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哲的博客吧 关注:330贴子:5,738

回复:话说两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话说两宋四十二


IP属地:山东180楼2013-03-23 16:07
回复
    话说两宋四十三


    IP属地:山东182楼2013-03-24 11:15
    回复
      2025-05-20 06:36:27
      广告
      话说两宋四十四


      IP属地:山东185楼2013-03-24 11:15
      回复
        话说两宋四十五


        IP属地:山东189楼2013-03-24 11:17
        回复
          说完儿子,说女儿:长女 滕国公主,早亡。次女 徐国大长公主,太平兴国九年,封蔡国公主,下嫁左卫将军吴元扆。淳化元年,改魏国公主。逝世,谥英惠。至道三年,追封燕国长公主。景佑三年,进燕国大长公主。元符改徐国大长公主。政和改英惠大长帝姬。第三女 邠国大长公主,太平兴国七年为尼,号员明大师。八年卒。至道三年,追封曹国长公主。景佑三年,进曹国大长公主。元符改邠国大长公主。第四女 扬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封宣慈长公主。咸平五年,进鲁国长公主,下嫁左卫将军柴宗庆,赐第普宁坊。柴宗庆为柴禹锡之孙,帝命主以妇礼谒禹锡第。历徙韩国长公主、魏国长公主、徐国长公主、福国长公主。仁宗立,进邓国大长公主。明道二年薨,追封晋曙,谥力靖。元符封扬国大长公主。政和改和靖大长帝姬。公主性妒,柴宗庆无子,以兄子为后。第五女 雍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封贤懿长公主。咸平六年,下嫁右卫将军王贻永,进封郑国长公主,赐第。景德元年薨,谥懿顺。景佑三年,追封郑国大长公主。皇佑三年,改韩国大长公主。徽宗改封雍国大长公主。政和改懿顺大长帝姬。第六女 卫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封寿昌长公主。大中祥符二年,进封陈国长公主,改吴国长公主,号报慈正觉大师。改楚国长公主,又改邠国长公主。天禧二年,改建国长公主。乾兴元年,封申国大长公主。天圣二年薨,赐谥慈明。徽宗改卫国大长公主。政和改慈明大长帝姬。第七女 荆国大长公主,幼不好弄,未尝出房闼。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欲以观其志,主独无所取。真宗即位,封万寿长公主,改随国大长公主,下嫁附马都尉郴遵勖。历封越国大长公主、宿国大长公主、鄂国大长公主、冀国大长公主。明道元年,进魏国大长公主。皇佑三年薨,年六十四。帝临奠,辍视朝五日。追封齐国大长公主,谥献穆。徽宗改封荆国大长公主。政和改献穆大长帝姬。


          IP属地:山东190楼2013-03-24 11:17
          回复
            话说两宋四十六


            IP属地:山东191楼2013-03-24 11:17
            回复
              罢相以后,赵普一直在外地做知州。雍熙北伐当年,他正在知邓州的任上,五月,正当宋军节节胜利之际,他上《班师疏》,认为北伐“劳师伤财”,批评太宗“乐祸求功”,建议尽快班师,防备契丹南下。从当时形势看,赵普的分析还是有见识的。不久,北伐果然失败,朝野都认为《班师疏》是致太平之策,赵普再次成为众望所归的宰相人选。雍熙四年(987年)十二月,赵普入朝,君臣相见,都别有感慨。
              再说元佐在雍熙元年(984年)听到廷美在房州去世的消息,顿时精神失常。他的病实在是受到太宗迫害廷美的刺激而引起的,病情来势汹汹,已经不能上朝。次年重阳节,太宗召诸子会饮,未召他参加,他就纵火焚宫。太宗不得不将他废为庶人,幽禁起来。太宗次子元僖接替他当上了开封府尹,取得了准皇储的地位。元僖与元佐不是同母所生,他担心太宗的心理天平会再次倾向元佐,也知道赵普与元佐的关系,便趁着太宗优遇入朝的赵普那当口,建议太宗重新起用赵普。太宗采纳了这一建议,端拱元年宰相李昉罢政,赵普与吕蒙正同时被任命为宰相。
              太宗有意让赵普代吕蒙正,但对赵普并不放心,当面敲打他“勿以位高自纵,勿以权势自骄”。赵普这次入相已经六十七岁,即便心有余也力不足了,他在中书判事不到一年,就请假养病了。次年七月,有彗星现,有人鼓吹是灭辽的好兆,赵普抱病上《彗星疏》痛斥其说,使太宗打消了攻辽的想法。
              由于前期的嫌隙和太宗的疑忌,赵普与太宗两人始终互相猜防,心存芥蒂。太宗容不得有威望的宰相,赵普患得患失,也只能韬光自敛,富贵自保,尽管在太宗朝两次入相,除了两次劝谏伐辽的奏疏,他在政治上确实没有也不可能有多大的建树。比比与太祖在建国前后的那段风云际会的日子,这位开国宰相的晚年应该是感慨万千的。淳化三年(992年)赵普去世,太宗说了一段盖棺论定的话:“赵普追随先帝和朕,最为故旧,能断大事。过去与朕曾有不快,众所周知。朕即位以来,总是优礼他,他也竭力自效,尽忠国家,真是社稷之臣!”


