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罗吧 关注:28,108贴子:348,466

回复:【还我本来面目】[美]赛安慈 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文 第三节 忍吞型人格(Masochist)(1)
创伤
我们常听人说“七坐八爬”,八个月开始爬出第一步,到了一岁左右,孩子开始踏出第一步,也能开口喊第一字,这“第一步”或“第一字”意义非凡。不论是爬或踏出第一步,都表示他有能力逐渐脱离母亲,开始发展自主能力。说出第一字(通常是“妈”或“爸”),表示他不再停留在“世界即我,我即母亲”,表示他开始有能力分辨别人与自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此时的孩子不再被动地躺在床上让人摆布,可以主动朝向所要的物体前进,表示他已开始具选择能力,也开始会表达自己的好恶及意见,能够开口或在行动上拒绝表示“不”。当独立自主的需要被剥夺时,正如同分裂期有“感觉存在”的需要,口腔期有“喂养”上的需要,忍吞期的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最重大的需要就是要感觉“自立自主”,母亲或是照顾孩子的保姆或亲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孩子日后的人格发展,孩子从此时一直到两三岁之间,如果寻求自立自主的需要不能被满足,或者受到过分的压抑,孩子在日后就会形成忍吞型的人格。
忍吞型人格受到创伤的时期,始于八个月至一岁开始学爬行,终于三岁学习大小便的时段,这短短的两年对孩子来说,不管在肉体上、心智上都是变化最大最剧烈的时期,随着运动机能和神经系统的开张,一个新时代来临了。就肉体的运动机能来说,八个月大开始学爬,他可以主动朝向物体前进,到了一岁左右,孩子会摇摇晃晃踏出第一步。就心智上来说,到十个月左右,孩子开始发展认知能力或想象力(想象力不但是将来抽象思考的基础,也是创造力的基础),到了一岁五个月,想象力更上一层楼,一般的孩子已能“假装”睡觉,拿着空杯子假装喝水,二岁左右,扮家家酒的假想能力已从自己身上伸展到别人, 可以假装自己是妈妈在厨房炒菜,菜装入小碗用小匙喂娃娃吃。
在人际关系上,孩子重新界定与爸妈的关系,开始拒绝大人的协助,他勇敢地走出爸妈的能量保护场,到处走、爬上爬下,而且什么都自己来,吃饭要自己拿汤匙,玩起玩具也不许大人干涉。在语言上,一岁左右能开口喊第一字(通常是“妈”或“爸”),过几个月也能用语言回拒大人说“NO”,总之,所有的发展都向着大人发出讯息:“我有能力自立自主,请你们不要管我。”


42楼2012-10-30 14:53
回复
    正文 第三节 忍吞型人格(Masochist)(3)
    除了“吃喝”,另外一条控制孩子的途径便是“拉撒”,在一岁多到三岁前这期间,大多数的父母会开始训练孩子大小便,然而,此时有些孩子**括约肌和尿道口括约肌张力尚未发展好,偏偏父母强迫要求,马桶里如果没有父母亲期待的“结果”,孩子休想从马桶上离开。有的孩子即使肌肉都发展完全,但被父母的强势吓坏了,因而无法放松括约肌顺利排便。有时孩子尿湿裤子或大便在裤子上,也都遭到一顿严厉的说教或干脆一阵打骂。这些强迫大小便的硬性训练法让孩子很小就很受挫折,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认为在身体里的自己又脏又坏,所以一定不让它出来,出来就遭羞辱。
    无法自在表达的忍吞型
    在我的个案中,有个典型的忍吞型,他二十七岁,体型厚重,肌肉硬实,眼神透着悲伤,声音微弱,说起话来句子断断续续,句中总有一两个留白,像是随时等候别人为他做填充,他说他最大的问题在于“表达”,总感觉喉咙被什么“卡”住了,说不出要说的话,希望我能为他解决问题。他是一家大公司的会计,工作认真,很得上司器重,但最大的困扰是不能表达意见,一开会,大家总抢着在他之前发表意见,他的意见早被人家说光,好不容易等到他发表意见,别人却没耐心听,常常中途被打断或干脆整个话题被抢去,再也没他发言的余地,他常为此生气,一生起气好几个小时都说不出话。
    这种喉咙被“卡”住的情况也常发生在人际关系上,比如和女朋友吵架,心里想道歉说对不起,手想去拉对方示好,但舌头好似打了结,身体像结了冰,两手伸不出去碰触对方,“对不起”也始终说不出口。他说他常觉得自己精力不足、容易疲劳,但别人看他却是任劳任怨、精力旺盛。除此之外,他还有便秘的老毛病。我请他谈谈小时候父母喂食和训练排便的历史。
    他小时候大多数时间是由慈祥的外婆照顾,而外婆在喂饭时,常很有耐心地强迫他一定要吃光碗里的饭,哪怕是花上个把小时,外婆也在所不惜。父亲对训练他上厕所极其严厉,常要求小男孩一定要有“交代”才能离开马桶,若不小心出了意外,免不了一阵体罚。这些对身体的入侵,都让他养成了凡事保留不轻易“外放”的习惯————不轻易表达意见,也不随便外放大小便。
    他回忆起自己在上小学时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肥水不落外人田”。在学校的时候,他从不上大号,一定是等到回家才解决。可是有的时候忍不住,特别是肚子痛的时候,就会把裤子弄脏,而整个教室也被他弄得臭气冲天。老师打了好多次电话,告诉母亲他有上厕所不说的问题,母亲带他看了不少医生,始终解决不了问题。对他而言,说出想上厕所是件丢脸的事,一定会遭到羞辱,让众人知道他要上厕所,是很难以启齿的事。
    


