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吧 关注:223,872贴子:1,438,676
  • 3回复贴,共1

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藩镇割据之势。只要集中以下四个区域:1、河北的安史旧部。
2、西北西南的边远藩镇。3、中原一带的新设节度使。4、东南地区的藩镇。大致分为可控区(1、3),骑墙区(2),不可控区(1)。唐初采取“以藩镇御藩镇”的方针,但随着唐中期的财政经济改革,中央得到一定恢复,遂展开了对藩镇的斗争。主要集中于德宗和宪宗时期。
(一)德宗时期。(1)四镇之乱。起因: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请求继位,被拒绝。经过:成德节度使李惟岳,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四镇叛乱。德宗派兵平乱,梁崇义和李惟岳先后败亡,但平叛的卢龙节度使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参加叛乱,局势愈发不可控。(2)泾原兵变。建中四年(783),德宗调泾原兵五千人援救被李希烈包围的襄城。途经长安时,因犒赏问题发生哗变,德宗前往奉天。之后,依靠李晟,马燧平定叛乱。(二)宪宗时期。宪宗继位后,由于两税法长期实行且大量转运江淮财赋,中央财力雄厚,决心削藩。806年,讨灭西川节度使刘辟。807年,平息镇海节度使李琦。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归附朝廷。817年,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卢龙节度使刘总先后归顺朝廷。819年,消灭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此时一片蒸蒸日上,可从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并未被打破,820年,宪宗被宦官杀害。河朔三镇再次叛乱。自此,割据局面一直延续至唐末。(三)评价。藩镇握有军政实权,有天然独立性和割据性。唐没有一只强有力中央军,依靠藩镇牵制藩镇。唐消灭不了藩镇,而藩镇也不愿消耗自己力量去对抗唐。诡异平衡形成。但一旦某种新的力量如农民起义形成,就会打破这种平衡,末日就将到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7-29 19:16回复
    并不是比如宪宗时期让李愬做魏博节度使,这时候魏博已经消停了按很多人观点完全可以派个文官去管辖,这样魏博算彻底没了。事实上是唐廷本来就不想把节度使制度给取消掉,因为节度使没了一旦边疆告急全部得中央出钱出兵,这钱这人找谁拿?唐武宗李炎时期也是这样其实那时候完全可以取消藩镇但是不想这么干而不是无法这么干,因为还得依靠藩镇抵御外敌,另外又可以节省开支,那时候唐廷拿不出多少钱了。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7-29 23: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