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9月11日漏签0天
我的团长我的团吧 关注:65,168贴子:2,048,123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2回复贴,共1页
<<返回我的团长我...吧
>0< 加载中...

转帖——魂兮归来 仁安羌老兵回家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随风飘荡的游魂
  • 祭旗练兵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发布时间:2013-01-23 23:53:46 | 时代周报 | 217期 |
70年前10万中国远征军将士高唱《满江红》走出国门,抗击日寇,2013年1月19日,重庆罗汉寺,10位远征军老兵以同样悲壮的方式,迎接中国远征军仁安羌之战202位阵亡将士英灵回归。
5天前,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在缅甸落成,部分国共抗战将领后代到场敬献花圈。这是除当地华侨外,第一次由中国人去缅甸修建中国远征军纪念碑。
学者认为,这种情感认同对于加强海峡两岸交流、拉近两岸关系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70多年前那场抵抗外侮的战争,就是国共合作、一致对外,最终赢得了胜利。
中国远征军,这是一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这是一场迟到许久的纪念。
那些所有曾经为保卫今日这个繁荣强盛之国家付出过,无论是牺牲的还是健在的、有名的还是无名的、将军还是士兵,都是英雄,都值得我辈崇敬和永远铭记。
本报记者(时代周报) 胡非非 发自重庆
我是(原)新一军军务处的,蒋银洲!”
“我是(原)66军军部参谋处的,杨光熹!” ……
当两位中国远征军老兵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光已飞逝70余载。曾经的青涩少年,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唯有身体里流淌的血液,依旧是沸腾的。
就像70年前10万中国远征军将士高唱《满江红》走出国门,抗击日寇,2013年1月19日,重庆罗汉寺,10位远征军老兵以同样悲壮的方式,迎接中国远征军仁安羌之战202位阵亡将士英灵回归。
5天前,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在缅甸落成,部分国共抗战将领后代到场敬献花圈。这是除当地华侨外,第一次由中国人去缅甸修建中国远征军纪念碑。
学者认为,这种情感认同对于加强海峡两岸交流、拉近两岸关系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70多年前那场抵抗外侮的战争,就是国共合作、一致对外,最终赢得了胜利。
中国远征军,这是一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这是一场迟到许久的纪念。
那些所有曾经为保卫今日这个繁荣强盛之国家付出过,无论是牺牲的还是健在的、有名的还是无名的、将军还是士兵,都是英雄,都值得我辈崇敬和永远铭记。
并且,现在正是我们弥补的时候,我们亏欠他们的实在太多。
我们惟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 随风飘荡的游魂
  • 祭旗练兵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他常说‘我把家乡子弟带出去,没带回来’。”2013年1月13日的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落成仪式上,刘放吾之女刘伟华女士追忆父亲。
这成为刘放吾心中永远的痛,晚年每念及此,郁郁不已,无限悲凉。
为了不该忘却的纪念
中国抗战胜利50周年时,重庆人周先生到美国拜访二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的遗孀陈香梅女士,并邀请她到远东反法西斯中心重庆参观。
“她问我为什么中国远征军这段历史在国内很少被提到,甚至被误解。”周先生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陈香梅认为所有为中国抗战作出过贡献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这样才能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这让这位中国公民、重庆市民感到羞愧。
2005年,周先生开始创办中国远征军网,并于2007年上线。他希望通过网络向民众传播中国远征军这段不该被忘却的历史,也为海峡两岸健在的远征军老兵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联络感情。
2007年初,获知周先生正在策划一本关于中国远征军的小说,刘放吾的儿子刘伟民先生专程从美国飞到重庆,提供了大量关于远征军尤其是仁安羌战役的第一手资料,包括英缅军司令部手令、缴获的日军军旗等。
这些资料在国内极为罕见,让周先生意识到关于中国远征军还有很多事实尚未厘清。提起远征军,不是只有野人山、大溃败、死亡、白骨累累等,还有中国军人的血性、勇气、智慧和胜利。
刘伟民说他只想把历史的真相还原给世人。
周先生提议为仁安羌战役阵亡将士修一座纪念碑,获得刘伟民的赞同和支持,包括赴缅考察、建墓立碑等各项费用,均由他来承担。
这也是父亲刘放吾的夙愿,他一直希望能为死难的兄弟做一点事情。
2011年11月,舒宏舰和同事罗亮入缅考察,沿途所见深深刺痛了两个中国青年的心:从缅北到缅南,日本人几乎在他们每一个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都修建了慰灵碑,“连那些极为偏僻的小村落都有”。在仰光,他们甚至为战马立碑。触目惊心。
最让舒宏舰无法接受的是,在仁安羌,一块日本墓碑上赫然用中文刻着“忠烈香千古”。“他们是侵略者!是战犯!怎么能说‘香千古’?应该是‘臭万年’才对!”舒宏舰后来在重庆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依然愤愤不平。
二战同盟国英国在仰光也有两座气势恢弘的国家公墓。
反观同为同盟国、战胜国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的墓碑几乎全被推倒、夷平,断壁残石,哀魂遍野。同样触目惊心。
滇缅抗战史专家,曾十多次进入缅甸考察的戈叔亚亦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了这一点。
由于社会地位不高,当地华侨对此也无能为力。甚至有的华侨后代已经不知道还有中国远征军、仁安羌战役这些历史。
“我们如何对历史负责,如何对得起英雄?”舒宏舰感到痛心,“我们真的应该为他们做点事了,亡灵需要得到尊重!”