    45楼2012-10-30 14:56
    回复
      2025-09-17 06:26: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正文 第三节 忍吞型人格(Masochist)(4)
      这种不轻易“外放”的习惯,从小延续到大,不只是有上厕所的困扰,工作上亦不能如意地发表意见,感觉周围的同事都想压迫他、欺负他。即使是现在,他还是习惯不在外面如厕,他自嘲地说:“难怪我长年会有便秘的问题。”
      父母强势的控制在生活上是不间断而且全面地淹没孩子,而这种控制不只是针对孩子的肉体,甚至入侵到孩子的创意和想法。比如说,孩子拿了自己的画作,兴高采烈地拿去给母亲看,孩子心里想画的明明是一支色彩缤纷的棒棒糖,母亲的反应当然是很开心,但在母亲的眼里,孩子画的是一朵花,于是母亲对孩子说:“我的宝贝真聪明,画了一朵漂亮的花。”孩子一听摇摇头,想要否定说“不”,很想努力澄清不是花而是“棒棒糖”(别忘了这时期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极为有限),母亲睁着眼睛说“这是一朵花”,孩子外表顺从了,但他的创意被否定,意见被拒绝,心里有“NO”却又表达不出,也不敢表达。随着时日推移,孩子一天天成长,日常生活里的“NO”越积越多,不断发酵,产生了许多的怒气,这些忍气吞声的怒气就在身体里堆积,越藏越深,越压越实,但表面却一点也看不出来。
      低层自我
      表面上,忍吞型的人是个顺臣,但满腔的“不”并不会使他真正地顺从,满腹的愤怒无从向外宣泄,这股力量就回头向内先伤自己,“我恨我自己”,私下生出许多对别人的负面意念,“我恨你控制我”“我讨厌你,而且我要刁难你”,对人对己的仇恨不能向外表达,因而产生忍吞型外顺内逆的特质。他的低层自我说:“好,我给你你要的,但我不会真正给你,你不能真正奴役我。”积极抗争既然不可能,忍吞型之人只有靠消极抵制才能感觉自主权。他们长大成人在团体中常抵制别人的领导或拒绝改变。也由于他早期向外界寻求欢乐的欲望太早被压抑,他内心无法产生做事的动力,不但对任何事或活动采取消极态度,做起事来也毫无乐趣。
      表面上再顺从,骨子里的态度却是很负面的,这型的人好抱怨、爱嘀咕,也常怪别人,他们喜欢询问别人的意见,当别人给予他意见时,他们会开始埋西怨东,一个也不采纳,常让给意见的人内心产生不愉快,觉得自己多此一举。忍吞型的外显行为常是谦恭有礼,有时甚至到卑躬屈膝的地步,但他们有时喜欢操控别人,之所以操控别人,是因为想激怒别人,因为当别人因受到操控而生气时,忍吞型的人才有借口反击,藉以发泄内心的愤怒能量。


      46楼2012-10-30 14:58
      回复
        正文 第三节 忍吞型人格(Masochist)(5)
        形象自我
        忍吞型有满腔的意见却无法表达,有许多的创意却不能发挥,因为他有个主要形象:“如果我表达自己,我将会被羞辱,所以我必须隐藏我内在的本质或想法。”这型的人由于长期受到外在力量的入侵,有很多被羞辱的经验,当然,这些羞辱感都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并不代表别人真正想给他们难堪。他认为只要他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他身边的人就会离他而去。正如孩童时期的他,必须忍气吞声才得换取父母的爱。这种“有条件”的爱使他对父母生出许多恨意,但他又需要对方的爱,也使他长期陷在爱恨交加的困境中。由于恨,他自责很深,他们轻视别人也轻视自己,心里怒气越多,自责越重,越轻视自己也轻视别人。
        长期被剥夺了自主能力,长期把自己深深地藏起来,自然培养不出自信心,越无自信就越轻视自己,即便有了勇气走出堡垒,也不敢单独行动,凡事最好有人陪伴,或至少得通过别人的“认可”(正如小时候父母长辈的“认可”)才肯担当。也因为习惯于隐藏内在的想法,忍吞型的人和别人一起时绝非领导者,他没什么冲动或欲望去做某件事,即使有冲动或欲望,也因为有别人在场,冲动或欲望在他能用语言表达之前早已消失无踪,他完全捕捉不到属于“自己”的主意,相较之下,臣服于别人的愿望和冲劲,比自己出主意轻松多了。
        防御模式
        被人侵犯、羞辱、控制,感觉自己走投无路,他的自卫行为便是躲到自己的身体内,在外建一个厚实的堡垒,自己则闪入堡垒深藏不露。由于认为一放出来即遭羞辱,因此情感、思想、需要、自我全都埋在内里。深藏不露的不只是怒气,忍吞型的人也表达不出自己的精华,他对许多事情皆有所保留:保留情感、保留自己的创造力,当然也保留他们最好、最精华的部分,亦即他们的自性本体。
        布兰能观察到有些忍吞型会伸出触须,向着他人的太阳神经丛部位去捕捉别人的本质。
        会用这型防御反应的人,通常自己有许多精华本质而不自觉,事实上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从外界捕捉,而是把自己的给出去。另一种忍吞型常用的,也是向外求的防御反应,会用这种方式的人,非常喜欢别人的帮助,比如喜欢询问别人的意见,问完甲之后又去问乙,有趣的是,花了许多时间征求意见,结果一个也不采纳。除了上述两种防御,还有一种称之为“射手”的反应,这型反应通常是在受到威胁时将箭射出,中箭的人会觉得十分疼痛,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要挑衅对方,撩起对方的怒气,为自己的怒气找一个发泄的出口。


