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3日漏签0天
李俊基吧 关注:707,502贴子:22,336,507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 283回复贴,共19页
  • ,跳到 页  
<<返回李俊基吧
>0< 加载中...

【爱学】╬8.30╬中国哲学简史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十字俊团╃狗狗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自序 
 
        小史①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 
 
非全史在胸,易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 
 
    历稽载籍,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 
 
者,文笔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需要。 
 
    余著此书,于史料选材,亦既勉竭绵薄矣,复得借重布德博士(DerkBodde)之文才,何 
 
幸如之。西方读者,倘觉此书易晓,娓娓可读、博士与有力焉;选材编排,博士亦每有建议。 

 
    本书小史耳,研究中国哲学,以为导引可也。欲知其详,尚有拙著大《中国哲学史》 
 
②,亦承布德博士英译;又有近作《新原道》③,已承牛津大学休士先生(E.R.Hughes)英 
 
译;可供参阅。本书所引中国原著,每亦借用二君之英译文,书此志谢。 
 
    一九四六至四七年,余于宾夕凡尼亚大学任访问教授,因著此书。此行承洛克菲勒基金 
 
会资助,乘此书出版之际,致以谢意。该校东方学系师生诸君之合作、鼓励,亦所感谢;该 
 
系中文副教授布德博士,尤所感谢。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恒幕义先生(A.W.Hummel)为此 

 
书安排出版,亦致谢意。 
 
                                                        冯友兰 
 
                                                   一九四七年六月于 
 
                                                     宾夕凡尼亚大学 
 
    注: 
 
    ①本书英文原本出版时,中文名为《中国哲学小史》。但1933年商务印书馆曾出版著 
 
者另一本《中国哲学小史》,作为万有文库百科小丛书之一。因此著者将本书中文本定名为 
 
《中国哲学简史》。 
 
    ②《小国哲学史》上卷,布德译,书名AHistoryofChinesePhjlosophy, 

 
thePeriodofPhilosophers(fromthebeginningtocirca100B.C.),由HenryVetch, 
 
Peiping:AllenandUnwin,London于1937年出版。布德继续译出下卷后,上、下两卷均由 
 
PricetonUniversityPress于1952年出版。 
 
    ③《新原道》,一名《中国哲学之精神》,休士译,书名 
 
TheSpiritofChinesePhilosophy,由London:RoutlegeKeganPaul于1947年出版。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俊缘╃字JUN团
  • 金明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狗狗。。

这个。。选得尊强啊。。


2025-08-23 04:46: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月夜╃字JUN团
  • 震宇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偶努力顶
俊少加油
大家努力把排名顶上去


  • 十字俊团╃狗狗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 
 
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 
 
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 
 
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宇经》,每句三个宇, 
 
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这本书实际上是个识字课本,就是它,开头两句也是“人之 
 
初,性本善”。这是孟子哲学的基本观念之一。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 
 
并不比柏拉图或亚力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 
 
“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 
 
义。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至于我,我所说 
 
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 

 
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就更少。哲学家必须进行 
 
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这种思想,所以谓之反思的,因为它以人生为对象。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都是从这 
 
个类型的思想产生的。宇宙论的产生,是因为宇宙是人生的背景,是人生戏剧演出的舞台。 
 
知识论的出现,是因为思想本身就是知识。照西方某些哲学家所说,为了思想,我们必须首 
 
先明了我们能够思想什么;这就是说,在我们对人生开始思想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思想我 

 
们的思想”。 
 
 凡此种种“论”,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就连人生的概念本身、宇宙的概念本身,知 
 
识的概念本身,也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无论我们是否思人生,是否谈人生,我们都是在 
 
人生之中。也无论我们是否思宇宙,是否谈宇宙,我们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不过哲学家说宇 
 
宙,物理学家也说宇宙,他们心中所指的并不相同。哲学家所说的宇宙是一切存在之全,相 
 
当于古代中国哲学家惠施所说的“大一”,其定义是“至大无外”。所以每个人、每个事物 
 
都应当看作宇宙的部分。当一个人思想宇宙的时候,他是在反思地思想。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十字俊团╃狗狗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狗狗。。 

