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2日漏签0天
朴施厚吧 关注:488,790贴子:15,282,23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 170回复贴,共12页
  • ,跳到 页  
<<返回朴施厚吧
>0< 加载中...

★续谈★11.10.27★家门 “奠雁礼”的引申 :漫谈中华传统婚礼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守厚★木兰
  • 一日杀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楼毫不吝啬的给百度
一楼更要给把我变成了文字工作者的厚厚


  • 守厚★木兰
  • 一日杀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开此楼的缘由是月影26日的楼楼:★考据★11.10.26★由家门中的“奠雁礼”中想到的 [精品]
里面有我和窝窝的几段对话,因为觉得窝窝的引申非常好,(见81楼),今天中午月影用午休时间回复了一个,也是非常的精彩,喜欢古典婚俗礼仪的亲们可以去看一下。




2025-08-22 06:56: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守厚★木兰
  • 一日杀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窝窝的回复里有段文字:
胡培翚《仪礼正义》云:“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纳采用雁,为的是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纳采也有用羊者。羊者,祥也,取其群而不党。”
按照这句话,婚礼用雁,还可补充两点:
1、时。
女子要按时结婚,不可等摽梅已过。
2、序。
长幼有序。
==============================================
我在月影的楼里就“摽梅”“ 长幼有序”“ 群而不党”进行了注解,
现在再来注解“纳采”。
“纳采”是婚姻礼仪中,“六礼”之首礼,男家选定意中人后,请媒人向女家提亲,女家同意后,男家再备礼亲人前去求婚。纳的意思就是纳送,其所送的礼物用雁,因为在古人心目中,雁为候鸟,顺阴阳往来,象征男婚女嫁顺乎阴阳,后代也有用羔羊、合欢、嘉禾、胶漆等物代替的,都用以象征夫妻关系和睦牢固之义。



  • 守厚★木兰
  • 一日杀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的注解只是对窝窝的问题的佐证,只是抛砖引玉,欢迎更多的有心的亲一起来探讨。
在取证“纳采”时,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瑰宝,一定要呈现给关注传统婚礼的亲们一起来分享。




  • 守厚★木兰
  • 一日杀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亲耐滴,比亚内,偶忘了告诉嫩,这个楼可以查,嫩等啥呢?因为文字太长了
别难过,下回好好配合一下!




  • 守厚★木兰
  • 一日杀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因为有链接,两次被吞贴,现在把链接去掉重发,链接注明的是出处。
《中华传统婚礼漫谈》
引言:我们祖先设计的婚礼,每一步都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
什么是礼?什么是婚礼?为什么要举行婚礼?婚礼包括哪些程序?什么是纳采?什么是问名?什么是纳吉?什么是纳征?什么是请期?什么是亲迎?这些程序是怎么来的,举行这些仪式有什么意义?什么是聘礼?什么事喜礼?什么是奁礼?什么是改口费?该不该给聘礼?该不该出份子?该不该陪送?该不该给改口费?各应出多少钱?给谁?这些钱各应当干什么用?什么是八字?应当如何选择婚期?娶亲时为什么要用八抬大轿?上轿时新娘为什么要哭?下轿时新娘为什么要抱?应当用什么人接送新娘?为什么姑不接姨不送?接亲的车队为什么要绕行?结婚为什么要贴喜字?为什么要放爆竹?什么是拜堂?什么是合卺?什么是入洞房?应当怎样闹洞房?对于这些婚礼中常遇到的问题,下文都有答案。


  • 守厚★木兰
  • 一日杀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结婚需要不需要举行婚礼?如何举行婚礼?这是现在年轻人和家长们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我国婚姻法只规定,结婚只需要男女双方亲自到政府进行登记,没有要求必须举办婚礼。——这是不主张举行婚礼的人的理由。
结婚是人生大事,婚礼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人就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结婚都要举行婚礼——这是主张举行婚礼的人的理由。
我是主张结婚要举行婚礼的。因为,我们祖先设计的婚礼,每一步都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