        47楼2012-10-30 15:01
        回复
          正文 第三节忍吞型人格(Masochist)(6)
          面具自我
          天真无邪的娃娃脸是忍吞型理想的自我,至少是他认为自己应该呈现出来的样子,而这娃娃脸正是他的面具自我,“我会在你消灭我之前,先把自己消灭”,消灭自己的方式就是自动向敌人缴械投降,他们早在别人奴役他之前就先将自主权拱手让人,早在别人否定他之前就先否定了自己的自性本体。他们的面具自我非常体贴、讨喜,待人彬彬有礼,很懂得顺人意,也懂得照顾别人。外在的顺从给人稳重可靠、有毅力的感觉,他工作努力认真,很想面面俱到。然而,当他们对外去讨好人的同时,内心正进行自戕行为。他们喜欢自我奉献,有取之不尽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却常忘了自己的立场和权益,这个弱点很容易被别有私心的人利用。
          忍吞型的人很能感同身受,直到和对方化为一体,因此失去了自己的观点,变成应声虫,再也找不到原先的自我,而真正的“自性本体”呢?深深地隐藏起来绝不示人,这可爱的娃娃面具是来应酬别人,用来遮盖他的创伤、主要形象、低层自我,它同时也切断了和内在精华本体的联系。
          高层自我
          高层自我和面具自我正像是真品和冒牌货,虽然两者质量相比可能有天壤之别,但从冒牌货我们对真品可略窥一二,因为冒牌货想要模仿的正是“高层自我”!因此,忍吞型的面具自我的本质可以说就是他的高层自我,只不过这美丽光辉本质的背景不再是为了自我防御,不为了讨好别人,不为了争取别人的爱,不再有罪恶感,他能完全毫不迟疑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他对别人的痛苦有深刻的感受力,他很能在危机中生存,对人忠诚,很少惹是生非,很稳重,在事业上可共度艰难。
          一般而言,忍吞型的人比前二类的人格型较能在地球上生根,更能踏实地过日子。如果忍吞型不再需要自我防御,他们的本质通常是极其善良,心胸宽大,很热心也很会照顾人。工作上非常卖力,有毅力能坚持到最后,在我们周围常会看到一些非常苦干的务实型人物,每天必须日理万机,在职场上成功的经理阶层,很多都是忍吞型。忍吞型的人生功课是什么?要能移转停滞不流动的能量,充分感受自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实相。
          肉体特征
          能量不断被身体又“忍”又“吞”的结果,在肉体上有何特征?这些能量就让他们的体形不断地膨胀,往横的方向发展,看起来就越来越厚重或圆圆胖胖。这些塞回体内的能量,建筑成一道厚实的堡垒,使得忍吞型的人有非常壮硕结实的肌肉,但肌肉摸起来并不是如运动员般有弹性的结实,而是不活泼的僵硬。有的忍吞型背部圆凸,肩头浑圆厚实,可能稍向下垂,不如控制型的宽阔或高耸,走路和站立时,手掌向后,和大多数人掌心朝向双腿不同。他们的脖子短,如果身材矮一点就成了五短身材,总之由于全身能量紧缩的关系,忍吞型的人整体看起来是重量级的身材,且屁股紧缩,像只落败的小狗。忍吞型的人双腿有力,能很踏实地在地球上生存,但是他们的能量却不能从腿部往上走,整个身体的能量不流通,呈现停滞不动的状态。
          