              IP属地:山东193楼2013-03-25 10:36
              回复
                在太宗的宰相中,只有李昉的资格可与赵普一比短长。他是后汉进士,深受后周世宗赏识,在赵宋代周时,只有他不去朝见,因而在太祖朝他的最终官衔与他在后周时相同,都只是翰林学士。不过,当卢多逊挤兑赵普时,太祖问他,他说:“我只是草诏,赵普所为,非我所知。”李昉跳出是非圈外的表态,赢得了赵普的好感。他在赵普第二次入相时,出任参知政事,应与赵普奥援有关。
                太平兴国八年,赵普罢相,李昉与宋琪并居相位。宋琪虽是首相,但李昉更受太宗青睐。原来,卢多逊为相时常在太宗面前说李昉的坏话,而李昉尽管不附和卢多逊倒赵普,却与卢关系不坏。有人告以多逊攻击他的事,他总不相信,仍待之不疑。为相以后,他也并不因为卢多逊倒台而落井下石,反而为他辩解。太祖告诉他说,卢多逊平时诋毁你不值一钱,李昉才知道真相。而太宗越加认为他是忠厚长者,因而在宋琪“素好诙谐,无大臣体”罢相后,就让他独相二年有余,这在太宗朝只有后来的吕蒙正和吕端才可与其相比。


                IP属地:山东194楼2013-03-25 10:36
                回复
                  2025-05-20 06:30:27
                  广告
                  李昉独相不久就是雍熙北伐,太宗与亲信控制枢密院的决策,中书无法过问,李昉也难有作为。但就在这种情势下,他大胆上书,反对北伐,甚至将太宗比为隋炀帝。北伐失败,太宗也没有立即降罪于他。端拱元年(988年),有个好事的布衣,叫做翟马周的,击登闻鼓上书,说李昉在北寇入边之际,不忧边事,列置女乐赋诗饮酒,强烈要求严肃处理。太宗便将其罢相,让他做了北征失败的替罪羊。
                  接替李昉任相的是赵普和吕蒙正。吕蒙正是太宗意欲培养的状元宰相,时年四十五,可谓春风得意。但赵普还能视事时,自然轮不到他来充分表现自己。赵普在淳化元年因衰病罢相,吕蒙正独相,正可以大展抱负时,却不慎惹怒了太宗。
                  这事与准储君赵元僖有关。元僖的地位日渐巩固,独相的蒙正与他的关系也日渐密切。由于元僖毕竟还没有被立为太子,而太宗共生过九子,除了元亿早夭,元佐精神失常,元僖至少还有六个竞争者。这时,度支判官宋沆与冯拯等五人伏合上书,请求太宗立元僖为皇太子。宋沆是吕蒙正的妻族,也是蒙正所提拔的,太宗有理由怀疑是蒙正在背后唆使,表明蒙正与元僖关系已非同寻常。
                  在威胁到君权时,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哪怕是自己提拔的状元宰相,也都是不能容忍的。淳化二年,太宗便以“援引亲昵”的理由将吕蒙正罢相。淳化三年,元僖暴死,年仅二十七岁,终于没能圆上太子梦。但皇储问题始终是太宗的一块心病。
                  接替吕蒙正的又是李昉,与他同是拜相的还有张齐贤。齐贤是吕蒙正同榜进士,得到赵普的推重,在太宗朝进士中第二个位至宰相,至于以李昉为首相,太宗还是有以老带新的用意。但太宗很快就对他俩表示不满,说李昉未进用时以管、乐自许,任相以后却循默不言;说张齐贤是力不从心,名浮于实。两年以后,他俩被先后罢相,吕蒙正再次入主中书,独居相位。
                  吕蒙正这次入相,已无元老重臣需要他谦让三分,他以“清净致治”为说辞,让太宗感到打消出兵攻辽有充分的理由。由于君相投契,蒙正再相敢说敢为,与第一次大不相同。淳化五年元宵节,太宗设宴招待近臣,大吹大擂自己“躬览庶政,致此繁盛”的太平景象。吕蒙正则敢于大扫其兴,离座说:“京师所在,才繁盛如此。我见到都城外数里,饥寒而死者就不少。愿陛下视近及远,这是苍生之幸!”太宗作色不语,蒙正泰然就位。
                  有一次,吕蒙正拟好出使西夏使臣的人选,太宗不同意。数日后,蒙正仍将原来的名单呈上,太宗仍不同意。不久,问他,仍坚持己见。太宗盛怒之下把蒙正的奏疏扔到地上,要他一定换人。蒙正说:”其人可使,他人不及。我不敢枉随君意,贻误国事!”说着捡起章奏,揣怀退下。太宗事后对人说:“是翁气量我不如。”终用其人,国称其职,太宗更感蒙正知人善任。蒙正此举,显然在学赵普,他大概也希望太宗像太祖对待赵普那样待他。吕蒙正再相,确实大展身手,但皇位传承问题一直困扰着太宗,而要让蒙正接受托孤的大任,似乎还不是最佳人选。


