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椴吧 关注:6,257贴子:123,925

【偶感】终极之美与语言之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度神。
本来想来点深一些的思考,但我这人天生是个玛丽苏,写着写着又开始变调。到了结尾,只能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了。
还是老话,淇水出品,苏,慎入。


1楼2011-11-09 16:53回复
    正文: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伪·题记
    半夜十二点,听完了刘慈欣原著的广播剧《朝闻道》。思绪乱极了,理也理不清。
    从前椴曾经证实过,《杯雪》的主题思想之一就是“语言之前”。这个主题由主角骆寒展示在读者面前。一个孤独的少年,独自居住在教化以外的蛮荒,他所修习的武功需要“仰观星斗”,而他所拥有的书籍,在阅读时会带来那样一种黑夜里乍见满天星斗的感觉。
    或许,星空就是椴笔下“天地之初”、“语言之前”的一个具体意象。而每天每夜独对星空独面宇宙的骆寒,已经脱逸于崖山为凭的宋人风骨,上溯到一个更遥远更朴拙的坐标来感触某种文明。这样的文明很难用已有的语言或规律来概括,我猜想那不会是很精致的,但是如果你能触及它,所感知的一切会让你变得更加敏锐。
    因为那是终极之美。
    就像《朝闻道》里那个自愿殉身的日本物理学家对他的美丽女友所说的话:“宇宙的终极之美就在我的面前,难道我能不看她一眼吗?”有人说,这部小说暗示的“宇宙的目的”其实是毁灭。可我却一厢情愿的认为,宇宙的目的是在展示它终极的美。没有人能为宇宙的终极下一个定义,在很多科幻文字里,这种美体现于和谐,例如《死神永生》中说到创世之初的宇宙有十个维度,光速接近于无限,例如《伤心者》里提到一种理论若要成立,其本身的模型必须是自洽的。
    这样的和谐不仅仅代表“自圆其说”,更多的是给人、给予懂行的人某种享受。一切美感到了终极是互通的,就像一个物理公式会让物理学家感觉到音乐般的美妙。包括武侠,文学里武侠的美感,很多并非武侠写手的作家都能感受到。台湾作家张晓风就在散文里提到武侠小说里的招式都与古老中国的文化有着奇妙的呼应。“语言之前”的可贵,在于它脱离了一切文明的束缚,不需要把武功归结于门派,也不需要跟琴棋书画之类的东西存在衍生和联系。千年之前那片二维的星空下,骆寒所看所想到的是一切的源头,也是他的本心。
    矛盾都是统一的,相背离的东西走得越远,最终反而会在某一点再次相遇。理性的终极和谐和感性的终极美好最终将会统一,正如天地之初和宇宙的目的也会统一,而骆寒,庄子说过“得意忘言”,他从语言之前所得的“意”,和他的本心、他的根骨依然会统一。这样统一之后的美,体现在他武学上的造诣。“九幻虚弧”是美的,像是最刺痛你感觉的那一瞬的颤抖和锐利,书里说这种剑术先己痛而后人痛,它用它的美带来沮溺沉湎,刺伤了那个用半生来追逐它的少年,然后通过这个少年的剑破茧而出,无往不利。
    所以我说,骆寒脱逸于宋代,贴近某种更古老更遥远的文明。这种文明粗野,但也因之而本真;狞厉,同时由此而锋锐;稚拙,可是统一于强大。你可以说那是属于先民的汉文明,但也许是超越了汉人的对于世界的最初的汲取。
    耿苍怀佩服骆寒这一点,可是我自己却认为,换成袁老大,会对这种武学探寻的方式更有共鸣。记得书中描写“横槊之击”时,说到这种武功的风格悲凉梗滞,跟一般意义上圆融顺滑的招式相反。这种相反恰恰是另一种和谐,是属于袁大的终极之美和语言之前。比较骆袁二人修习武功的过程,会发现那是矛盾统一的两种途径:前者抛弃所有规条的束缚,独探源头而得本意;后者却海纳百川,学得了各家各派的武功后用自己的方法把它们变为自己的招式。可能有人会觉得袁大更加取巧,我却不这么想。要把别人已经和谐完洽的学说整改提炼成自身的一套模型,其难度绝对不下于独立于空茫、凭虚探求自己的思路。而从这一点看来,骆袁的学术路径其实都来自于“语言之前”,只不过是从不同的心境根骨所生发出来的不同的语言之前,而他们生命的本质是相似的,换言之,他们是真正的同类。
    《杯雪》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无所谓谁对谁错,也无所谓谁所坚执的就更有意义。其实,真正的成功,是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这一点他们都做到了。
    木剑客在新版的序言里说,《杯雪》中侠的意义体现于守护。此言似乎略显片面,至少在守护的同时不得不背离一些东西。如萧如为了守护高贵与尊严,背离了她真正向往、托身相许的爱情;耿苍怀为了尘海奔走,背离了故乡街巷的温馨。易敛为了淮上大业,背离了跟朋友朝夕相处的机会;而骆寒呢——我终于说到骆寒了——他不要所有的牵扯与羁绊,要的是自由,是独面荒野、仰望星空,哪怕有那些为一无所得而痛饮自损的夜晚;哪怕有那些怀疑剑术何益寂寞何极的消沉;哪怕有比荒沙扑面更荒凉的期待和守候;哪怕有为了对抗时间侵蚀而独自洗心的痛楚和辗转。
    这个千年之前身处异度空间的少年,不知道光速和黑域,不知道时间和维度,但他执拗地将自己放置于绝对孤独的时刻,掀起宇宙的面纱,向那终极之美遥遥相望。
    我考证过他的年龄。二十二年的岁月,这一眼却是地老天荒。
    他在那一眼凝视中想到了什么呢?会想到——宇宙的目的是什么吗?
    有时候我想,骆寒是个沉迷学术的学者,从“语言之前”来寻求某种存在的意义;有时候又想,他是个极度理想的艺术家,面对星空去感受能跟他的心灵共振的东西。武学被他的求索方式同时赋予了理性和感性的特征。甚至我会想象这个少年的思维,会不会如同梵高的那幅画、也就是《三体》里被二维化的太阳系,所有的星星都膨胀着、颤抖着,像是燃烧的火焰,却又散发出酷寒……而这些思维一旦具象到那把剑上,又会是怎样的光芒璀璨?
    我想用歌者文明的那首古谣曲来结束这篇文字:
    “我看到了我的爱恋
    我飞到她的身边
    我捧出给她的礼物
    那是一小块凝固的时间
    时间上有美丽的条纹
    摸起来像浅海的泥一样柔软
    她把时间涂满全身
    然后拉起我飞向存在的边缘……”
    对于我来说,如果武侠可以称为宗教,骆寒就是这一宗教意义上的天使,神情清冷,手握利剑,我在凝望他的时候需要跨过微观里蜷缩的整整一个维度,而凝固的千年时间跟在他身后,像是爱恋一样柔软。无穷宇宙都是这个少年的视野,思维覆盖了所有透视和纵深。而当他独返语言之前的时刻,终极之美存在于那双炽热的眼,以及那颗无声跳动的心灵。
    