          48楼2012-10-30 15:02
          收起回复
            正文 第四节 控制型人格(Psychopath)(1)
            创伤
            在这个章节我们将要开始谈谈和恋父恋母情结有关的控制型人格。什么是恋父恋母情结?每个孩子在两三岁直到更大的年纪,开始意识“男女有别”,在这个年纪,小男孩会对母亲产生爱恋的情愫而讨厌父亲,而小女生则爱恋父亲讨厌母亲。事实上,两千多年前的佛教经典《大宝积经》及一千多年前的《西藏渡亡经》(此书于1927年首次在欧洲露面,心理学大师荣格为它写了前言,在西方造成很大的震撼),早就对人类的恋父恋母情结提出最根本的解释:恋父恋母情结远在我们投生这世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当一个意识要投胎到母体之前,意识会见到男女或阴阳交合的景象,由于过去多生的业力和缘分,碰到这对将要成为自己父母的男女正交媾时,就如同在看色情书刊或电影,这个意识会产生很强烈的性欲。而这强烈的欲念使他如醉如痴地取代了原来的主角,如果对母亲产生爱欲则投胎生为男身,因而讨厌父亲;相反的,如果对父亲产生爱欲则投胎生为女身,因而厌恶母亲。
            西方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也谈恋父恋母情结,1899年弗洛伊德在自己的著作中,从希腊神话尹底帕斯的故事提出关于恋父及恋母情结的说法。弗洛伊德认为恋父恋母情结是儿童在三到五岁所必须经过的心理过程,小男孩会对母亲产生爱恋的情愫讨厌父亲,而小女生则爱恋父亲讨厌母亲。小女孩在这阶段,可能就会开始模仿母亲,学穿高跟鞋、喷香水、抹口红,为的就是能得到父亲的爱,而小男孩开始玩些如工具、刀剑等的玩具,或玩些展现雄性力量的游戏,这种模仿会让小孩子逐渐认同同性而正常化。这是每个孩子都需经过的成长过程。
            微妙的三角关系
            这段时间在“性”方面的心理发展,对孩子的一生往往有很重要的影响。父母亲的男女角色恰如其分,对孩子人格的发展有关键的作用。如果这个模仿的时期发展得不顺利,也就是说孩子需要一个认同同性父母的需要未被满足,孩子就会受到心理的创伤。
            当小孩长到三岁左右,在小女孩心里,由于爱恋父亲,对母亲产生忌妒和恨意;在小男孩心里,他觉得自己是母亲的小情人,而对父亲产生排斥。这个时候,不论是女孩或男孩,都会陷入和父母亲之间的三角关系之中。在这个时期会有一些微妙的状况产生。
            这种微妙的三角关系怎么解释呢?
            比如说,举个向我们求助的个案志明的例子。志明的父母亲婚姻不美满,从他有记忆以来,爸妈常吵架,只要一吵架,母亲总把志明拉入自己这一边要他做“盟友”,吵完架总有好几天母亲会对着他数落父亲的不是;似乎母亲永远是对的,而且永远要占上风。以孩子意识来看,往往打赢的一方是好人,输的一方是坏人,志明很早就学会从母亲的眼光来审判父亲,因此,同性的父亲自然是坏人,父子关系于是遭到破坏。
            


            50楼2012-10-30 15:08
            回复
              正文 第四节 控制型人格(Psychopath)(2)
              由于从丈夫身上得不到感情,母亲转而向志明求感情上的慰藉,母亲潜意识里期望志明能取代丈夫的角色,因此言语上常拿儿子和丈夫相比,“你真了不起,会帮妈妈提东西,你爸爸才不会!”不但如此,母亲甚至有意无意地用“引诱”的手法赚取儿子的忠诚。到了青春期,志明对女孩子开始有兴趣,母亲表现出强烈的嫉妒,并不断对志明强调他不应该去爱任何人,只应该爱妈妈一人。
              做女儿的情况亦同。我们曾有个个案,是典型的控制型人格,她回忆童年时父母的关系,母亲是传统的柔弱女性,无自立能力,一切唯父亲马首是瞻,毫无主见。“我小时很看不起她,总觉得我才是爸爸的最爱,我做了所有一个妻子该为先生做的事,并引以为傲。爸爸回到家,我给他拖鞋,倒茶给他喝,为他盛饭,妈妈太忙,没时间照顾爸爸,爸爸常说我是他的小太太,这种情况到长大仍如此。我很会算账,很会写字,爸爸从办公室带回的公文常交给我处理,高中时代的我打字速度很快,而妈妈从未受过教育,目不识丁,更不用说英文打字了……”
              又比如说父母双方的性别角色倒置,和社会上约定俗成的阳刚与阴柔的性别角色相反,爸爸是怕太太俱乐部会员,妈妈是个霸道的独裁者,独揽家中大权。趾高气扬的妈妈痛恨男人,轻视自己的女性角色,时时和男性竞争,与之一较长短。孩子没有一个恰当的性别角色可以效法,成长过程也很崎岖,日后跟异性相处时问题丛生。总之,控制型人格养成都与孩子在这段时期所观察到父母的两性关系和所养成的对两性的态度有关。
              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妥善处理,孩子就会受到心理的创伤。然而,做父母的千万不要责怪自己,我们必须再次强调,每一个人投生到这个世界,都有他必须学习的功课。孩子在控制型时期受到创伤,很可能是早已设计好并写入孩子的生命蓝图。前面两种情况(父母角色阴阳倒置或父母不合使孩子陷入三角关系中)看起来都像是父母亲造成的,都是外在环境因素使孩子受创伤,然而,如果这孩子原本就带着控制型的人生议题投生此世间,那么,即使父母亲婚姻再美满,父母男女角色也未倒置,孩子一样会陷入微妙的三角关系,觉得自己被异性的父或母出卖,因而日后形成控制型人格。
              背叛的创伤
              举个父母亲婚姻美满却发展出控制型人格的例子。一个一向与爸爸关系良好的小女孩,在这段恋父情结发展的时期,小女孩觉得自己是父亲的小情人,下意识地对同性的母亲产生排斥的心理,视母亲为敌对阵营的竞争对手。有一天,小女孩因一小事故打了妈妈一下,父亲对女儿说:“不可以打妈妈,快跟妈妈说对不起。”小女孩原本以为是自己盟友的父亲,现在居然站到妈妈那边,为敌人撑腰,于是这小女孩可能因父亲对这件事的反应,觉得自己备受羞辱,觉得自己被利用,觉得父亲“始乱终弃”,从最初你引诱我跟你相好,到今天不需要我就翻脸跟敌人站在同一阵线,因此,小女孩经验了“父亲背叛了我”的创伤。
              