                  IP属地:山东195楼2013-03-25 10:36
                  回复
                    话说两宋四十七


                    IP属地:山东197楼2013-03-25 10:37
                    回复
                      话说两宋四十八


                      IP属地:山东199楼2013-03-25 10:37
                      回复
                        附:吕蒙正之破窑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鸡翼大,飞不如鸟。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文章盖世,孔子厄困于陈蔡。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颜回命短,实非凶恶之徒。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瞽叟顽呆,反生大圣之儿。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为齐国首相。孔明居卧草庐,能作蜀汉军师,韩信无缚鸡之力,封为汉朝大将。冯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无封。李广有射虎之威,终身不第。楚王虽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虽弱,却有河山万里。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贫,有先贫而后富。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昔时也,余在洛阳。日投僧院,夜宿寒窑。布衣不能遮其体,淡粥不能充其饥。上人憎,下人厌,皆言余之贱也。余曰:非吾贱也,乃时也,运也,命也。余及第登科,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袂。思衣则有绫罗锦缎,思食则有山珍海味。上人宠,下人拥,人皆仰慕。言余之贵也!余言:非吾贵也,乃时也,运也,命也。 盖人生在世,富贵不可捧,贫贱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环,终而复始者也。


                        IP属地:山东202楼2013-03-25 10:38
                        回复
                          话说两宋四十九


