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吧 关注:4,783,044贴子:112,612,034
  • 0回复贴,共1

转个荔枝真实评价,就是很普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故事本身只值六七分,小说就给人一种“写得洋洋得意,读着枯燥乏味”的感觉,电影的改编又至少减了两分。具体来说,至少有两大问题,一是拍成了流水账,全片没什么重点,人物面目大多模糊不清。二是立意低,自我感动,像是一篇初中生作文。
流水账咱就不说了,咱们以电影尾声,李善德当面控诉杨国忠,杨国忠殴打李善德的一场戏为例,来简单说说这部电影为何立意低、认知停留在初中生水平。
按照正常的逻辑,杨国忠权势熏天,官微言轻的李善德当面严厉指责他误国误民,结果只能有一个:李善德必死,恐怕连他的妻女也凶多吉少。
那么问题来了,李善德为何不惜将妻女绑在自己的棺材上,跑去当面控诉杨国忠呢?是被愤怒冲昏头脑吗?除此之外,很难想到合理的解释。
更不合理的是,李善德过完嘴瘾之后,编导又强行圆满,让唐廷只将其贬黜岭南,李善德一家还因祸得福,躲过了兵荒马乱。
以杨国忠的个性,已经气到当场亲自动手,他为何没有杀李善德呢?正当理由找不到,私下里弄死他还不是轻而易举吗?
我们只能解释为,编导想让李善德在杨国忠面前慷慨陈词,上一上价值,自我感动的同时,顺便向当下的观影群体要点掌声,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只能放弃叙事逻辑了。
李善德更合理的做法似乎是:当面向杨国忠直陈百姓艰苦和荔枝转运的危害,并将责任推给下面执行的人,给杨国忠一个面子,杨国忠虽心里不爽,但也不至于大动干戈,最后将李善德贬黜岭南泄愤——这样逻辑似乎更顺畅一点。
并不是说李善德不能以全家老小的性命为代价,孤注一掷,当面控诉杨国忠鱼肉百姓、危害社稷,李善德控诉杨国忠最大的问题是,他的这个行为的无用性。
《大明王朝1566》里海瑞和嘉靖中门对狙,为何让人觉得没问题呢,是因为国家和百姓都是嘉靖的,嘉靖是这个国家的老板,是为君父,海瑞希望以自己的命,甚至全家人的命,换来嘉靖的幡然悔悟,此为天下苍生计。回头再看李善德对杨国忠,杨国忠并不是老板,只是一名职业经理人,这个公司的员工(百姓)跟他没有什么亲缘关系,对于李善德的慷慨陈词,杨国忠不会有任何共情,他不是国家的主人,对百姓的死活自然不会有太多感受。
如果李善德面对玄宗说这些话,玄宗真未必会杀他,因为他在为玄宗考虑问题,但他对杨国忠说这些话,就是在彻底否定杨国忠这个人,杨国忠心说百姓苦关我鸟事,屠你满门再说——就像《大明王朝1566》里,如果将海瑞和嘉靖的中门对狙,换成海瑞当面对严嵩的血泪控诉,那就既是对牛弹琴,也会是显露出海瑞的低能,以及编导的幼稚可笑——因为无论严嵩还是杨国忠,都不是真正的因,真正的因是嘉靖和玄宗


IP属地:湖北1楼2025-07-25 14: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