这个。。选得尊强啊。。。 
 
 
 作者: 俊缘╃字JUN团 2006-8-30 00:27   回复此发言 
 
--------------------------------------------------------------------------------
抱抱 缘~~
偶要水~~


  • 十字俊团╃狗狗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照中国的传统,圣人的人格既是内圣外王的人格,那么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有这种人 
 
格。所以哲学所讲的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这个说法很像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王”。照相拉图所说,在理想国中,哲学家应 

 
当为王,或者王应当是哲学家;一个人为了成为哲学家,必须经过长期的哲学训练,使他的 
 
心灵能够由变化的事物世界“转”入永恒的理世界。柏拉图说的,和中国哲学家说的,都是 
 
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使人有内圣外王的人格。但是照柏拉图所说,哲学家一旦为王,这是违反 
 
他的意志的,换言之,这是被迫的,他为此作出了重大栖牲。古代道家的人也是这样说的。 
 
据说有个圣人,被某国人请求为王,他逃到一个山洞里躲起来。某国人找到这个洞、用烟把 
 
他薰出来,强迫他担任这个苦差事(见《吕氏春秋·贵生》)。这是柏拉图和古代道家的人相 

 
似的一点,也显示出道家哲学的出世品格。到了公元三世纪,新道家郭象,遵循中国哲学的 
 
主要传统,修正了这一点。 
 
 儒家认为,处理日常的人伦世务,不是圣人分外的事。处理世务。正是他的人格完全发 
 
展的实质所在。他不仅作为社会的公民,而且作为“宇宙的公民”,即孟子所说的“天 
 
民”,来执行这个任务。他一定要自觉他是宇宙的公民,否则他的行为就不会有超道德的价 
 
值。他若当真有机会为王。他也会乐于为人民服务,既作为社会的公民,又作为宇宙的公 
 
民,履行职责。 
 

 由于哲学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哲学必定与政治思想不能分开。尽管中国哲学各家 
 
不同,各家哲学无不同时提出了它的政治思想。这不是说,各家哲学中没有形上学,没有伦 
 
理学,没有逻辑学。这只是说,所有这些哲学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与政治思想联系着,就像 
 
柏拉图的《理想国》既代表他的整个哲学,同时又是他的政治思想。 
 
 举例来说,名家以沉溺于“白马非马”之辩而闻名,似乎与政治没有什么联系。可是名 
 
家领袖公孙龙“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公孙龙子·迹府》)。我们常常看到,今 

 
天世界上每个政治家都说他的国家如何希望和平,但是实际上,他讲和平的时候往往就在准 
 
备战争。在这里,也就存在着名实关系不正的问题。公孙龙以为,这种不正关系必须纠正。 
 
这确实是“化天下”的第一步。 
 
 由于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学哲学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要养成这 
 
种人格。哲学不单是要知道它,而且是要体验它。它不单是一种智力游戏,而是比这严肃得 
 
多的东西。正如我的同事金岳霖教授在一篇未刊的手稿中指出的:“中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 
 
度的苏格拉底。其所以如此,因为道德、政治、反思的思想、知识都统一于一个哲学家之 

 
身;知识和德性在他身上统一而不可分。他的哲学需要他生活于其中;他自己以身载道。遵 
 
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他要做的事就是修养自己,连续地、一贯 
 
地保持无私无我的纯粹经验,使他能够与宇宙合一。显然这个修养过程不能中断,因为一中 
 
断就意味着自我复萌,丧失他的宇宙。因此在认识上他永远摸索着,在实践上他永远行动 
 
着,或尝试着行动。这些都不能分开,所以在他身上存在着哲学家的合命题,这正是合命题 
 
一词的本义。他像苏格拉底,他的哲学不是用于打官腔的。他更不是尘封的陈腐的哲学家, 

 
关在书房里,坐在靠椅中,处于人生之外。对于他,哲学从来就不只是为人类认识摆设的观 
 
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端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 
 
记。”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初学中国哲学的西方学生经常遇到两个困难。一个当然是语言障碍;另一个是中国哲学 
 
家表达他们的思想的特殊方式。我先讲后一个困难。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 
 
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廖廖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 

 
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 
 
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 
 
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 
 
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俊意╃字JUN团
  • 灿奎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个......