  • 守厚★木兰
  • 一日杀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什么是礼?礼旧写做礼,左边为“示”部,像一个人,立正站直,两臂下垂,低头请示。右上为“曲”,曲即是酒。右下为“豆”,一种盛酒的容器。
可见,原始的礼,是一种与祭祀有关的仪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到了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为了明确自己的身份,都要举行不同的仪式。
古人云:“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礼,这种仪式的作用,主要是在神灵和众人面前明确当事人的身份,提醒当事人安分守己。
中国古代人生重大事情都要严格按照礼仪办事。
人生重要的礼有九礼。《大戴礼记·本命》记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即:成年仪式,订婚仪式,朝拜仪式,结婚仪式,出殡仪式,祭祀亡灵仪式,接待客人仪式,邻里、朋友交往的仪式,参军当兵的仪式。
不举行这些仪式,人也会成年,也会寻找配偶,也会有亲戚、朋友、邻居的交往,也会有人打仗,也会死亡。
举行了冠礼,就是向社会宣布“我是成年人了”,让社会监督不再做小孩子的事情。
举行了婚礼,就是向社会宣布“我是有配偶的人了”,让社会监督不再与异性有非分之想。
举行了朝礼,就是向社会宣布,“我是国家的臣子了”,让社会监督,我要忠于国家,终于皇帝。
举行了聘礼,就是向社会宣布:“我做丈夫了”,让社会监督,我要履行做丈夫的义务。
举行了丧礼,就是向社会宣布,“某某人已经死亡”,让社会监督,他的身份和财产将由别人继承。
举行了祭礼,就是向社会宣布,“我是死者的继承人”,让社会监督我要继承先辈的遗志。
来了客人,举行宾主之礼,就是向社会宣布双方的关系及身份地位,让社会监督自己会努力维护这种关系。
举行乡礼,(比如,谁家遇到盖房或者婚丧嫁娶,相邻们都要去帮忙,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或者参军,乡邻们都要请到家里喝送行酒),就是向社会宣布“我们是乡亲关系”,让社会监督我们不会忘记这种亲情。
参了军,就要举行军旅之礼,穿军装,佩戴军衔,参加操练,就是向社会宣布“我是军人了”,让社会监督自己要遵守军队的纪律。
可见,礼是一种明确人身份的仪式。
这种身份的变化与权利义务有关。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不是靠法律来强制,而是靠社会舆论的监督,靠当事人自觉遵守来维护。
礼,虽然不是法律规定的,但高于法。中华文化讲“一准乎礼”,就是一切事情都不能违背礼数,都要按礼数办事。法律不规定礼的内容,但是法律不能违背礼。
现代人除了婚礼、葬礼之外,大多参加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国庆典礼、建校、建厂XX周年庆典、入队、入团、入党宣誓、生日庆典、就职仪式等等。这些程序和仪式,都不是法律强制规定的,但都有它特定的意义。
守法只是做人的底线,守礼才是高尚的人。



2025-08-22 06:50: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守厚★木兰
  • 一日杀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什么是婚礼?
婚,左边是“女”部,右上为氏族的“氏”,右下为“日”。
婚,是女子改变姓氏的程序,是与性行为有关的程序。
婚礼,就是将其他氏族女性成员改变为自己氏族成员的仪式。
民间称女子出嫁为“姓(读作行)婆家”,原意就是女子出嫁需要改为夫姓。
女子氏族身份的改变是否影响姓氏的的变更有三种情况。一是妻随夫姓,如列宁姓乌里扬诺夫,列宁的妻子称乌里扬诺娃,赫鲁晓夫的妻子称赫鲁晓娃,蒋经国的妻子称蒋方良。
一种是妻冠夫姓,张家之女嫁到王家称王张氏,何家之女嫁到郑家称郑何氏,洪家之女嫁到奚家则称奚洪氏。
我们看到宋庆龄解放前的一些著作,署名都是孙宋庆龄,何香凝的一些书画作品,落款都是廖何香凝,现在一些港台女性的名字有许多是四个汉字组成,这就是妻冠夫姓的结果。
第三种情况是妻子保留父姓。这与“在家从父,出家从夫”礼教是不符合的。
女子婚后保留原姓的在古代是少数,如杨门女将中的柴郡主,穆桂英、佘赛花。
柴氏是皇族血统,比杨氏血统高贵,所以保留。
穆桂英婚前是山大王,是西北少数民族,他们都保留了父姓。保留父姓不等于氏族地位不做变更,后人都称柴郡主、穆桂英、佘太君为杨门女将,而不能称它们柴门女将、穆门女将、佘门女将,他们的战功都要记在杨家的账上。
我国现在的婚姻法规定:“夫妻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但是不限制妻子自愿随夫姓或者冠夫姓。
台湾的《六法全书》规定妻冠夫姓,但是也不限制经过协商妻子继续使用父姓。
结婚后姓氏随父还是随夫是形式上的东西,可以听其自愿,但是,结婚会使男女的身份地位发生变化,权利义务发生变化,这是客观事实。
婚礼,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中所要参加的最重要的仪式。现代人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才能有社会的和谐。
古人云“男女有别,而后有夫妻之义,夫妻有义,而后有父子之亲,父子有亲,而后有君臣之正。” 可见,在古人眼里,婚姻不仅对人生,就是对社会也有重要的意义,应当严肃认真的对待。