              51楼2012-10-30 15:09
              回复
                正文 第四节 控制型人格(Psychopath)(3)
                当然,这只是原发性事件,不足以成大局,如果这孩子是带着“背叛”的人生议题投生人间的,这种“背叛”的伤在小女孩往后的日子里将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最后终于在她的人格里烙了印,使她发展出控制型的人格。就以这个小女孩和父亲关系的例子来说,如果她一直不能疗愈自己这个“背叛”的伤,她一定不可避免地会被父亲背叛,因为爸爸与妈妈在一起可能永远不会分手,即使有一天爸爸与妈妈离了婚,爸爸也会跟别的女人好,这小女孩终究是要被“背叛”的。不论过去世或现在世,控制型的人通常有许多背叛的经验,当然,这背叛不只是别人背叛了他,他也会去背叛别人,更擅长背叛自己。
                低层自我
                经验了被父母亲背叛的创伤,怕背叛成了他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恐惧。请读者想想,你若常被人出卖,心理上会有什么反应?自然是不能信任任何人,毫无安全感,那么,要怎样才有安全感?要控制别人,确保他不会背叛你才感到安全。正如一个不能信任妻子的丈夫,要随时随地掌握对方的一举一动,生怕自己一转身,妻子就和别的男人谈情说爱而背叛他。
                我们在这章节所强调的控制型的“背叛”,正如口腔型的“遗弃”,也正如忍吞型的“入侵”一般,是完全以孩子的意识来看,孩子在这时候受到创伤,觉得异性的父母背叛了自己,于是会发展出一种玩弄父亲或母亲的心态作为补偿,而这种玩弄的手法长大就会形成一种善操纵、爱支配、耍手段的特质。
                童年陷入三角关系,处于父母或其他大人之间的夹缝,控制型人格早已学会如何随机应变,甚至说谎耍赖、招摇撞骗、穿梭挑拨,因此耍手段、操纵是控制型行为中很普遍的心理,也是他们所发展低层自我的基础,长大之后的他不自觉地重复这些情境。这型的人是军事策略专家,他们知道如何控制环境和他人,控制的手段可硬可软,硬的手法很具侵略性和攻击性,有时甚至到欺负人的地步,和他们相处时让人觉得很有压力、饱受威胁。第二种支配手段则是采取阴柔路线,不着痕迹地以诱惑的方式达到掌控别人的目的。
                他们对权威特别敏感,权威对他来说代表着受人控制,因为潜意识里害怕生命中再度出现像小时候异性父母对自己始乱终弃的情境,因此对任何形式的权威都不信任,包括神或上帝等的灵性上的权威。他虽不喜欢屈服于别人的权威,但自己则喜欢掌权,因此他可能一辈子追求权力以建立安全感。控制型的人活在假象筑成的城堡中,他们可能很会说谎,说谎也是他们控制的手段,说谎的时候脸不红,气不喘,眼睛都不眨一下,完全不想若被人拆穿的尴尬场面,即使谎言被拆穿,也毫无心理负担,忏悔道歉后又是一条好汉。


                52楼2012-10-30 15:11
                回复
                  2025-09-17 06:20: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正文 第四节控制型人格(Psychopath)(5)
                  防御模式
                  他们应战的方式不是像分裂型的逃走,也不像口腔型的以阴柔的方式吸取对方能量,更不像忍吞型的夹着尾巴躲入坚固的堡垒,而是积极反攻或侵犯别人,在受到威胁或挑战时,会在头顶生出一个勾子,如果情况危急时,这个勾子就会抛向对方。还有一种更具攻击性的能量防御罩子,从上空下降把对方整个牢牢罩住,有时我们能用肉眼看得见,这种人能言善道,会把事情解说得头头是道,直到对方同意或屈服而接受他的观点为止。他必须不断地攻击,不断地向人挑战,来证明别人错了他是对的。
                  他有着坚强无比的意志力:“只要我愿意,做什么都会成功。”他的个人意志主导一切,以控制情境、控制他人。
                  面具自我
                  也因为这种“作战”心态,因此他表面上戴着一副极具个人“威力”的面具,这副威力面具发出的讯息便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或“你可以信任我”。他们喜欢帮助别人,如果你有事请求他们帮忙,不论工作多困难或任务多艰辛,他们大多满口答应,但这种帮忙不是毫无条件、不求回报,他们喜欢帮忙的目的,是用来证明他们是很了不起的。他们很愿意帮你解决问题,他们自己本身则毫无问题(有问题就表示他坏、他有错)。他们不喜欢别人的协助,宁愿独挑大梁,不轻易示弱,因为只要开口求援,就证明自己矮人半截。就这样,误以为为了生存必须要控制,因此扛了一身责任,长时间下来,身体当然吃不消,肉体的心脏、背部及关节最易出毛病。
                  对他们而言,这一世的人生功课就是学会去信任:信任别人、信任宇宙、信任人生,乃至于信任更高灵能。全然地解除戒备,了解自己不是全能,无须冒充上帝,也要懂得去尊重别人的优点,他们要学着不怕犯错,犯了错很好也很安全,更重要的,犯了错不会被背叛或出卖。
                  高层自我
                  如果这一型的人卸下防御的武器,除下面具,他们的“较高自我”又是什么呢?在不需 要自我防御的时刻,控制型的人内心其实非常柔软,对于周遭的人充满着爱意,他极具个人魅力,人人都喜欢和他结伴,因为他活泼好动、心情愉快、想法乐观、不怕冒险,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知道如何找乐子,和他在一起乐趣无穷。
                  面对群众时,他们是天生的领导者,能坚持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观,而且还是处理危机高手,能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对于处理千头万绪、杂乱无章之事很有一套。他精力充沛地做每一件事,特立独行,勇于向老旧不堪的传统和僵化的教条挑战。他们的创造力很随兴灵活,还兼有独特的眼光,别人所忽视的或认为不重要的,他却能够看见其中玄机,并掌握之而做出大事。