偶狂汗中......

既然如此,那偶也-----



----------------------------------------------------------------
哲学用语:抽象 
 引言:抽象一直以来作为人类建立思维的手段和方法,在思考了部分用语后我将以一种有可能更为简单的描述表达,如果不甚其解请尽可能的提问,以便完整我的描述为诸位所用,敬谢. 
 
抽象是人在精神意识中对所接触的物质表象进行剥离从而发现物质本质的过程,其实抽象的作用并不只是能发现本质而且能发现本原.抽是去除一部分事物中的组成部分,有可能是物质组成部分也可能是精神组成部分或称一部分规律.象是存在联系可能的一个概念体系,象存在固定的指向性表达即确立几个物质和其规律的整体作为一个表象,所以象的描述不单指物质还包括其中的规律存在,称做象的是有范围的固定.所以抽象是指去除事物中一部分有范围的小体系与整体间的联系,暂不作使用进而连接剩下的留存概念间的联系,经多次去除和联系从而发现未知联系的过程叫做抽象过程.抽象在曾经的使用中存在的误区是将抽象作为发现本质的途径,而其实抽象只是放弃一个个已知联系的过程,而不管所放弃的是主要联系还是次要联系,对于本质而言表现出的联系似乎是次要的,支持事物存在的简单规律联系才是主要的,但对于本原而言表现出的联系才是主要联系,就像科学确立的主要联系是物质的规律本质而对于社会而言科学的主要联系是使用表现,而本质规律在这里降为了隐性的次要联系,抽象只是放弃已知联系发现未知联系的方式而不单指某一结果.因为经抽象的结果都是存在的世界本身. 
              非主流哲学者--步社行悟


  • 十字俊团╃狗狗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只读译文的人,就丢掉了它的暗示;这就意味着丢掉了许多。 
 
 一种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比方说,有人翻译一句《老子》,他就是对此句的意 
 
义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这句译文只能传达一个意思,而在实际上,除了译者传达的这个意 
 
思,原文还可能含有许多别的意思。原文是富于暗示的,而译文则不是,也不可能是。所以 
 
译文把原文固有的丰富内容丢掉了许多。《老子》、《论语》现在已经有多种译本。每个译 
 
者都觉得别人的翻译不能令人满意。但是无论译得多好,译本也一定比原本贫乏。需要把一 

 
切译本,包括已经译出的和其他尚未译出的,都结合起来,才能把《老子》、《论语》原本 
 
的丰富内容显示出来。 
 
 公元五世纪的鸠摩罗什,是把佛经译为汉文的最大翻译家之一,他说,翻译工作恰如嚼 
 
饭喂人。一个人若不能自己嚼饭,就只好吃别人嚼过的饭。不过经过这么一嚼,饭的滋味、 
 
香味肯定比原来乏味多了。 
 
 注: 
 
 ①DominantldeasintheFormationofChineseCulture,载《美国东方学会杂志》62卷4 
 
号,293—294页。收入H.F.MacNair编《中国》,18—28页,加利弗尼亚大学出版社, 

 
1946年版。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2025-08-23 04:40: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十字俊团╃狗狗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在前一章 我说过,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在思想的时候,人们常常受 
 
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他就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因而他的哲学也就有特定 
 
的强调之处和省略之处,这些就构成这个哲学的特色。 
 
 就个人说是如此,就民族说也是如此。这一章 将要讲一讲中华民族的地理、经济背景, 
 
以便说明,一般地说中国文化,特殊地说中国哲学,如何成为现在这样,为什么成为现在这 
 
样。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十字俊团╃狗狗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反者道之动” 
 