  • 守厚★木兰
  • 一日杀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中国从周朝开始就规定了婚礼的严格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因为婚礼需要六个程序,简称“六礼”。
古人云:“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
即:完成了婚礼的,是合法婚姻,受法律保护,没有完成婚礼的,是非法同居,不受法律保护。六礼制度,并非法律规定,但是,历朝历代没有变更,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多年。
现在,时代变了,六礼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六礼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没有废除,也不可能废除。
这便证明,六礼制度,在任何时代都具有严肃性、合理性。


  • 守厚★木兰
  • 一日杀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纳采,民间称提亲。
古代是遣媒人带礼品去女方家提亲。征询女方家长的意见。
有人把纳采和要彩礼混为一谈,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采是采集、采纳的采,而不是彩礼的彩。
古人提亲所带的礼品是一只大雁。其意义是证明男方已经成年,能够打猎了,希望得到女方的好感。没有买卖婚姻的意思。


  • 守厚★木兰
  • 一日杀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现在我们讲婚姻自由,结婚男女双方必须自愿。
也要求男方必须成年,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征得对方同意,这是文明婚姻不可缺少的程序。
古今不同的是,古人早婚。是否同意婚事主要由双方家长做主,本人多服从家长的意见,现代成年人才可以结婚,是否同意主要由本人做主,家长多尊重本人的意见。
古代婚姻提倡家长做主,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孝道。
古代,人际交流很少,征询对方的意见主要靠第三人来完成,现代,可以由第三人完成,也可以由本人自己当面征求对方意见,或者两个人谈好后,从形式上再找一个介绍人到女方家提亲。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我国刑法规定了强奸罪、猥亵罪、拐卖妇女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就是对严重违反纳采程序行为的处罚。


  • 守厚★木兰
  • 一日杀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窝窝,我今天工作成果斐然那。嘿嘿



  • 守厚★木兰
  • 一日杀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三.纳吉,民间称换帖、订婚。古代指对双方的八字进行占卜,卜得吉兆,告知女家,
订立婚书。婚书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具有法律效力。订立婚书前,女子称待字之女,订立婚书后,女子则称已字之女。
贴、字、书都是指书面合同。纳吉就是建立婚姻的书面合同,相当于现代的婚姻登记。
古今不同的是,古代的婚书多是在男女未成年时订立,需要双方家长签字生效,已示婚约的严肃性。
古代家长对子女的管教权高于政府。婚书和其他合同书一样,不需要在政府登记备案。只有在发生婚姻纠纷后才向政府出示,请求国家保护。
现代的婚书,需要法定的格式,政府对公民的管理权高于父母。结婚证书需要政府登记备案,变的更严肃了。至于男女双方自己订立的没有在政府登记的婚书,就像古代没有父母签字的私定终身一样,不受法律的保护。
现在,婚姻成立的前提已经由八字相合变为双方自愿了。婚书和结婚证书的性质一样,都是为了维持婚姻严肃性、稳定性。都是对非法同居、嫖娼纳妾、婚外恋的抵制手段。



2025-08-22 06:44: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守厚★木兰
  • 一日杀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现代人结婚聘礼应当送什么?送多少合适呢?
送一头母牛显然已经没有必要了,但“畜牝牛吉”的古训不应当丢。
我认为还是送相当于一头母牛的财产合适。现在奶牛的价格在一万元左右。可以送八千八,祝对方兴旺发达。可以送一万零一元,表示万里挑一选中的新娘。
总之,送聘礼是为了祈求吉祥,只要不违背这个本意就可以。
女方家长收到聘礼要在娶儿媳妇时专款专用, 这无可谴责,但是,现代中国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嫁女的人多数没有娶儿媳妇的机会,如果女方家长把收来的聘礼用作自己消费,那就违背了古人的意思了。
如果不收,则是对男方家长的不恭敬,会被认为男方家族不是正经人。
一般女方家长收到男方家长的聘礼后,都是转送给新郎新娘做贺礼。
现在的一般做法是,男方家长送给女方家长一万一,说:“我家娶了你家的闺女是万里挑一。”女方家长收下聘礼,留下两元钱,剩下的九千九百九十元送给新郎,说:“祝福你们天长地久”。
这么做,即符合了祈求吉祥的本意,又避免了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的嫌疑,两全其美。让新郎、新娘捡个便宜,双方家长也乐意。
有人认为,聘礼是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是封建残余,应当废除。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不但现代婚姻法禁止,在中国古代也为人所不齿。遗憾的是,现代一些暴发户,根本不懂聘礼的含义,子女结婚花钱越多越好。他们下聘礼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孔孟信徒,也不是为了让新郎、新娘珍惜婚姻,而是互相攀比,显示自己的富有。
更有一些人不知廉耻,将嫁女儿作为发财的手段。有的年轻人,也攀比着要彩礼,送彩礼,以此太高自己的身价和地位。这是商品经济给我们民族文化带来的污染,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170回复贴,共12页
  • ,跳到 页  
<<返回朴施厚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