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读报看到一篇采访濮存昕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文字描述濮表演的感受,竟和秀波的所说的惊人的相似。我摘录了下来:
1.“我愿意演戏,而不是苦哈哈地违心做事。所以,2003年再演《李白》,就有了剧中李白那种进退两难的感觉。带着这种心态去演,就和1993年首演时的感受完全不同。你更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生命、命运、感受、思考、想法带到角色中去,有了这种心态就能和李白沟通了。现在演《李白》,我演得上天入地,每次谢幕时。都有一种满足的伤感,感觉死而无撼。真的是棒极了,什么时候都没有像现在这么棒!"
2.“英若诚老师说过,演员应该具有水的品质,可以装载碗儿里、罐儿里、缸里。这个角色不是我的生活常态,不是世俗生活中大家对我的认识。但这个角色给了我一个机会,展示了一个50多岁的、有一些生活经历的演员,他的可塑性、想象能力和体会能力。”
----------------------------------------------------------------------
秀波也说过一个剧杀青的时候,是和一个角色告别了,几个月用心和所扮演的角色去沟通,生活在角色的那种状态中,杀青了,就结束了,在也回不去了。(大意,记得不全)我觉得这里既有满足又有一丝伤感。可能这是好演员的一种极致状态吧,砸骨卖血的表演,可能也是演戏的乐趣所在。
关于演员似水的理论,每个波蜜都听说过。再次看到,才有感于好演员对于表演的感悟是相似的。虽说是可能话剧、影视的表演可能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对表演的刨析却有共通之处。
1.“我愿意演戏,而不是苦哈哈地违心做事。所以,2003年再演《李白》,就有了剧中李白那种进退两难的感觉。带着这种心态去演,就和1993年首演时的感受完全不同。你更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生命、命运、感受、思考、想法带到角色中去,有了这种心态就能和李白沟通了。现在演《李白》,我演得上天入地,每次谢幕时。都有一种满足的伤感,感觉死而无撼。真的是棒极了,什么时候都没有像现在这么棒!"
2.“英若诚老师说过,演员应该具有水的品质,可以装载碗儿里、罐儿里、缸里。这个角色不是我的生活常态,不是世俗生活中大家对我的认识。但这个角色给了我一个机会,展示了一个50多岁的、有一些生活经历的演员,他的可塑性、想象能力和体会能力。”
----------------------------------------------------------------------
秀波也说过一个剧杀青的时候,是和一个角色告别了,几个月用心和所扮演的角色去沟通,生活在角色的那种状态中,杀青了,就结束了,在也回不去了。(大意,记得不全)我觉得这里既有满足又有一丝伤感。可能这是好演员的一种极致状态吧,砸骨卖血的表演,可能也是演戏的乐趣所在。
关于演员似水的理论,每个波蜜都听说过。再次看到,才有感于好演员对于表演的感悟是相似的。虽说是可能话剧、影视的表演可能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对表演的刨析却有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