 在考虑这两家的不同之前,我们先且举出一个这两家都支持的理论。这个理论说,在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反向另一个极端;这就是说,借用黑格 
 
尔的说法。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这是老子哲学的主要论点之一,也是儒家所解 

 
释的《易经》的主要论点之一。这无疑是受到日月运行、四时相继的启发,农为了进行他们 
 
自己的工作对这些变化必须特别注意。“易传”说:“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系 
 
辞传》下)又说:“日盈则仄,月盈则食。”(《丰卦·辞》)这样的运动叫做“复”。《复 
 
卦·辞》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老子》也有相似的话:“反者道之动。”(《老 
 
子》第四十章 ) 
 
 这个理论对于中华民族影响很大,对于中华民族在其悠久历史中胜利地克服所遭遇的许 
 
多困难,贡献很大。由于相信这个理论。他们即使在繁荣昌盛时也保持谨慎,即使在极其危 

 
险时也满怀希望。在前不久的战争中,这个思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种心理武器,所以哪怕 
 
是最黑暗的日子,绝大多数人还是怀着希望度过来了、这种希望表现在这句话里:“黎明即 
 
将到来”。正是这种“信仰的意志”帮助中国人民度过了这场战争。 
 
 这个理论还为中庸之道提供了主要论据,中庸之道儒家的人赞成、道家的人也一样赞 
 
成。“毋太过”历来是两家的格言。因为照两家所说,不及比太过好,不做比做得过多好。 
 
因为太过和做得过多、就有适得其反的危险。 
 
自然的理想化 
 
 道家和儒家不同,是因为它们所理性化的、或理论地表现小农的生活的方面不同。小农 

 
的生活简朴,思想天真。从这个方面看问题,道家的人就把原始社会的简朴加以理想化,而 
 
谴责文化。他们还把儿童的天真加以理想化,而鄙弃知识。《老子》说:“小国寡民,……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 )这不正是小农国家的一幅田园画吗? 
 
 农时时跟自然打交道,所以他们赞美自然,热爱自然。这种赞美和热爱都被道家的人发 
 
挥到极致。什么属于天,什么属于人。这两者之间,自然的、人为的这两者之间。他们作出 

 
了鲜明的区别。照他们说,属于天者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属于人者是人类痛苦的根子。他们 
 
正如儒家的萄子所说,“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道家的人主张,圣人的精神 
 
修养,最高的成就在于将他自己跟整个自然即宇宙同一起来,这个主张正是这个思想趋势的 
 
最后发展。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十字俊团╃狗狗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家族制度 
 
 农只有靠士地为生,土地是不能移动的,作为士的地主也是如此。除非他有特殊的才 
 
能。或是特别地走运,他只有生活在他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那也是他的子子孙孙续继生活 
 
的地方。这就是说,由于经济的原因,一家几代人都要生活在一起。这样就发展起来了中国 

 
的家族制度,它无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组织得很好的制度之一。儒家学说大部分是论证这 
 
种制度合理,或者是这种社会制度的理论说明。 
 
 家族制度过去是中国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五种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 
 
友,其中有三种是家族关系。其余两种,虽然不是家族关系,也可以按照家族来理解。君臣 
 
关系可以按照父子关系来理解,朋友关系可以按照兄弟关系来理解。在通常人们也真地是这 
 
样来理解的。但是这几种不过是主要的家族关系,另外还有许许多多。公元前有一部最早的 

 
汉语词典《尔雅》,其中表示各种家族关系的名词有一百多个,大多数在英语里没有相当的 
 
词。 
 
 由于同样的原因,祖先崇拜也发展起来了。居住在某地的一个家族,所崇拜的祖先通常 
 
就是这个家族中第一个将全家定居此地的人。这样他就成了这个家族团结的象征,这样的一 
 
个象征是一个又大又复杂的组织必不可少的。 
 
 儒家学说大部分是论证这种社会制度合理,或者是这种制度的理论说明。经济条件打下 
 
了它的基础,儒家学说说明了它的伦理意义。由于这种社会制度是一定的经济条件的产物, 

 
而这些条件又是其地理环境的产物,所以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种制度及其理论说明,都是 
 
