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试新茶比较多一些,喝着喝着,突然想到两件事情,随便跟大家聊聊。
一、关于新茶的某些改革
这几年来新出的茶,跟过去的不同,很多刚出来适口性就不错,不苦不涩,有的汤感还醇厚,还有许多烟香品种的竞相推出。这跟以前的茶需要储存一定时间转化过来才好喝是不一样的,现在的茶,很多茶底一搓就成泥了,但十几年前的茶基本没有这种情况。这也带来一些猜疑,会不会经过一些“催熟”工艺,比如发酵时对水量的控制?比如低温高湿陈化法?或者说原料的来源发生了变化?树龄和田地茶等等。有茶友指出,之前普洱也采用过一些新工艺加快达到适饮期,但储藏价值严重下降,越藏越差。六堡茶这里会不会也这样?
我并不反对新方法的采用,实际上新方法对很多人特别是新茶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六堡茶需要更多的新茶客加入才能繁荣。更早的适饮期,更快的转化速度,会不会降低今后的转化潜力?这也许是一个问题,但可能也不是问题,我们一生能有多少个二十年去等待?快点是不是会更合适这个社会的消费方式?也许老茶客需要做好准备,从现在起,我们喝到的茶会逐步在变化,直到十几年后已经完全和现在不一样了。
二、关于不同平台销售情况的背离
我们可以把六堡茶的销售平台简单的归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经销商,包括淘宝拼夕夕上的线上茶商。另一类就是现在火爆的官方直播间。跨平台茶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两年传统经销商平台的商品价格一直在跌,有的跌幅很大,特别是年关低价出货比较多。这是受了大环境影响,没办法。但在直播间,却完全是另一副景象,销售很火爆,很多茶被抢购,直播间里别说降价,能不涨价都少见。
我觉得一是厂家对形势和新茶友群体的正确判断,加上直播人员的敬业努力,形成了直播间的繁荣兴旺,也培养了很多外地新茶客。直播间其实是自立的一个生态系统,有点封闭的系统,目前很大程度没有严重的受到传统市场行情影响。但市场的影响迟早会渗透的,没有任何商品能不受大经济环境影响。希望直播间能持续兴旺繁荣,现在就是要出好产品,控制一下割菜欲望,更多更好的扩大六堡茶文化的影响力,别急着变现,否则很难长久。

一、关于新茶的某些改革
这几年来新出的茶,跟过去的不同,很多刚出来适口性就不错,不苦不涩,有的汤感还醇厚,还有许多烟香品种的竞相推出。这跟以前的茶需要储存一定时间转化过来才好喝是不一样的,现在的茶,很多茶底一搓就成泥了,但十几年前的茶基本没有这种情况。这也带来一些猜疑,会不会经过一些“催熟”工艺,比如发酵时对水量的控制?比如低温高湿陈化法?或者说原料的来源发生了变化?树龄和田地茶等等。有茶友指出,之前普洱也采用过一些新工艺加快达到适饮期,但储藏价值严重下降,越藏越差。六堡茶这里会不会也这样?
我并不反对新方法的采用,实际上新方法对很多人特别是新茶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六堡茶需要更多的新茶客加入才能繁荣。更早的适饮期,更快的转化速度,会不会降低今后的转化潜力?这也许是一个问题,但可能也不是问题,我们一生能有多少个二十年去等待?快点是不是会更合适这个社会的消费方式?也许老茶客需要做好准备,从现在起,我们喝到的茶会逐步在变化,直到十几年后已经完全和现在不一样了。
二、关于不同平台销售情况的背离
我们可以把六堡茶的销售平台简单的归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经销商,包括淘宝拼夕夕上的线上茶商。另一类就是现在火爆的官方直播间。跨平台茶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两年传统经销商平台的商品价格一直在跌,有的跌幅很大,特别是年关低价出货比较多。这是受了大环境影响,没办法。但在直播间,却完全是另一副景象,销售很火爆,很多茶被抢购,直播间里别说降价,能不涨价都少见。
我觉得一是厂家对形势和新茶友群体的正确判断,加上直播人员的敬业努力,形成了直播间的繁荣兴旺,也培养了很多外地新茶客。直播间其实是自立的一个生态系统,有点封闭的系统,目前很大程度没有严重的受到传统市场行情影响。但市场的影响迟早会渗透的,没有任何商品能不受大经济环境影响。希望直播间能持续兴旺繁荣,现在就是要出好产品,控制一下割菜欲望,更多更好的扩大六堡茶文化的影响力,别急着变现,否则很难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