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言的爱情吧 关注:1贴子:30
  • 0回复贴,共1

七夕 情人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年七夕
七夕,不只是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传说,在道教看来,七月初七,正是天人感应、阴阳通达的重要契机,适宜祈愿姻缘。尤其对于尚未有伴侣者,更是向月老仙师敬告心愿、求得佳缘的吉日良时。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作为道教祖庭,将于乙巳年七月初七,隆重举行七夕姻缘祈福法会,由高功法师启坛焚香,上奏天章,仰赖月老仙师之慈悲愿力,广济人间情缘。
未婚者:祈请得遇良缘、心心相印已婚者:祈请夫妻和合、百年好合有情人:祈请情缘不悔、终成眷属单恋者:祈请情有所归、愿得偿心 另外,本次法会特设缠枝祈缘,将法会信士之姓名八字,以红绳缠系于桃木灵枝之上,供奉于月老仙师圣像之前,长设香火、持续一月。桃木得天地阳气,素有驱邪辟秽、安神护缘之效。红绳缠绕其上,象征情缘已系、心念上达,祈愿月老仙师垂慈垂怜,指点良缘正路,早结善果。一枝一人、一绳一愿,皆由法师亲手加持。愿所思之人,终有回应;所许之愿,终有归期。
七夕的由来与意义七夕的故事核心是牛郎与织女的爱情传说。相传牛郎是凡间贫苦青年,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而织女是天帝之女,因天宫寂寞下凡。老牛指点牛郎偷取织女的羽衣,二人结为夫妻,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并生下子女。后来天帝发现,用金簪划出银河将他们分隔两岸,只允许每年七月初七在喜鹊搭成的鹊桥上相会。这个故事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天文记载,《诗经》中提及牵牛星与织女星,汉代《古诗十九首》赋予其人格化的相思情感,魏晋南北朝时细节逐渐丰满,形成了如今熟知的情节。
在古代,七夕并非纯粹的情人节,更多是女子祈求智慧与出色手艺的“乞巧节”,她们会穿针乞巧、拜织女,希望获得技艺并寻觅理想伴侣。而牛郎织女的传说为七夕赋予了浪漫色彩,故事中两人相爱却被银河阻隔,只能每年鹊桥相会,这种对爱情的坚守与遗憾,让七夕在现代逐渐被重构为 “东方情人节”,成为情侣表达心意的节日。从星宿崇拜到爱情象征,从女子乞巧到全民浪漫,七夕的故事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也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浪漫符号。
月老仙师,掌管人间姻缘的尊神千百年来,不论任何民族或文化中,婚姻及爱情都是永恒的话题。随着道教信仰和这些传说故事的传播,作为世间姻缘的掌管者、执行者和守护者,月老仙师日益被世人广为推崇,信众遍布天下,民间更是亲切地称为月老。“月老”,是专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记载月老最早的文献资料出自唐代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杜陵韦固,元和二年旅次宋城,遇一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固问所寻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耳。”又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讎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这个在月下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的老人,即是后来在民间被奉为婚姻之神的月下老人。只要其用囊中红绳把世间男女之足系在一起,即使经历“仇敌之怨,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等折磨,也会化解一切最终成为夫妻。他执红绳,记姻册,手中线一牵,便牵起万世情缘。无论未婚求偶、已婚求和,皆可向其祈请。在七夕这一天,诚心祈拜月老仙师,即可得到神明加持,千里姻缘一线牵。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8-06 09:3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