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他已经拍胸脯答应程母帮程咬金脱罪。
这种情况下秦琼仍答复徐知县毫无进展,不是坑人么?
偏要等徐知县和樊虎跪地苦苦相求,母亲郑重出声督促后秦琼才下定决心去到登州赴死。
似乎在编剧眼中,在人生重大关头,多一些犹豫,多一些外力的推动而作出的决定更符合人性,更符合常理,也更显得抉择的艰难。
所以登州赴死必须有人跪求,老娘发话后秦琼才能做出决定;
所以贾柳楼起事必须要众人苦劝,媳妇大义下秦琼才能一定乾坤;
患得患失,优柔寡断,这还是仁义磊落的秦二哥吗?
照编导的这个路子,我也就不难理解,严小宽在登州辕门待斩时那个我好惊我好怕的表情了。
但编剧有没有想过。。。
一个马快班头,文不惊人,武不惊天,何以名扬天下,受众人敬仰?
不仅仅是他施恩于众,更因为他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
如果照剧中的表现,秦琼所做之事多是被动应付的无奈之举,这个秦二哥又何以服众?。
这种在人物理解上的较大偏离直接弱化了秦琼。
别母
比起评书中的秦琼,剧中的二哥更苦逼
评书中秦琼有妻有子,将老母托于贤妻,也算少了些牵挂;
而剧中的秦琼尚未婚配,他事母至孝,此刻却要弃母而去
令母亲受丧子之痛,且晚年无依,可谓背弃孝道。
即便他做了妥善的安排,也无法消解对母亲的愧疚之心和不舍之情。
而面对母亲,秦琼纵使满怀心事,也不能说破,还不能显露半分异色。
母子两人,心态一明一暗,很能出戏。
秦琼端进一盆水,为母亲洗脚。
整场戏秦母坐在床沿,而秦琼坐在小凳上
两人的身形一高一低
秦琼对着母亲说话必须抬头,
而演员在表演时这个抬头的动作并未用足。
而是微抬头,再以眉眼抬高的角度仰视母亲
这个表情姿态用得好。
此刻秦琼的心里必定是暗流汹涌,但脸上也必须是平静无波的。
如何表现他这种矛盾的心态?
比如他抬头跟母亲说话。
完全可以昂首抬头,正眼对上母亲的视线
而此刻秦琼却是半抬头,再抬眼望向母亲。
一次能做完的表情动作却拆成了两段。
正眼以对变成了抬眼的余光
很明显,秦琼在刻意躲避与母亲眼睛的正视。他怕母亲看出自己的心事。
于是整节戏里秦琼与母亲对话时抬眼,垂目,侧目。。。
就算是偶尔的正眼相对,秦琼的眼神也是游移。
而抬眼后额头出现的抬头纹,也显出人物此时的纠结心情;
问到傻弟弟,母亲夸他听话,秦琼一笑,侧首叨念着,睡了就好,听话就好慢慢地手上的动作缓了下来,开始出神。。。
严小宽在这里的表演很有分寸。
说话的语气平缓放松,基本听不到起伏。
在表现放松或笑容的时候,他对面部动作的力度和尺度作了微调,微用力的表情和极轻微的滞点让面部表情显得不太自然,让轻松和笑容多出一丝刻意的作态。
而一旦触到心事,演员必定是侧首垂目,完全避开秦母的目光。
眼神的避,笑容的作,侧首的抑,将此时秦琼内心的痛苦煎熬表露无遗。
此处的表演流畅自然,恰到好处,鼓掌,表扬。
但作为细节控我还是忍不住提点建议:此节中严小宽的表情相当到位,但对于肢体动作和外部道具的运用还是偏少。
这些小细节往往都是出彩的地方。
洗脚这个动作,在剧中没有被合理运用,很可惜。
如果为母亲洗拭双脚时,秦琼多一个捂的长停顿动作,对母亲的留恋和不舍会更加深刻。
或者洗完脚,替母亲穿上鞋袜时,手上动作的缓慢和凝滞。。。都好过现在剧里走到门口再回头的那个动作。
对于秦琼,含蓄大多时候都比外露更为恰当。
表扬完严小宽,开始吐槽。。。
这位,是亲娘吗?
儿子失神在先,请罪在后。
只要不糊涂不冷血,是个妈就能看出儿子今天有点不对头
而整节戏里,秦母大部分时间都是神情淡落,眼神木讷。
就算有情绪起伏,也是更接近客气的表示,而不见半分对儿子的关切之情。
看到儿子出神发呆,秦母先跟着儿子的眼神望去,其后一个微愣的反应,再出口询问。
这里表情逻辑没错,但缺乏流畅性,近乎慢镜的表情转换让一个本该表示关心的连贯表情变成了小心翼翼。
知子莫如母,秦琼这样的出神发呆并不多见。面对儿子的失态,这位母亲却眼内不见温情,手上更没有半个动作,简单问了几句,在秦琼用程家母子岔开话题后,她也没有再追问半句。
秦琼称要出门办事,无法尽孝。
为了让儿子放心,秦母在儿子身上轻拍了几下以示宽慰。
只是这几下哪里像母子之间的互动?
手势僵硬,手刚碰到秦琼的身体就往回收,看着就很生分。
洗脚吧,坐姿太端正拘谨,完全没有居家的放松感。
我只能出戏。我能看到秦琼的矛盾和痛苦,却看不到半点母子的感觉。
只看到女演员的矜持和对男演员的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