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这是《卫报》官网上的译文:
《复仇者联盟》这样的超级英雄电影不应受到鄙视
今年早些时候,我和演员马尔科姆·辛克莱尔一起在格罗斯特拍戏。一天我俩在餐饮帐篷里,头顶上的油布被狂风抽打着,而我们在一个不合时宜的钟点吃着炒蛋。他告诉我一些我当时未曾听闻的故事:克里斯多夫·里夫年轻时候,也就是还没从茱利亚音乐学院毕业之前,曾因接演超人一角而饱受那些百老汇同僚们的冷嘲热讽。作为一个搞古典艺术的演员,他的这一举动被认为是不光彩的。
我是看着超人长大的。孩提时,当我第一次听说人可以跳进泳池的时候,并没有一头扎进去,而是以飞翔的姿势跃入,就像超人一样。我还曾经幻想过从流氓(佐德将军)手里救出我心仪的姑娘(我的露伊斯·莱恩)。在我心里,里夫是第一个真正的超级英雄。
自那以后,许多伟大的演员将超级英雄慢慢转变成一个严肃的题材:《蝙蝠侠》里的迈克尔·基顿和杰克·尼科尔森;《X战警》里第一代两名令人肃然起敬的勇士——伊恩·麦凯伦和帕特立克·斯图尔特,现在他们的接力棒交给了迈克尔·法斯宾德和詹姆斯·麦卡沃伊。20年演艺生涯在《卓别林》和《吻两下打两枪》等影片中塑造过多样角色的小罗伯特·唐尼,在《钢铁侠》中他扮演具有摇滚明星气质、又不失谦恭的托尼·斯塔克,使得更多观众欣然接受了他的傲人天赋。还有希斯·莱杰,他在《蝙蝠侠:黑暗骑士》的表演可谓改变了整个游戏规则。他不仅对超级英雄电影里的演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给所有的年轻演员都提高了门槛,包括我。他那种黑暗邪恶、不合规范、令人晕眩又不受约束的表演是绝对危险到令人胆颤的。
不论是哪个级别的演员,任何领域的艺术家们都是凭借他们的好奇心获得灵感的,还有他们那种将触角伸向生活光明与黑暗等各个角落的渴望,然后再将所寻得的东西映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出于本能,艺术家们都想表现人性,不论是他们自己身上的还是其他人的,那交替出现的美德与活力、软弱与不可靠。
哈罗德·品特在2005年获得诺贝尔奖时对着镜头所作的得奖感言使我获益匪浅。“在戏剧中,真理永远是难以捉摸的。你永远无法真的找到它,但却无法停下追寻的脚步。正是这样的探索促使人们做出努力。我们的工作就是探索。我们多半是在黑暗中偶然发现真理的存在、与之碰撞、或仅仅是瞥见似乎与真相相关的影像,而且通常都不自知。但真正的真相是,戏剧艺术中并不存在单一的真理,而是有很多。这些真理相互挑战、相互避让、相互映现、相互捉弄、又忽视彼此的存在。有时你感觉自己手握某一瞬间的真理,然后很快它就从你的指缝中溜走了。”
傻子英雄电影里的人真会说大道理,你一定会这么说。但是超级英雄电影呈现出多人共享、无关宗教的现代神话,并以此探寻真理。我们这个日益世俗化的社会中有许多迥然不同的神明和信仰,超级英雄电影所呈现出的是一张独一无二的画布,我们可以将共同拥有的希望、梦想和与末日有关的噩梦都投射上去尽情演绎。古时候的神是神人同形同性的:众神殿中发展绵延世纪的朝代剧,父与子、殉道的英雄、不幸的恋人、逝去的列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骄傲自大的危险及谦卑的重要。都是每人每天都会碰到的事,我们都很喜欢。说起来很老套,超级英雄可以是孤独、虚荣、傲慢的。不过通常他们都会为了更高的善去克服这些人类的弱点。获得救赎的机会就在身边,但我们必须自己去挣。
