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查查史书,张齐贤之能吃,确实记载得清清楚楚,不过说的比较文雅一点,称他“健啖”。又说他“体质丰大,饮食过人”。由于早年家贫,没有肉吃,所以做官后特别喜欢吃肉,吃得白白胖胖的,模样很可爱。他到安州(今广西钦州市)任知州,当地厨师中有好事者,听说他能吃,想搞清他饭量到底有多大,就在他请客人吃饭时,专门提来一个金漆大桶。看见他吃什么,就照样向桶内放上一份。他喝一杯酒,也向桶内倒上一杯。宴会结束,大家过来一看,乖乖!“酒浆浸渍,涨溢满桶”,只见一个金漆大桶,已装得满满当当,都是酒菜。消息传出,全城轰动.哇!张大人真是能吃!
当时汴梁城内,有一座佛寺天寿院,所制风药黑神丸相当有名,用来祛风活血、疏通经络甚为见效。这是一种保健丸药,一般人进服,小小一丸也就足够,但张齐贤却以“五七两为一大剂”,夹在烧饼当中,三口两口就吃下去了,简直有点“把药当饭吃”的意思。
但张齐贤并非“酒囊饭袋”。他很有主见,眼光远大,遇到大事情,颇有前瞻性。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其弟赵匡义继位(更名为赵光义,后又更名为赵炅),是为宋太宗。宋太宗上任伊始,四下里搜罗人才,突然想起哥哥交待的话,就开始提拔张齐贤。时任宰相赵普,也向朝廷推荐张齐贤。后来宋太宗想擢拔张齐贤为进士,因为主考官没给张齐贤好名次,心里还有点不高兴。
张齐贤任事,敢于担当,颇有政绩。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大将曹彬、潘美率军北伐攻辽,结果大败而归,名将杨业战死在朔州。张齐贤主动请缨,去接管代州军务。结果旗开得胜,大败辽军,斩首数百级,缴获马二千匹以及大批器甲。宋军攻辽战役中,仅此一胜。所以几年后,张齐贤就频频升官,当了宰相。
张母孙氏,已80多岁了,被封晋国太夫人,经常到皇宫里做客。宋太宗赞叹她福寿双全,有个好儿子,赏赐之外,还写了几道手诏专门问候,大家都觉得张齐贤很有面子。老太太去世后,张齐贤七天不吃饭,直到守丧结束。如此能吃之人,此时却能忍住不吃,足见他的孝心。但是,“肚量”惊人的张齐贤,“度量”却不大。有一天在行香所(举行礼佛仪式的地方),他对副宰相温仲舒说了一些粗俗的话,御史中丞张咏认为他有失大臣风度,就上表弹劾他。张齐贤深以为恨。张咏的亲家王禹偁是个诗人,也写文讥讽张齐贤,张就给他安了个罪名,贬谪到地方上去了。王禹偁诗文好,人人皆知,可是张齐贤想把张咏、王禹偁一块儿搞掉,就向宋太宗打小报告:“张咏本来不会写文章,他那些章奏都是亲家王禹偁代笔。”张咏听说后,跑到太宗面前辩白:“我苦心钻研学术,无人不知,张齐贤这是诬蔑我啊!”太宗让张咏把平生著述呈上,坐在龙图阁里翻看,还没看完,就下令赐坐,又吩咐黄门太监把自己常用的一把红绡金龙扇赐给张咏驱暑。这等于间接批评张齐贤。
张齐贤当了宰相,过去为他服务的仆役,都得到了提拔,唯独有个名叫王富生的,始终没有升赏。王富生很委屈,找了一个机会,双膝跪下对张齐贤哭诉:“老爷,我侍奉您多年,那些和我同来的仆人,都提升了。为啥不提升我呢?”说罢哭泣不止。
张齐贤脸一沉,说:“如果不和你说清楚,你还怪我一辈子呢!你记得在江南的时候,一次宴会上,你偷了几只银杯的事吗?这件事我藏在心中三十年了!我是宰相,任免百官,自然要提拔德才兼备之人。而你是小偷,怎能让你做官呢?所以只能让你留在我身边,免得危害百姓。”
他说这话也在理,但他接着又说:“我今天指出你的行为,你自然觉得羞惭,这样一来,你留在我身边也不合适了。现在给你一笔钱,另谋生计吧!”他担心对方日后挟恨报复,这就有点小心眼了。
张齐贤退休后回到洛阳,住在唐代宰相裴度留下的午桥庄,此地风景优美,是洛阳八小景“午桥碧草”之所在。他每天看看松竹,听听琴音,与一帮文人饮酒作诗,优哉游哉,自得其乐。也就是在这段日子里,他写下《洛阳缙绅旧闻记》,共五卷,详细记述了洛阳缙绅的奇闻轶事。张齐贤72岁病逝于洛阳,这位能吃的宰相,临终还喝了满满一碗人参汤。
张齐贤不仅“体质丰大,饮啖过人,尤嗜肥猪肉,每食数斤”,且把药当饭吃。当时汴梁城内,有一座佛寺天寿院,所制风药黑神丸相当有名,用来祛风活血、疏通经络甚为见效。这是一种保健丸药,一般人进服,小小一丸也就足够,但张齐贤却以“五七两为一大剂”,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记载说:“天寿院风药黑神丸,常所服不过一弹丸,公常以五七两为大剂,夹胡饼而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