很自然的。因此,儒家学说自然而然成为正统哲学、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现代欧美的工业化 
 
侵入。改变了中国生活的经济基础为止。


  • 十字俊团╃狗狗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但是商人也就是城里人。他们的活动需要他们在城里住在一起。所以他们的社会组织形 
 
式,不是以家族共同利益为基础,而是以城市共同利益为基础。由于这个原故,希腊人就围 
 
绕着城邦而组织其社会,与中国社会制度形成对照,中国社会制度可以叫做家邦、因为在这 
 
种制度之下,邦是用家来理解的。在一个城邦里,社会组织不是独裁的,因为在同一个市民 

 
阶级之内,没有任何道德上的理由认为某个人应当比别人重要,或高于别人。但是在一个家 
 
邦里,社会组织就是独裁的,分等级的,因为在一家之内,父的权威天然地高于子的权威。 
 
 中国人过去是农,这个事实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以工业革命为手 
 
段,才能进入现代世界。《列子》里有一个故事,说是宋国国君有一次叫一个巧匠把一片玉 
 
石雕成树叶。二年以后雕成了,把这片雕成的叶子放在树上,谁也分辨不出哪是真叶子,哪 
 
是雕成的叶子。因此国君非常高兴。但是列子听说这件事以后,说:“使天地之生物,三年 

 
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列子·说符》)这是赞美自然、谴责人为的人的观点。 
 
农的生活方式是顺乎自然的。他们赞美自然,谴责人为,于其纯朴天真之中,很容易满足。 
 
他们不想变化,也无从想象变化。中国曾经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发明,但是我们常常看到,它 
 
们不是受到鼓励,而是受到阻挠。 
 
 海洋国家的商人,情况就是另一个样子。他们有较多的机会见到不同民族的人,风俗不 
 
同,语言也不同;他们惯于变化,不怕新奇。相反,为了畅销其货物,他们必须鼓励制造货 
 
物的工艺创新。在西方,工业革命的最初发动在英国,也是一个靠商业维持繁荣的海洋国 

 
家,这不是偶然的。 
 
 本章在前面提到《吕氏春秋》关于商人的那些话,对于海洋国家的人也可以那样说,不 
 
过要把说他们心肠坏、诡计多,换成说他们很精细、很聪明。我们还可以套用孔子的话,说 
 
海洋国家的人是知者。大陆国家的人是仁者,然后照孔子的话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以希腊、英国的地理、经济条件为一方,以西方的科学思想和民主制度的发展为另一 
 
方,这两方面之间的关系,若要举出证据,加以证明,那就超出了本章范围之外。但是希 

 
腊、英国的地理、经济条件都与中国的完全不同,这个事实就足以构成一个反证,从反面证 
 
明我在本章内关于中国历史的论点。 
 
 中国哲学中不变的和可变的成分 
 
 科学的进展突破了地域,中国不再是孤立于“四海之内”了。她也在进行工业化,虽然 
 
比西方世界迟了许多,但是迟化总比不化好。说西方侵略东方,这样说并不准确。事实上, 
 
正是现代侵略中世纪。要生存在现代世界里,中国就必须现代化。 
 
 有一个问题有待于提出:既然中国哲学与中国人的经济条件联系如此密切,那么中国哲 

 
学所说的东西,是不是只适用于在这种条件下生活的人呢? 
 
