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东风亦长剑,虽远可速诛。神秘的长剑100至今尚未当众开箱,令中外军迷浮想联翩。
当传统巡航导弹还在以亚音速‘踱步’时,中国的长剑100(又名东风100)却以3倍音速撕裂天际——这根‘会思考的穿甲针’,究竟凭什么改写战场时序?答案藏在它呼啸的尾焰中:国内首款实用化超音速冲压巡航导弹发动机。
————————————————————————————————————————


“简单即暴力”的物理法则
传统涡喷发动机:依赖复杂压气机(“空中碎钞机”),速度超过2.5马赫时效率骤降
冲压发动机:取消旋转部件,靠速度“硬怼”进气压缩(>3马赫时效率巅峰)
关键突破:
✓ 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空气捕手”的流体力学魔术)
✓ 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燃烧室2000℃下的“金钟罩”)
长剑100的独门增益
突防杀手锏:3-4马赫巡航速度 + 20米以下掠海飞行 = 现有舰载防空系统的“死亡夹角”
航程悖论破解:冲压发动机比火箭续航长30%,比亚音速巡航导弹快4倍(推测射程1500-2000km)
智能机动冗余:末段可执行“螺旋爬升-俯冲”等高G机动(传统巡航导弹无法实现)
目前来看,长剑100应该是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组成的组合动力,先用火箭发动机加速,然后点燃冲压发动机。
————————————————————
从“隐蔽渗透”到“暴力破门”
时敏目标猎杀:从发现到命中时间压缩至亚音速导弹的1/4(例:打击航母编队预警窗口从30分钟→7分钟)
防空体系压力测试:
▸ 美军标准-6拦截弹理论拦截上限2.5马赫
▸ “密集阵”近防系统反应时间不足应对3马赫目标
战役级心理威慑:发射即意味着敌方防御已实质性失效(“发射=命中”的新认知)
——————————————————————
争议与未解之谜
成本控制之谜:冲压发动机的锆合金燃料是否导致单价远超亚音速导弹?(推测单发价格≥500万美元)
实战检验空白:尚无公开拦截成功案例,但2019年西北靶场试验曾穿透3层模拟防空网
下一代猜想:
⇒ 是否发展空射型适配轰-6N?
⇒ 会否与高超音速滑翔弹头结合?
————————————————————————————
如果由你设计长剑100的升级版,你会优先改进:
🔘 射程延伸至3000km
🔘 速度突破5马赫
🔘 搭载人工智能协同突防
🔘 模块化弹头适应多任务
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