绿巨人浩克隐喻着我们对愤怒的恐惧,害怕熊熊燃烧的怒火及其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地球上所有人在他们的生命中都曾想过“像浩克那样砸碎”某样东西。当怒气渐消后,却只余羞愧和悔恨。布鲁斯·班纳是浩克谦逊的另一面,他和我们一样被他的怒气所震撼。另一个超级英雄布鲁斯——布鲁斯·韦恩——是超级英雄中的哈姆雷特:他总在沉思,被人误解、孤身一人、永远背负着为死于非命的父母复仇雪恨的使命。美国队长是军事战争中尚武英雄主义的形象代言人:他是天生的领袖、战争英雄。蜘蛛侠是永远的青少年——彼得·帕克的蜘蛛形象传达出他的最高机密——他独立的思想和力量。
超级英雄电影也代表了电影制作技术的顶峰:“动态影像”。我想当卢米埃尔兄弟看到《蝙蝠侠:黑夜骑士》里高谭街头的追逐戏时一定会震惊的,直升飞机被高强度电线绊住后从天空坠落、“小丑”驾驶着足有一般卡车三倍长的巨卡像表演俄罗斯杂技一样将车调转180度。希望他们在看到《复仇者联盟》片尾曼哈顿夜空中过山车般的镜头时会欢呼雀跃。这样的画面全都出自一台创造引擎,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拍摄《火车进站》的时候启动了它,只不过现在的火车动起来要快得多。不仅是火车,还有卡车、自行车、蝙蝠车和穿着闪亮铁衣的飞人。这幅奇景是乐趣的一部分,也是艺术的一部分、我们共享的喜悦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我们比克里斯多夫·里夫的同代人进步了多少。或许扮演超级英雄归根结底就不是不光彩的事业。“我仍然相信英雄们。”《复仇者联盟》中塞缪尔·杰克逊饰演的尼克·法瑞这么说。我也是,先生。我也相信。
《复仇者联盟》这样的超级英雄电影不应受到鄙视
今年早些时候,我和演员马尔科姆·辛克莱尔一起在格罗斯特拍戏。一天我俩在餐饮帐篷里,头顶上的油布被狂风抽打着,而我们在一个不合时宜的钟点吃着炒蛋。他告诉我一些我当时未曾听闻的故事:克里斯多夫·里夫年轻时候,也就是还没从茱利亚音乐学院毕业之前,曾因接演超人一角而饱受那些百老汇同僚们的冷嘲热讽。作为一个搞古典艺术的演员,他的这一举动被认为是不光彩的。
我是看着超人长大的。孩提时,当我第一次听说人可以跳进泳池的时候,并没有一头扎进去,而是以飞翔的姿势跃入,就像超人一样。我还曾经幻想过从流氓(佐德将军)手里救出我心仪的姑娘(我的露伊斯·莱恩)。在我心里,里夫是第一个真正的超级英雄。
自那以后,许多伟大的演员将超级英雄慢慢转变成一个严肃的题材:《蝙蝠侠》里的迈克尔·基顿和杰克·尼科尔森;《X战警》里第一代两名令人肃然起敬的勇士——伊恩·麦凯伦和帕特立克·斯图尔特,现在他们的接力棒交给了迈克尔·法斯宾德和詹姆斯·麦卡沃伊。20年演艺生涯在《卓别林》和《吻两下打两枪》等影片中塑造过多样角色的小罗伯特·唐尼,在《钢铁侠》中他扮演具有摇滚明星气质、又不失谦恭的托尼·斯塔克,使得更多观众欣然接受了他的傲人天赋。还有希斯·莱杰,他在《蝙蝠侠:黑暗骑士》的表演可谓改变了整个游戏规则。他不仅对超级英雄电影里的演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给所有的年轻演员都提高了门槛,包括我。他那种黑暗邪恶、不合规范、令人晕眩又不受约束的表演是绝对危险到令人胆颤的。