 回答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任何民族或任何时代的哲学,总是有一部分只相对于那个 
 
民族或那个时代的经济条件具有价值。但是总有另一部分比这种价值更大一些。不相对的那 
 
一部分具有长远的价值。我很费踌躇,要不要说它是绝对真理,因为要确定什么是绝对真 
 
理,这个任务太大,任何人也不能担当,还是留给上帝独自担当吧,如果真有一个上帝的话。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十字俊团╃狗狗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让我们从希腊哲学举个例子。亚力士多德论证奴隶制度合理,这只能看作是相对于希腊 

 
生活的经济条件的理论。但是这样说并不是说亚力士多德的社会哲学中就没有不相对的东西 
 
了。中国思想同样是如此。一旦中国工业化了,旧的家族制度势必废除,儒家论证它合理的 
 
理论也要随之废除。但是这样说并不是说儒家的社会哲学中就没有不相对的东西了。 
 
 这个道理就在于,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社会固然不同,但是两者都属于我们称之为 
 
“社会”的一般范畴。凡是希腊社会或中国社会的理论说明,因此也就有一部分是“社会一 
 
般”的说明。虽然它们之中有些东西是专门属于希腊或中国社会本身的,但是也一定有些更 

 
为普遍的东西是属于“社会一般”的。正是后面的这些东西。是不相对的,具有长远的价值。 
 
 道家也是如此。道家的理论说,人类的乌托邦是远古原始社会、这种理论肯定错了。我 
 
们现代人具有关于进步的观念,认为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只能创造于未来,不会失之于既 
 
往。但是有些现代人所想的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例如无政府主义,却与道家所想的并不是 
 
一点也不相似的。 
 
 哲学也给予我们人生理想。某民族或某时代的哲学所给予的那种理想,有一部分必定仅 
 
只属于该民族或该时代的社会条件所形成的这种人生。但是必定也有一部分属于“人生一 

 
般”,所以不相对而有长远价值。这一点似可以儒家的理想人生的理论为例说明。照这个理 
 
论说,理想的人生是这样一种人生,虽然对宇宙有极高明的觉解,却仍然置身于人类的五种 
 
基本关系的界限之内。这些人伦的性质可以根据环境而变。但是这种理想本身并不变。所 
 
以,如果有人说,由于五伦中有些伦必须废除,因此儒家的人生理想也必须一道废除,这样 
 
说就不对了。又如果有人说,由于这种人生理想是可取的,因此全部五伦都必须照样保存。 
 
这样说也不对。必须进行逻辑分析,以便在哲学的历史中区别哪是不变的,哪是可变的、每 

 
个哲学各有不变的东西,一切哲学都有些共同的东西。为什么各个哲学虽不相同,却能互相 
 
比较,彼此翻译。原因就在此。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将来会变吗?这就是说,新的中国哲学将不再把自己限于“用直觉得 
 
到的概念”吗?肯定地说,它会变的,它没有任何理由不该变。事实上,它已经在变。关于 
 
这个变化,在本书末章我将要多说一些。 
 
 注: 
 
 ①FilmerS.C.Northrop,《东方直觉的哲学和西方科学的哲学互补的重点》 
 
(TheComplenentaryEmphasesofEasternlntuitionPhilosophyandWestermScientificPhiloso 

 
phy),见《东方和西方的哲学》(Philosophy,EastandWest),C.A.Moore编,187页,普 
 
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46年版。 
 

This file is gener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1.0 ---written by Fengguohua of NorthStar 2000-2-25 Registered version doesn't show this message,please register!


  • 十字俊团╃狗狗
  • 承锡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明天继续吧
有事情要走了
忽忽
我最爱的宝贝们
今天我一天没有见到大家哦
先原谅我


2025-08-23 04:34: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kiss╃字JUN团
  • 灿奎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明天继续吧 
有事情要走了 
忽忽 
我最爱的宝贝们 
今天我一天没有见到大家哦 
先原谅我哦 
 
 
 作者: 十字俊团╃狗狗 2006-8-30 00:38   回复此发言 
 
--------------------------------------------------------------------------------
 
偶才看见你,你就要走~~~

偶泪奔~~~

------守望~~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283回复贴,共19页
  • ,跳到 页  
<<返回李俊基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