    2楼2011-11-09 17:01
    回复
      2025-09-12 06:48: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好文笔,赞一个~ 但我的观点略有不同,我认为骆寒也是不愿承受这样的孤独的,但一切(至少是大部分)都是为了淮上那人。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1-11-09 19:28
      回复
        老人里也就是汽水偶尔发点文了~~~@无忧师太 


        IP属地:山东4楼2011-11-09 22:11
        收起回复
          同意3l,淮上那杯酒太醉人了


          IP属地:北京5楼2011-11-10 01:23
          回复
            远目,不太同意3L和5L的想法。骆寒早在认识易敛之前已经独居塞外,这样的孤独是他自己的选择,是他探索武学的营养。如果说是为了易敛炼杯,那也只是条件凑巧而已。椴的不凡之处,在于他笔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坚持,为了谁才这么做的论调,大多是数流开外的武侠小说YY,那是俗人。
            本人的意见恰好相反,易骆是可以相濡以沫的,但他们选择了远隔天涯,因为生命的本质虽然相近,表层却还是不同类型的人,易敛入世的成分更多,而骆寒是出世的侠客。前者坚持自己淮上的大业,后者却执着的在天地之初寻求生命的共鸣。就像LZ说的,在守护的同时必须要背离一些东西。人首先要明确自我,才能考虑跟他人的感情。说得极端些,骆寒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不是为易杯酒而存在的召唤兽。他要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存在于世,找到自己的意义,再以以独立的姿态坚持对易敛的情谊。
            否则他大可以留在淮上一同经受尘埃琐屑的磨折,显然他没有。
            其实我在读《杯雪》的过程里,最大的感觉是: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纵然倾心相许,也终究难以相濡以沫。首先要求得自身因为独立而得来的高贵和尊严,其次再涉及人与人的关系,萧如对袁大是这样,络绎也是这样。说到底,“自明”是最重要的。


            6楼2011-11-10 09:21
            收起回复
              嗯,我没有说是骆寒是易敛的召唤兽的意思=__=我觉得楼上说得也很对。骆寒打七大鬼的时候内心独白大概是:为什么易敛就不肯放下俗世间这些纷杂琐屑之事呢?可见他们是不愿孤独却又不得不孤独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路,也可能是“不得不”选择的路。哎呀搞到最后我也说不清了……其实我觉得就算骆寒是为了易敛也不会俗…不用刻意排斥啦…怎么说呢,不管怎样,他们的友情是无可超越的,是一种浓到极处反而很淡,无法言说的情怀。“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说得好,很欣赏这种情怀。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1-11-10 10:56
              回复
                无论后来再添加什么解释,当初书写的时候,可能不过在执著与放手间两难。
                放开了好,放开了活得长久。


