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楼说萧峰。
“唯大英雄能本色”,少林寺的无名老僧如是评价。说的实在太好了。
刚说到“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天龙八部》的众多男儿里,萧峰是最饱满而深刻的一位。
国仇家恨,儿女情长,金庸在巅峰时期做了对历史,对人生,对民族大义,和他一贯信奉的英雄主义一个全面的思考。
《射雕》里面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实是最知易行难的了。这种风范,往往不在名门正派“锄强扶弱”的标榜声中,也不在隐士大侠的德高望重里,更不是那些歪门邪道几句教义所能尽言。
因为雁门关一役,生母被杀,生父跳崖,却将他抛将上来。之后的师傅悬苦大师和丐帮帮主汪剑通,既有血海家仇,又有师徒之义。养父母乔三槐夫妇,纯朴仁厚,对他有抚养的天大恩德,却因为自己而被亲父所杀。阿朱这般灵秀聪慧的女子,却为了他而假冒段正淳死在了自己的手下。以康敏之放荡无耻,居然也会因爱生恨,千方百计设计谋害。还有称兄道弟的白镜元,竟然成为康敏的旗子,马大元也被康白二人谋害。完颜阿古打,结拜之的义兄,沙场之上,一样成为无情的君父。还有阿紫,这个不能让他动情,又有亲缘孽债的女子,终于只换得同坠崖底的片刻厮守。
曾经的契丹贵族之后,农家的倔强少年,风光无二的丐帮帮主,大英雄乔峰,落魄江湖的契丹后人,位高权重的南苑大王,直到最后的雁门关一役,身处夹缝狭管,却成为最顶天立地,无愧于人的绝世豪杰。
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无论汉人还是契丹人,都艰难的生存着,都有各自的信仰和崇高,也各自有着过错和罪孽。
于民族 ,他身为契丹贵族后裔,却生长在中原,从小被灌输着行侠仗义,为国为民的思想。较之中原人的文明,契丹多少是落后而粗蛮的。而契丹人的忠信豪爽,又让中原那些妄称仁义道德的小人有如蝼蚁。民族的优劣论,从来都是各执一词,很难给与一个完整而全面的阐述。
于国仇,金与宋,他若从了契丹人,则要像其他的将领,用契丹的铁骑踩踏大宋的山河,用两国人民的鲜血,来换取契丹统治者的大业,和自己更崇高的地位。而大宋,是他成长的故土,有深厚的情感和记忆。
于家恨,他的母亲和族人被汉人无辜杀害,而父亲却杀害了更多无辜的汉人。
和与战。战争可以成功的结束乱世,换来和平;也可能“兵膏锋锷,民填沟壑”,山河破碎,千村寥落。没有杰出的君主和将才,没有勇猛的军队有力的后援,没有精密的计划,有力的形势,以战争获取和平,便成为装点官军之骁勇,解释屠戮之血腥的一句空谈。
这一切,压在他的头上。比之那些起义领袖,那些王侯将相,更沉重而真实到不能推却喘息。
他生命里那些至爱亲朋,都成为命运里闪耀的星子,纠缠的阴霾,这样的一片苍穹,笼照在他的头上,化成了刻骨的孤独和神秘。造就了他盖世的武功,屹立坚韧的性格,让他有了最风光和最落魄的过往,有最幸福和最痛楚的时光。他背负了太多的爱恨和责任,我甚至喜欢他的忧愁和郁闷,每每看到这样的他,人心大恸。
雁门关一役,他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两国十年的和平,是最大的抗争,也是最大的妥协。他用死亡完成了生命的冠冕。
从武侠小说里一个虚构的历史人物,走进你我的心里,成为最名副其实的盖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