                  54楼2012-10-30 15:14
                  回复
                    正文 第四节 控制型人格(Psychopath)(6)
                    肉体特征
                    控制型人格的体格为何?读者曾否见过动物如猫在防御敌人攻击时是什么样子?它弓起背部做势吓人,控制型人格也如此,由于他随时准备应战,他必须表现得强大而有威力,因此能量是往上走,停留在上半身,特别是肩膀和上胸部,所以控制型多半拥有发达的胸部,要不就有个高耸的肩膀,以男性来说,整体感觉像个倒三角形,让人一眼就会见到他壮硕的胸肌,然而,过分强调上半身自然就忽略了下半身,他的下身有不搭衬的细臀,臀部削瘦,小腿无肉。我的一位病人的体格就是典型的控制型,他的上半身魁梧就像健美先生,但他的下半身细瘦得和上半身不成比例,他的脚只穿十号的鞋,一个壮硕的男人配上一双小脚,看起来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能量体特征
                    为了应战,控制型的人必须扩张胸部以膨胀自我,表现得既强壮又有威风,他需要大量的能量来推动这么一个强壮的上半身,因此他全身的能量是由下往上走,而能量上升不得不抽光下半身的能量,因此第一和第二轮能量不足而柔弱无力,第一轮无力最明显的迹象就是缺乏安全感,第二轮无力使他不能去感受,也影响到他的性功能,他们虽极具性的吸引力,但与异性的关系通常不长久,因为长久关系的基本条件是要能信任,而控制型一直有着背叛的意识,即使伴侣不背叛他,他也会背叛对方。
                    为了保持这个威风凛凛的上半身,他将能量拉到后背以增加钢铁般的意志力,因此位于背部的几个属于意志区的气轮以及身体前方与意志力有关的第三前轮可能较发达,甚至使用过度。而身前的情感区气轮的能量被意志气轮偷走,自然也不平衡,特别是从心轮(第四轮)伸出的关系带,刻着小时候背叛的伤痕,他很怕再伸出带子去联结任何人。此外,从下半身上抽的能量除了停留在肩膀颈部之外,也停留在大脑,特别是主管策划及掌控的大脑前叶部位,因此他们喜欢用脑,用脑时偏好算计未来,使得控制型的人不能脚踏实地地“活在当下”,这是由于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他们对知识性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为知识能帮助他们发展意志力。
                    控制型人格
                    创伤
                    被引诱后被背叛;被利用、羞辱。
                    低层自我
                    低层自我:我要控制你;我对你错;我是很特别的,跟人家都不同。
                    负面意念:我的愿望一定要达成,我要控制。
                    形象自我
                    对人对己:我一定要对,否则我会死。我会被背叛、利用、操纵、羞辱却无助。
                    对世界:到处都是潜在的敌人。
                    防御模式控制他人、好胜。意志主导一切。
                    面具自我你可以信任我;我对你错。
                    高层自我
                    特质:正直、智慧、坦诚。富领导力,擅长处理危机,特立独行,富创造力,温暖、柔和、充满爱。
                    肯定正言:我能信任,我能臣服。
                    此生功课
                    学习信任,承认和尊重他人本质,了解犯错还是安全,不必追求完美。
                    肉体特征
                    宽肩窄臀的V字形;下半身无力。
                    冰冷细弱的大腿和骨盆;眼神带控制性的紧张。
                    能量体特征
                    能量聚集上半身;背部意志区发达,能量从头顶部发射出;情感气轮关闭;第一和第二气轮柔弱无力。


                    55楼2012-10-30 15:15
                    回复
                      正文 第五节 刻板型人格(Rigid)(1)
                      创伤
                      我们最后要谈的刻板型人格最早受创伤的时间,稍晚过第四型控制型,但两者都和对“性”观念的发展有关,也都发生于孩子开始意识“男女有别”的年纪,刻板型原始创伤发生于两岁多、三岁到六岁之间,也可发生在青春期。这段时间是每个孩子发展感受能力的时候,这时期的孩子脱离襁褓,触角好奇地伸向外界去探索去经验,对外界所有事物都要去学习去感觉。孩子学习方式与大人极不相同,他们除了用大人最习惯的耳听、眼观之外,也用手摸、嘴尝、鼻闻。由于此时也正是孩子开始察觉“我坐着小便,但隔壁的阿辉站着小便”的时候,于是很自然地他的小手伸向自己的生殖器,但有许多家长,由于不了解这是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极为正常的行为,因此对孩子抚摸的行为感到紧张和愤怒。
                      我遇到一些母亲气急败坏地跑来告诉我,他的孩子最近常掀开裤子,抚弄自己的生殖器官,有的则是发现孩子只要躺在床上,身体就会不断地摩擦床沿或是靠近别人,用自己生殖器官去摩擦别人的身体。有时做儿子的喜欢伸手摸妈妈**,做母亲的遇到这种情形多半是吓得恶心反胃,大惊失色地跑来问我该如何是好。感觉自己的肉体抚摸。不论是抚弄自己的生殖器官,或是用生殖器摩擦别人,这个正处“性器期”的孩子是没有任何觉得“性”是肮脏的概念。对他们而言,性和爱是同一个来源、同一种电波和同一型脉冲,不论抚摸是来自自己、大人或小朋友之间,这些身体的接触都会让他们感受到爱,也同时会感受到性。我们这里所说的抚摸,不是单指性器官的抚摸,也包括大人对孩子摸头、拍背或孩子碰孩子,甚至是任何身体的接触。
                      这种“性”的感觉类似大人的性兴奋,可以归类为“肉感”之一种(对自己肉体的感受,请参阅第五章的丹田轮是“肉感”和“情感”之轮)。孩子可能坐在妈妈膝上用身体去接触,或像小猴般地爬上爸爸肩膀当坐骑,此时的他不是在从事乱交,只是让自己有那种属于肉体的兴奋感,一方面借由身体上的接触去探索新的“肉感”,另一方面也借着轮流对父母有兴奋的“肉感”而与父母联结,更重要的,他正为将来一生是否有“肉感”奠下重要基础,换句话说,他将来能否“感觉自己的肉体”,就看此“性趣”时期的发展是否正常而定。