                8楼2011-11-10 11:20
                回复
                  2025-09-12 06:42: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路,既然自己选择的,又怎么谈得上“不得不”呢?
                  可能人生无所谓抛弃,有的仅仅是选择,只不过别把自己选择了并坚持走完的路归于“为了谁”,没有人能为另一个人人生的目的负责。
                  7楼过虑了,我没有刻意排斥什么,“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听起来悲凉无限,可是这样孤独而冷静地走下去,反而长久。
                  最后,真心感谢你用的是“友情”这个词。


                  9楼2011-11-10 11:31
                  回复
                    有时候,确实是“自己选择”也是“不得不”啊【摊手】虽然听起来矛盾但是有时候就是这样就是这样…QAQ不对应该先是自己选择,而后就是“不得不”了吧【←踹死这个纠结的人吧!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1-11-10 12:01
                    回复

                      自己选择的应该是有爱的吧,“不得不”总给我一种穷途末路的苦逼感XD
                      摸摸,表纠结了,能明白你的意思~~~不管怎么说,自己选择的“不得不”的确存在的,只是这样会比较有动力^_^


                      12楼2011-11-10 12:17
                      回复
                        好吧,我只是为了《朝闻道》刘慈欣几个字来的……
                        宇宙的目的未知,但是有涯之生的目的,却是可以自己确立的。我看《朝闻道》的时候,也是震撼的要命,觉得这是刘叔叔写的最为终极的一篇小说。(即使后面还有三体,即使三体讨论了宇宙的原貌,但是依旧觉得《朝闻道》是最终极的探问了)
                        至于椴君,他所考察的更为细致一些,也更为现实一些。易敛和骆寒的人生都是有目的的,但是这个目的并不只是甜的,易敛消磨淮上,骆寒寂寞塞外。所以《杯雪》中只有那三年一晤的知己情分,是完全完满的。
                        所以啊,其实呢,虽然《杯雪》仿若一首诗,《朝闻道》满口技术科学,但是其实《朝闻道》要比《杯雪》理想主义的多呢。


                        13楼2011-11-10 14:53
                        回复
                          同意“《朝闻道》要比《杯雪》理想主义的多”这一点。不过在我看来,朝闻道里对宇宙的探问并非终极,事实上排险者所展示的也仅仅是一个宇宙的大统一模型,还有其他的宇宙。而《三体》的宇宙背景设定比《朝闻道》完善,揭示得也更具体一些……不得不说大刘是个奇才啊,他的想象力和人物刻画的能力都是超凡的。
                          《朝闻道》里主角的女儿在结尾提出过两个问题,一个是宇宙的目的是什么,另一个则是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联想到杯雪,人生的目的当然不可能像宇宙大统一模型那么完美,三年一晤的知己之情只是各自生命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里他们洗心相对,彼此完满,而在消磨淮上与寂寞塞外,人生还有另一部分,是他们真正所承负和被摧折的,也是展露光华的所在。
                          长大了就发现,宇宙很大,生活更大,那些把感情看得太重的,想法都比较粉红色^_^


                          14楼2011-11-10 15:33
                          回复
                            回复12楼:多谢理解QAQ !抱~我就是这样的苦逼,但最多是“疑无路”,不会穷途末路的~所以也要有爱地走下去嗯~【握拳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1-11-10 15:46
                            回复
                              2025-09-12 06:36: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嗯,是的。
                              只是我所说的“终极”可能更近于人啊人生啊这些吧。三体对这方面的探问不多,很多都是在观察,在描述。
                              易敛和骆寒的话,我倒想起后来椴君写的一段话:
                              “如果,这一生所有的雪都落尽后;如果当时光之路不再蜿蜒;如果,我走到最后的最后,我是否会看到那道标志着一切终结于此的石墙?而人生所能有的最大慈悲就是,我将看到墙下有你。以一种盼望的姿态张着你的臂,以一种接纳的姿态伸展你的足,那时我将抛却所有的怨恚,张开我的臂,伸出我的足,以手印你的手,以脚抵你的足,以耳鼻舌眼意融入你的耳鼻舌眼意,那时,我将终于听到心头的雪落终止的声音。这一生我为这场雪已困得太苦太苦,我们将消融于永恒的虚无。而同时带走人世间所有的异味的枯涩。”
                              看完以后,都有点伤感,人生最后可以依恃的,难道并无关理想云云,而只是一个人一段相知么……
                              


                              16楼2011-11-10 16: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