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纳吧 关注:2,232,737贴子:71,138,018

楚汉时期真是奇葩,无数成语出自那里~~直播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可能列举不全,你们补上(包括解释、出处等)~~

一楼献上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楼2013-01-08 15:33回复
    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4楼2013-01-08 15:41
    回复
      2025-09-17 06:29: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楚汉相争时,项羽屯兵40万在新丰鸿门,谋士范增设计要除掉刘邦。刘邦依约赴鸿门宴,范增请项庄舞剑助兴,意图杀害刘邦。张良叫来樊哙,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与樊哙商议如何逃走,樊哙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0楼2013-01-08 15:47
      回复
        竖子不足与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释义:你这个煞笔,根本不值得我为你出谋划策!


        13楼2013-01-08 15:55
        收起回复
          分我杯羹:语出《史记·项羽本记》:“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 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他。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  后谓从他人那里分享利益为“分我杯羹”。
          


          15楼2013-01-08 15:57
          回复
            作壁上观: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壁:壁垒,古时军营四周的围墙。观:旁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
            


            16楼2013-01-08 16:02
            回复
              锦衣夜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可因为思念家乡,项羽急于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
              衣:穿;锦: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夜里穿着华丽的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17楼2013-01-08 16:06
              回复
                三户亡秦: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对暴力的必胜信心。
                


                19楼2013-01-08 16:09
                回复
                  2025-09-17 06:23: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高阳酒徒:典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食其(ji)陈留高阳人,沛公(刘邦)领兵过陈留,郦食其到军门求见。沛公见说其人状 类大儒,使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嗔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沛公遽雪足仗予曰:‘延客入’。”
                  秦末汉初时,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有一个叫郦食其的人。他家境贫穷,又没有职业,只好在乡里做了里监门(相当于地保)。当刘邦率军路过陈留的时候,郦食其碰见了一位老乡,是刘邦手下的一个骑兵。他让这个人向刘邦推荐自己,说可以帮助刘邦成就大事业。这个小兵真的向刘邦推荐郦食其,刘邦就让郦食其到驿舍里去见面。  这天,郦食其来了。门卫进去通报说,郦食其来了,刘邦问:是个什么样的人?门卫回答:看他的举止打扮,像个儒生。刘邦历来对读书人有一种偏见,曾经往读书人的帽子里撒过尿。这次听说郦食其是个儒生,便说:我正忙着天下大事,没有时间见读书人。门卫把刘邦的话传给了郦食其郦食其十分生气,瞪着大眼,啪地一声把剑拨出来:“回去,重新说,什么读书人,谁是读书人,你说有一个高阳酒徒求见”  刘邦见郦食其非同一般之人,便召见了他。两人边喝酒边攀谈,谈得挺投机。后来,郦食其设计攻克了陈留,为刘邦的军队解决了粮草供应,被刘邦封为广野君。郦食其又将其弟郦商荐归刘邦,被刘邦封为将军。楚汉战争中,郦食其说齐王田广归汉,韩信乘机袭击了齐国。齐王以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烹死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将“高阳酒徒”引为成语,指好饮酒而狂放不羁的人。
                  


                  22楼2013-01-08 16:12
                  回复
                    借箸代筹: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以筹之。” 当年刘邦项羽相持不下,有个叫郦食其的儒生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让他分封战国时期六国的后代。刘邦举棋不定,趁吃饭时,询问张良这个主意如何,张良立即表示坚决反对,从刘邦的食案上抓过一把筷子说:“请让我以这把筷子来为大王筹划。”接着条分缕析,从八个方面力驳这种主张的危害,每提出一个理由,都摆出一根筷子。这就是“借箸代筹”这个典故的由来,亦可称之为“张良借箸”。刘邦接受了张良的意见,收回成命,避免了分裂割据现象的出现,成就了两汉四百年的统一大业。后来,明朝的刘基(字伯温)曾有诗形容这一情节。朱元璋刘基:“能诗乎?”刘答:“儒者末事,何谓不能?”时朱元璋正在进餐,便指面前的斑竹箸(筷子)令刘赋诗。刘即席口占曰:“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皱眉不悦道:“秀才气味。”待后两句一出:“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张良一借间!”
                    箸:筷子。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26楼2013-01-08 16:22
                    回复
                      妇人之仁: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妇人之仁』:指主妇杀鸡时不敢下手,常流露出不忍的神情,后来楚汉相争,鸿门宴中,项羽因刘邦为年长老者,而犯了妇人之仁没能痛下下黑手暗算刘邦的决心,所以后来丢掉了天下,最终自己也被刘邦杀死。由于楚汉相争,从此这个成语就十分出名了。项羽犹豫中可以妇人之仁地放过了刘邦,而刘邦取天下的时候,就不会给项羽再有机会。『妇人之仁』,兼指还有同情自己敌人的意味儿。  项羽重情义,刘邦得民心。  第一次,妇人之仁是宋襄公,打出仁义的大旗,不肯趁人之危,利用楚国军队渡河的有利时机攻击楚军,而一定要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堂堂正正的决一死战,结果宋襄公即便亲自压阵,也还是因为已经错失良机,人少的宋国军队根本就不是人多势众的楚国军队之对手;  第二次,妇人之仁是项羽(已见上);
                      


                      29楼2013-01-08 16:25
                      回复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
                        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 ,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眥尽裂。」


                        34楼2013-01-08 16:28
                        回复
                          .异军特起
                          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比喻突然兴起的新生力量。清史稿.卷二五二.傅弘烈传.论曰:「弘烈异军特起,又与莽依图相失,势孤,遂困於承廕。」亦作「异军突起」。


                          35楼2013-01-08 16:29
                          回复
                            昼锦之荣
                            白天穿著锦衣,光耀醒目。楚项羽初定天下,决意定都彭城故里,旁人劝其留在关中,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以昼锦之荣比喻富贵显达后,炫耀的荣归故里。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五˙本朝杂记上:近世士人与上官诗,无非谀词,未闻有规劝之语者。或者献诗於魏公,劝其辞分陕之重,而为昼锦之荣,可谓能规劝矣。


                            38楼2013-01-08 16:30
                            回复
                              2025-09-17 06:17: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约法三章
                              语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原指汉高祖入咸阳,临时制定三条法律,与民共守。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汉兴之初,虽有约法三章,网漏吞舟之鱼,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后泛指事先约好或规定的事。


                              40楼2013-01-08 16: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