仁安羌战役纪念碑从选址到打通各个环节再到最终获得缅甸当局许可和宗教界支持,舒宏舰等人跑了大半年,动用了海内外一切关系。
最终确定在仁安羌战役中战斗最为激烈的501高地上建碑,并于2012年10月破土动工。
建碑过程中经历颇多困难。工地偏僻闭塞,只能坐马车或牛车前往。现场没有大型起吊设备,12块汉白玉石碑每块重量都超过1.5吨,只能靠人力往陡峭的山坡上抬,当地力工足足干了一周。
其间,当地华人华侨提供各种便利,鼎力相助,他们说这是长中国人志气的事。
时常有英国人来参观,他们对于当年中国远征军对英军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已,赞叹说为英雄立碑显示了中国人对待同胞、对待生命的态度。并且,纪念碑不只是一座建筑,更代表了一种精神力量。
建碑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缅甸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固有印象,他们并不喜欢在这个国家经商的中国人—这些人只是有钱,道德品质却很成问题。
仁安羌大捷纪念碑举行落成典礼时,很多华侨到场帮忙。带队的翻译阿甲对《中国远征军》小说第二作者舒莺说:“我们是来尽义务的,不是来赚钱的。”
阿甲说,爷爷常对后辈说你们生在缅甸,要爱缅甸,但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这位第三代华侨有些难过,说中国越来越强大了,每年有那么多大老板到缅甸做生意,为什么很少有人去拜祭我们的英雄呢?


2025-09-11 21:54: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随风飘荡的游魂
  • 祭旗练兵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老兵不死
1月19日早上,71岁的周仲康早早就来到了罗汉寺。听说这一天要迎接中国远征军仁安羌战役阵亡将士灵位回国,他决定来看看,代表自己的父亲。
2011年1月7日,周仲康的父亲周治钦,一位远征军老兵,安然离世,享年97岁。“没病没灾,是老死的。”这让子女多少有些欣慰,虽然他们曾经一度憎恨父亲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前途。
作为曾经的一名军医,后来的诊所医生,周治钦一辈子救死扶伤,自信没干过什么坏事。这让他在后半生遭遇不公时倍感冤屈。当然,像很多远征军老兵一样,他最后被恢复了待遇,获得了经济补偿。但仅此而已。
除了解放初期一些战友来家里玩过,周治钦至死也未再见过自己的战友。甚至在子女面前,他后来也绝口不提自己的经历,生怕引发事端。
如果不是近年来一些关爱老兵的媒体和民间组织的不断寻找,可能很多像周治钦这样的远征军老兵最后都会默默终老。
根据关爱老兵志愿者的统计,目前大陆能确定身份的健在远征军老兵有四五百位,主要集中在云南和四川两地,其他如重庆、湖南等省份还零星散落着一些。
凡是被找到的老兵,基本都得到了关注,生活已经不成问题。不过这些昔日的军人最看重的还是荣誉,他们渴望得到尊重、认同。现在来看,这来得迟了一点。
现年89岁的老兵蒋银洲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不过精神状态还不错,他乐于参加一些宣传抗战老兵的活动。2012年重阳节,国内某网站在重庆李子坝举办了一个“听老兵讲故事”的活动,蒋银洲受邀参加,高兴得不行。
与蒋银洲同龄的杨光熹一直坚持读书看报,关心时事。这位黄埔军校19期的老兵说没考虑过自己的身后事,现在只是要好好活着,活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能给国家做点贡献,就尽量做一点。”
2005年,国家曾为抗战老兵颁发勋章,但原国民党军人中只有军官和一些有影响力的士兵得到了这份荣誉,普通士兵则没有。这让一些老兵感到委屈,觉得不被承认。
中国远征军网曾有热心人尝试向有关部门建言,希望对于抗战老兵不论官阶,一律授予勋章,对未获得勋章的老兵予以补发。但此后一直未获回应。
就像一棵秋天的树,树叶不断飘落,枝丫慢慢凋零。近年来,随着衰老和疾病的不断袭来,陆续有一些老兵去世,剩下的越来越少。
“国家欠他们的,现在不补偿,什么时候补偿?”舒宏舰对此感到无奈,“快到抗战胜利70周年了,到时候还能剩下多少老兵?我们还能为老兵做些什么?”
他希望能借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这个良好的开端,唤起更多人对中国远征军、对抗战老兵的关注。下一步,他和自己的团队计划在缅甸建造中国远征军国家公墓,尽管这可能困难重重。
在他看来,唯有对历史的尊重,才是对自己的尊重。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2回复贴,共1页
<<返回我的团长我...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