不论是哪个级别的演员,任何领域的艺术家们都是凭借他们的好奇心获得灵感的,还有他们那种将触角伸向生活光明与黑暗等各个角落的渴望,然后再将所寻得的东西映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出于本能,艺术家们都想表现人性,不论是他们自己身上的还是其他人的,那交替出现的美德与活力、软弱与不可靠。
哈罗德·品特在2005年获得诺贝尔奖时对着镜头所作的得奖感言使我获益匪浅。“在戏剧中,真理永远是难以捉摸的。你永远无法真的找到它,但却无法停下追寻的脚步。正是这样的探索促使人们做出努力。我们的工作就是探索。我们多半是在黑暗中偶然发现真理的存在、与之碰撞、或仅仅是瞥见似乎与真相相关的影像,而且通常都不自知。但真正的真相是,戏剧艺术中并不存在单一的真理,而是有很多。这些真理相互挑战、相互避让、相互映现、相互捉弄、又忽视彼此的存在。有时你感觉自己手握某一瞬间的真理,然后很快它就从你的指缝中溜走了。”
傻子英雄电影里的人真会说大道理,你一定会这么说。但是超级英雄电影呈现出多人共享、无关宗教的现代神话,并以此探寻真理。我们这个日益世俗化的社会中有许多迥然不同的神明和信仰,超级英雄电影所呈现出的是一张独一无二的画布,我们可以将共同拥有的希望、梦想和与末日有关的噩梦都投射上去尽情演绎。古时候的神是神人同形同性的:众神殿中发展绵延世纪的朝代剧,父与子、殉道的英雄、不幸的恋人、逝去的列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骄傲自大的危险及谦卑的重要。都是每人每天都会碰到的事,我们都很喜欢。说起来很老套,超级英雄可以是孤独、虚荣、傲慢的。不过通常他们都会为了更高的善去克服这些人类的弱点。获得救赎的机会就在身边,但我们必须自己去挣。
绿巨人浩克隐喻着我们对愤怒的恐惧,害怕熊熊燃烧的怒火及其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地球上所有人在他们的生命中都曾想过“像浩克那样砸碎”某样东西。当怒气渐消后,却只余羞愧和悔恨。布鲁斯·班纳是浩克谦逊的另一面,他和我们一样被他的怒气所震撼。另一个超级英雄布鲁斯——布鲁斯·韦恩——是超级英雄中的哈姆雷特:他总在沉思,被人误解、孤身一人、永远背负着为死于非命的父母复仇雪恨的使命。美国队长是军事战争中尚武英雄主义的形象代言人:他是天生的领袖、战争英雄。蜘蛛侠是永远的青少年——彼得·帕克的蜘蛛形象传达出他的最高机密——他独立的思想和力量。
超级英雄电影也代表了电影制作技术的顶峰:“动态影像”。我想当卢米埃尔兄弟看到《蝙蝠侠:黑夜骑士》里高谭街头的追逐戏时一定会震惊的,直升飞机被高强度电线绊住后从天空坠落、“小丑”驾驶着足有一般卡车三倍长的巨卡像表演俄罗斯杂技一样将车调转180度。希望他们在看到《复仇者联盟》片尾曼哈顿夜空中过山车般的镜头时会欢呼雀跃。这样的画面全都出自一台创造引擎,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拍摄《火车进站》的时候启动了它,只不过现在的火车动起来要快得多。不仅是火车,还有卡车、自行车、蝙蝠车和穿着闪亮铁衣的飞人。这幅奇景是乐趣的一部分,也是艺术的一部分、我们共享的喜悦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我们比克里斯多夫·里夫的同代人进步了多少。或许扮演超级英雄归根结底就不是不光彩的事业。“我仍然相信英雄们。”《复仇者联盟》中塞缪尔·杰克逊饰演的尼克·法瑞这么说。我也是,先生。我也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