异——怕被下毒,糕头喂狗
这一说法源于元朝时期的特殊背景。由于第一铲糕总是留给元朝的“十户长”,这些统治者深知自己的行为不得民心,则时刻担心会被下毒谋害。于是,要求饭主人将第一铲糕喂狗试毒,确认狗无恙后才会放心吃第二铲糕。这一行为让“糕头”被贴上了“狗食”的标签,并逐渐演变为骂人话语,人们也因此遂避不吃。随着时间推移,第一铲糕在人们心中成为了“喂狗食物”的代名词,“吃糕头”甚至成为辱骂他人为狗的说法,被赋予了“危险”与“卑贱”的双重象征。即便元朝覆灭,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不吃第一铲糕的习俗,依然在蔚县人的生活中保留下来。实则为下毒猜忌引发的转变。
三、贫困年代的社会印记——穷苦岁月的“乞丐饭”
在过去,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粮食极为紧缺。人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饭量大,普通家庭用餐后基本不会有剩余。若此时乞丐上门,家中没有其他食物施舍,只能把冷糕头给乞丐。久而久之,在当地文化语境中,冷糕头成了骂人为乞丐的话。蔚县方言中,就有“看你讨吃也要不上个冷糕头!”这样的说法,用来讽刺对方连乞丐都不如。这句俗语生动地反映了在贫苦岁月里,糕头因常被用于打发乞丐,而具有的贬义象征。


2025-08-05 13:26: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北国冰峰佛苍穹
  • 吧主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四、尊师重教理念的深刻体现——糕头敬先生
传承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对蔚县的吃糕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蔚县自古重视教育,村里聘请私塾先生教书,全村人对先生非常敬重,由家中有孩子上学的人家轮流为学生提供饮食。先生来家吃饭时,主人会热情地请先生在炕里边就座,并将第一铲糕先敬给先生。若小孩饿了,不等先生来就想铲糕吃,大人便会说“不能铲,不能吃!吃糕头老师要打哩!”“吃糕头怕老师!”一直以来,即便当天中午私塾先生不在自家吃饭,家长为了给孩子树立尊师重教的榜样,也会将第一铲糕郑重地留给老师。以这一小小的举动,表达着对教育事业的尊崇和对先生的敬重。
五、儒家礼制的饮食呈现——孔子供品
旧时,蔚县还有用糕头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的讲究。中午开饭时,第一铲糕要先用于祭祀孔子。随着时间流逝,祭祀这一程序虽逐渐简化,但第一铲糕依然不能吃,人们会习惯性地铲下放在糕盆一旁。铲糕过程也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如同倒酒敬酒一样,要先给客人铲,再按照辈分高低依次为其他人铲,最后才轮到自己。过去,通常是家庭主妇坐在炕沿边,守着糕盆为大家有条不紊地铲糕。如今,“先客后主,尊长有序”的铲糕礼仪依然在蔚县延续。
一块糕头,半部历史。
蔚县“糕头”禁忌的多源性,恰如一面棱镜,折射出这片地域复杂多元的历史记忆与深厚的文化传承。从民族压迫下规避政治风险的生存智慧,到尊崇儒家文化、坚守尊师重教的理念,一块看似微不足道的糕头,实则承载着一方水土独有的集体记忆与文化密码。
作者简介:杨建军,蔚县政协原文史宣教科科长。现任蔚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


  • 贴吧用户_GVMKU4E
  • 初涉江湖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好贴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3回复贴,共1页
<<返回蔚县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