                      56楼2012-10-30 15:19
                      回复
                        正文 第五节刻板型人格(Rigid)(3)
                        生命力和创造力被剥夺了,孩子一无所有,既不知内在有个真正的自我,也不能感受生命的脉动所释放的快乐。原本就失去内在感觉的孩子,向内找不到指标,无所依凭,只好向外寻找指标。外面的世界有什么可做指标?有大人立下的千万条规矩,每一条规矩都有个“应该”或“不应该”、“可以”或“不可以”。许多事都依照刻板的模式进行,做孩子的不只要抑制性的冲动,还要克制情绪,不许哭,不可以生气,每天早上应该刷牙,刷了牙应该吃早餐,到了学校应该听老师的话,老师要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问为什么。他像个机器人,依命令行事,命令则来自父母、社会。
                        对于失去内在感觉的孩子来说,教条式的规章正好提供他避风的港口,让失去航向的他可停泊船只,获得安全感。因此,这时的孩子对外界社会的规范、大人的规矩照单全收,作为自己言行举止的规范,因为,唯有栖息在这框框之间,才有安全感。就这样,他虽失去了感觉,断了和自性本体的联结,但从外在的环境却接收并“内化”了许多教条,使他日后发展出刻板型的人格。
                        低层自我
                        刻板型的低层自我可以说是由许多“应该”“不应该”架构起来的,他本人按照规章行事,行为举止都恰到好处,他认为别人也“应该”如此,别人若达不到的标准则“很不应该”。因此刻板型的人擅长伸出食指去批判别人,批判别人的同时也培养了他的优越感,这优越感就是第三章第二节所谈的“我慢”:当他看到别人身上有一些他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特质时,他心里会想:“如果换成是我,我肯定不会这样。”刻板型的人为自己建一个高台,他常跳上高台,高台的作用自然是方便他自命清高,好培养他的自我价值感,“我比你强,因此不和你一般见识”。除了自命清高外,高台也让他划清和别人的界限以置身事外,置身事外自然不会有感觉,没感觉就不会有被羞辱的痛苦。刻板型的低层自我就是以“优越感”来离间和自性本体及别人的联结。
                        回过头来谈有着刻板型创伤的孩子,他们因为“对性的感觉”被阻止、被拒绝觉得在性上受到拒绝是极其丢脸、毫无尊严的事。当然,一次创伤不足以成大局,单独事件不会使孩子发展成刻板型人格,孩子觉得受辱丢脸绝不只一次,孩子追求愉悦感觉却受到阻挠也不只一次,抚摸性器是犯了大错,不只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如是说,学校老师也如此,整个社会世界都这么认为,因此,孩子一次又一次经历被羞辱。为了不再经历被拒绝或背叛的感受,也因为感性区的能量被切断,于是忠心耿耿的低层自我跳了出来保护主子,要求他拒绝感受。于是这受伤的孩子就开始不去感受也不能感受,既然不能感觉自然也不能爱,更不会爱,因为爱必须靠感觉。
                        


