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game吧 关注:1,768,351贴子:25,855,139
  • 13回复贴,共1

少女,献祭,赐福与诅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之前也偶然推过两部民俗类的gal,分别是《GINKA》和《青空》。最近刚开始推《废村》才发现,为什么它们都有共同的元素。即标题,都是献祭少女(各种层面),获得“赐福”,然后被“赐福”反噬。
是,霓虹那边的历史就是这样子吗?因为物质或者人性之类的原因?纯好奇,有没有懂的佬说说
大饼代餐镇楼(错乱)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7-21 11:00回复
    民俗都是这样的,但凡是民俗肯定不能是崇尚科学的现代社会,大多是半隔绝的落后农村,然后说到落后就绕不开献祭这种迷信思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7-21 11:47
    收起回复
      2025-07-31 17:50: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分析“少女献祭”母题时,我们发现其深植于日本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之中。这一母题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信仰和生存策略,也揭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同时,这一母题在现代文艺作品中的频繁出现,反映了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历史根源:人柱信仰与共同体生存
      人柱(ひとばしら)的献祭逻辑
      * 灾厄转移理论:在古代日本的认知里,少女,尤其是处子,被视为“洁净”的象征。他们认为少女的生命具有平息神灵怒火的力量,就像《古事记》中记载的倭建命以弟橘媛献祭海神的故事。
      * 土木工程祭祀:从中世到近世,“人柱”习俗在日本较为普遍。人们会将活人埋入堤坝、城墙之下,期望以此祈求工程稳固。传说中松江城的人柱“阿静”就是这类习俗的体现。
      * 生存危机对策:在遭遇饥荒、瘟疫等生存危机时,共同体往往会选择献祭“边缘个体”,如少女或外乡人,以此来维持自身的存续。民俗学者柳田国男在《海上之路》中对孤岛习俗的分析,就为这一现象提供了参考。
      女性的双重神性
      * 污秽与净化:在神道教中,经血、分娩被看作是“穢れ”,但处女却被认为具备通灵能力,巫女(みこ)制度便是这种观念的体现。
      * 牺牲的合理性:一些作品将女性塑造为“自愿牺牲的圣母”,例如《青空》中的轮回结构。然而,这实际上掩盖了共同体对弱势者的剥削。上野千鹤子在《厌女》第五章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
      现代文艺重构:反噬的必然性
      对传统叙事的批判解构
      * 赐福=诅咒:在《GINKA》中,银花献祭后化为“土地神”,但实际上她成了永世被困的怨灵。这一情节影射了国家神道对个体的吞噬。
      * 反噬的隐喻:
      * 生态报复:工业社会对自然的过度榨取,在文艺作品中表现为生态的报复。如《废村》中,森林黑化并吞噬村民。
      * 战争创伤:少女献祭这一主题暗喻着“为集体荣耀牺牲的平民”。宫崎骏《幽灵公主》中山兽神的设定就体现了这一点。
      社会焦虑的投射
      * 少子化恐惧:2024年,日本的生育率仅为1.26。献祭少女的主题隐含着日本社会对“未来消亡”的集体潜意识恐慌。
      * 泡沫经济伤痕:经济崩塌后,日本社会开始反思“虚假繁荣”。《尸鬼》中外场村的覆灭就隐喻了泡沫经济的反噬。
      案例延伸:民俗与ACGN的共生
      作品 献祭形式 反噬表现 历史原型
      《寒蝉鸣泣之时》 雏见泽的“御社神” 全村轮回悲剧 岐阜县白川乡人柱传说
      《Fate/stay night》 伊莉雅成为圣杯 从容器到复仇者 柳田国男记录的“人形代”
      《黑暗集会》 怨灵少女收集计划 恶灵反控宿主 青森恐山的“シャマン”巫女
      为何用户感知到“高度共性”?
      * 创作者的文化工具箱:日本写作者普遍接受民俗学者小松和彦“妖怪是社会的伤口”这一理论。因此,献祭少女成为他们控诉社会矛盾的安全表达载体,避免了直接批判时政。
      * 玩家/读者的认知共识:通过《日本妖怪大全》《远野物语》等普及读物,现代受众已经能够天然理解“献祭→黑化”的叙事逻辑。这使得相关作品能够快速与读者建立深层共鸣。
      关键结论
      “少女献祭”这一母题的本质是对“集体主义吃人”的具象化批判,它以民俗外壳包裹着现代性反思。若想进一步探究这一主题,折口信夫提出的“マレビト(客人神)”理论值得关注,少女作为“他者”的牺牲,实则是共同体排异本能的投射。
      若你对这一主题感兴趣,推荐阅读折口信夫的《古代研究》、赤坂宪雄的《异人论》,以及观看动画《空之境界》(两仪式与献祭)和《来自深渊》(黎明卿的“祈手”仪式)。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7-21 11:48
      收起回复
        日本民俗类的游戏多半会牵扯到神明鬼怪之类的东西,不过每个游戏似乎都是各说各的,大体上用游戏仁王的话总结就是,人们的信仰会形成一种和魂,这种和魂会对信仰之人赋予某些庇佑,这样的和魂会被叫做守护灵也会被当做神,与之相对的鬼则叫荒魂。但是会提供庇佑的也可能是某些邪恶的存在,这时候的赐福更像是与鬼怪交易。以上这些只是借助部分游戏的描述的个人理解,不是查阅的文献,不保真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7-21 12:29
        收起回复
          日本民俗刻板印象的终极是,《印斯茅斯的阴霾》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7-21 12:54
          收起回复
            公式化套路,现在你也可以写一部了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7-21 14:38
            回复
              感觉都像是致敬死魂曲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7-22 06:49
              回复
                民俗作品嘛,基本上是以传说为基础,而传说故事献祭活人的案例又不在少数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7-22 12:04
                回复
                  2025-07-31 17:44: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能有几个是自愿献祭的,那么被反噬也不奇怪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7-22 1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