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略去近代的六孔匀孔笛箫,我们现代十二平均侓制的六孔箫和六孔竹笛,如果用无名指按第一孔的话,G调箫和大A调笛就是大多数人手指的扩张极限了,G调以下的箫,要想按住第一孔,大多数人只能用小指按孔了,但是小指天生就比其他手指短,如果所有指孔均在一条直线上,手腕必须由原来的放松状态向下旋转一个角度后,小手指才能按实第一孔,整个手腕将会变得紧张僵直。于是六孔箫的第一孔就改良到了箫管的侧面,手腕能保持一直放松自然的状态。按照六孔箫的六个指孔的音程关系,一二孔之间以及四五孔之间是全音的音程,好巧不巧的是,右手无名指以及左手中指也是按放在箫管上的,于是又把六孔箫右手无名指及左手中指下面各加挖了一个指孔,对应的就是半音程关系。那到底有什么用?就是我们常用的筒音作2的4这个音再也不需要用半孔指法了,直接打开右手无名指就行。还有就是不常用的筒音作6的4、筒音作3的1,打开左手中指就行了。也偶尔会有某些曲子的某些音上会有升降符号(能在乐器上标准化实现的半音,就尽量不要用半孔按法)。
那为什么竹笛六孔向八孔的改良停滞不前了。因为竹笛是中高音乐器,除了中低音竹笛外,大多数中高音竹笛,指孔之间的间距已经非常狭小了,没有再增加指孔的空间了。
对于音色而言,理论上管腔内的孔越多,气流的扰动也会越大,六孔箫天生有优势,但是对于握持的舒适性与半音的扩展能力而言,细微的音色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八孔箫的下把位除小指是第一关节指肚按孔,其余手指都是第二关节指肚按孔,人天生都是手指第一关节反应和触觉最灵敏,这个也是握持的舒适度与灵活度之间的平衡得舍,解决的办法就是多训练多练习。
那为什么竹笛六孔向八孔的改良停滞不前了。因为竹笛是中高音乐器,除了中低音竹笛外,大多数中高音竹笛,指孔之间的间距已经非常狭小了,没有再增加指孔的空间了。
对于音色而言,理论上管腔内的孔越多,气流的扰动也会越大,六孔箫天生有优势,但是对于握持的舒适性与半音的扩展能力而言,细微的音色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八孔箫的下把位除小指是第一关节指肚按孔,其余手指都是第二关节指肚按孔,人天生都是手指第一关节反应和触觉最灵敏,这个也是握持的舒适度与灵活度之间的平衡得舍,解决的办法就是多训练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