                        58楼2012-10-30 15:22
                        回复
                          正文 第五节 刻板型人格(Rigid)(4)
                          刻板型的人将性与爱决然划分,依着所受创伤的时间早晚,能出现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受创伤的时间早,亦即“性”的感觉过早被压抑,则此人可能过分认同“爱”而压抑“性”,第二种是“性”的感觉在发展之后才被压抑,则此人可能过分认同“性”而压抑“爱”。
                          形象自我
                          刻板型的人为什么没感觉?因为他有个主要形象:“如果我打开心房,会被回绝。”小时候打开心房去感受“肉感”乐趣后被拒绝太羞耻、太痛苦,所以就埋葬痛苦或忘记羞辱,去埋葬在我身体之内别人不接受的部分,去忘记我有和人做身体接触以及和人联结的需要。最后,再以小孩子的眼光去评判,这些不被人接受的部分,是多么讨厌,多么可耻,多么不值得人爱。
                          对于上述的第一种过分认同“爱”而压抑“性”的刻板型,很容易发展出将所有事罗曼蒂克化或理想化的个性。这种类型很注重外在的完美性,可以说他活在完美的幻象世界中,生活“应该”有个理想的样子,若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不合他完美的标准,他就全盘加以否定,告诉自己“这不是真的”。他过滤所有负面的事,他像全身罩着塑料雨衣,再大的雨滴也不沾身,所有在他身上发生的坏事都“不是真的”,就像昨天晚上怀疑妻子有外遇,两人大吵一架,早上起来又是一条好汉,机械式地穿戴整齐去上班,工作起来照样极有效率,外人完全看不出痕迹。这并不是因为他擅长处理危机或他心胸宽大原谅了妻子,而是因为他没什么感觉。
                          过分认同“爱”的人在男女关系上也很罗曼蒂克,他所传送出的讯息是:“我对你的爱是极其圣洁的。”可以说他是以“天真无邪”的自我形象来玩爱情追逐游戏,表面上将“性”的主动权交给对方,对自己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性挑逗”却毫无知觉。他将自己的爱深藏心底,不轻易出示于人,却善于运用策略引对方主动示爱,而他自己却不做出任何承诺,他满心以为如此一来,对方处弱势他处强势,就不必再担心被人拒绝,不必再忍受那种被拒绝之后锥心刺骨的痛苦了。
                          过分认同“性”的刻板型的形象,则认为一切都是“性”,“爱”是因“性”而产生,因此在与人联结上他的所作所为皆以“性”为出发点,他们不像前一种过分认同“爱”因而对“性”遮遮掩掩,他们对性的表达可以说是火辣辣且直截了当,在男女关系上常扮演“引诱”的角色。由于过分认同性,自然过分压抑爱,因此对很多事都失去了内在的感觉。之所以过分认同“性”,可能源于童年晚期在已建立了“性”的感受之后,才有过始乱终弃或被抛弃、被背叛、被利用的负面经验。在这里我们必须再强调,这种种经验都是以“孩子意识”为出发点,并不表示做父母的真正曾在“性”上抛弃、背叛或利用过孩子。以下举一个真正“利用”孩子对性的感受,而使孩子日后发展出过分认同“性”而否定“爱”的实例。
                          


                          59楼2012-10-30 15:23
                          回复
                            正文 第五节 刻板型人格(Rigid)(7)
                            很多人、事、物都失去感觉的刻板型人格就像是机器人,对于周围的事物总是漫不经心,没有太多的反应。他们感觉不到别人,也感觉不到自己,久而久之,他连自己也否定,最后连自己也“不是真的”,假如你要他写一封给自己的信,他很可能抬头上写着“敬启者”,完全不知世界上有个“真我”(自性本体)的存在。
                            面具自我
                            刻板型人格戴着一副完美的面具,给人一种完美优越、惹人羡慕的感觉,他生活完整无缺,工作上独占鳌头,他们好像能做任何事情,所有的事都合乎时宜也恰如其分,情绪上也很稳定,永不崩溃。他们身体发展均匀,看起来很健康,很会调整自己的能量体,他们很少向人求助,倒是别人常向他倾诉问题。刻板型人格的面具所发出的讯息是“我很好”“我不需要任何东西”“我是最优越的”。然而,在这完美的面具下,刻板型人格有着模糊的恐惧,总觉生命中有所缺失,好像少了什么。在我们接触的个案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他正值壮年,英俊潇洒身材匀称。他精力充沛,意志力很强,头脑清楚非常理性,在工作上表现优异,日进斗金,有个幸福的家庭和人人称羡的好妻子,不论在生活上或工作上的应对进退皆十分得宜,在外人看来他是天之骄子,一个令人妒忌的宠儿。但他告诉我们,他觉得人生少了什么,内心总没有满足感。即使不久前的外遇,时间久了也让他感受不到爱的激情,那份婚外情,也是淡淡地无法深入内心,一如他和妻子之间的关系。
                            这是很典型的刻板型的人格特质,虽然有个完美的外在,但内心是封闭的,对很多事麻木,且常有不真实感,好像什么都是假的,和人无法深交,因此总觉生命中缺少什么,不能满足。
                            刻板型人格戴的面具还有另一特质,那就是很有威力的“尊严”。他很怕自己看起来愚笨,因此很懂得藏拙,不轻易示弱,外表看起来很有“自尊”或颇具“尊严”。其实,这面具特质就是第三章“低层自我”一节中所谈的“我慢”,他必须让自己变得很特殊,更要优于其他人,否则就会感觉自己一文不值的痛苦。
                            高层自我
                            刻板型的高层自我正如同他的面具自我,他头脑清楚,做事有条有理,有毅力也有耐力,他像个有创意的企业家,能规划美丽的远景,带领员工按部就班地走向未来。然而,他的高层自我不同于面具自我的是,他能爱、能感觉、充满热情、能感知“我是真的”,也能感知在内心深处有个自性本体的存在。
                            刻板型人格的人生功课是什么?他需要揭开完美的面具,打破会被人羞辱的形象,需要去感觉内在,需要从否定的自我欺骗中走出来,去感觉“真”,而不是表现“合宜”。他需要放弃自我控制,做一个不完美的人,让自我跌到恐惧的深谷,才能在深谷的底处找到自己。


                            62楼2012-10-30 15:28
                            回复
                              2025-09-17 06:14: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转完了
                              从头看到尾,可以了解这是一本心理学的著作
                              没发现元哥的《人体多次元复合结构》哪里抄袭了这本书
                              @天才分析师Q
                              


                              64楼2012-10-30 15: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