                          IP属地:山东203楼2013-03-25 10:38
                          回复
                            再查查史书,张齐贤之能吃,确实记载得清清楚楚,不过说的比较文雅一点,称他“健啖”。又说他“体质丰大,饮食过人”。由于早年家贫,没有肉吃,所以做官后特别喜欢吃肉,吃得白白胖胖的,模样很可爱。他到安州(今广西钦州市)任知州,当地厨师中有好事者,听说他能吃,想搞清他饭量到底有多大,就在他请客人吃饭时,专门提来一个金漆大桶。看见他吃什么,就照样向桶内放上一份。他喝一杯酒,也向桶内倒上一杯。宴会结束,大家过来一看,乖乖!“酒浆浸渍,涨溢满桶”,只见一个金漆大桶,已装得满满当当,都是酒菜。消息传出,全城轰动.哇!张大人真是能吃!
                            当时汴梁城内,有一座佛寺天寿院,所制风药黑神丸相当有名,用来祛风活血、疏通经络甚为见效。这是一种保健丸药,一般人进服,小小一丸也就足够,但张齐贤却以“五七两为一大剂”,夹在烧饼当中,三口两口就吃下去了,简直有点“把药当饭吃”的意思。
                            但张齐贤并非“酒囊饭袋”。他很有主见,眼光远大,遇到大事情,颇有前瞻性。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其弟赵匡义继位(更名为赵光义,后又更名为赵炅),是为宋太宗。宋太宗上任伊始,四下里搜罗人才,突然想起哥哥交待的话,就开始提拔张齐贤。时任宰相赵普,也向朝廷推荐张齐贤。后来宋太宗想擢拔张齐贤为进士,因为主考官没给张齐贤好名次,心里还有点不高兴。
                            张齐贤任事,敢于担当,颇有政绩。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大将曹彬、潘美率军北伐攻辽,结果大败而归,名将杨业战死在朔州。张齐贤主动请缨,去接管代州军务。结果旗开得胜,大败辽军,斩首数百级,缴获马二千匹以及大批器甲。宋军攻辽战役中,仅此一胜。所以几年后,张齐贤就频频升官,当了宰相。
                            张母孙氏,已80多岁了,被封晋国太夫人,经常到皇宫里做客。宋太宗赞叹她福寿双全,有个好儿子,赏赐之外,还写了几道手诏专门问候,大家都觉得张齐贤很有面子。老太太去世后,张齐贤七天不吃饭,直到守丧结束。如此能吃之人,此时却能忍住不吃,足见他的孝心。但是,“肚量”惊人的张齐贤,“度量”却不大。有一天在行香所(举行礼佛仪式的地方),他对副宰相温仲舒说了一些粗俗的话,御史中丞张咏认为他有失大臣风度,就上表弹劾他。张齐贤深以为恨。张咏的亲家王禹偁是个诗人,也写文讥讽张齐贤,张就给他安了个罪名,贬谪到地方上去了。王禹偁诗文好,人人皆知,可是张齐贤想把张咏、王禹偁一块儿搞掉,就向宋太宗打小报告:“张咏本来不会写文章,他那些章奏都是亲家王禹偁代笔。”张咏听说后,跑到太宗面前辩白:“我苦心钻研学术,无人不知,张齐贤这是诬蔑我啊!”太宗让张咏把平生著述呈上,坐在龙图阁里翻看,还没看完,就下令赐坐,又吩咐黄门太监把自己常用的一把红绡金龙扇赐给张咏驱暑。这等于间接批评张齐贤。
                            张齐贤当了宰相,过去为他服务的仆役,都得到了提拔,唯独有个名叫王富生的,始终没有升赏。王富生很委屈,找了一个机会,双膝跪下对张齐贤哭诉:“老爷,我侍奉您多年,那些和我同来的仆人,都提升了。为啥不提升我呢?”说罢哭泣不止。
                            张齐贤脸一沉,说:“如果不和你说清楚,你还怪我一辈子呢!你记得在江南的时候,一次宴会上,你偷了几只银杯的事吗?这件事我藏在心中三十年了!我是宰相,任免百官,自然要提拔德才兼备之人。而你是小偷,怎能让你做官呢?所以只能让你留在我身边,免得危害百姓。”
                            他说这话也在理,但他接着又说:“我今天指出你的行为,你自然觉得羞惭,这样一来,你留在我身边也不合适了。现在给你一笔钱,另谋生计吧!”他担心对方日后挟恨报复,这就有点小心眼了。
                            张齐贤退休后回到洛阳,住在唐代宰相裴度留下的午桥庄,此地风景优美,是洛阳八小景“午桥碧草”之所在。他每天看看松竹,听听琴音,与一帮文人饮酒作诗,优哉游哉,自得其乐。也就是在这段日子里,他写下《洛阳缙绅旧闻记》,共五卷,详细记述了洛阳缙绅的奇闻轶事。张齐贤72岁病逝于洛阳,这位能吃的宰相,临终还喝了满满一碗人参汤。
                            张齐贤不仅“体质丰大,饮啖过人,尤嗜肥猪肉,每食数斤”,且把药当饭吃。当时汴梁城内,有一座佛寺天寿院,所制风药黑神丸相当有名,用来祛风活血、疏通经络甚为见效。这是一种保健丸药,一般人进服,小小一丸也就足够,但张齐贤却以“五七两为一大剂”,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记载说:“天寿院风药黑神丸,常所服不过一弹丸,公常以五七两为大剂,夹胡饼而顿食。”


                            IP属地:山东207楼2013-03-26 12:51
                            回复
                              2025-05-20 06:24:27
                              广告
                              张齐贤不仅有经世治国的胸襟,处事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曾有位外戚死了,遗嘱交代:“家产由两兄弟平分。”刚分完家产,两兄弟就争执不休,彼此认为对方占了便宜,闹得鸡飞狗跳。屡次借着入宫的机会,请求真宗评断,但对于真宗的调停,却又不服气,惹得真宗心烦气躁,决定将这件事交给台府处理。
                              张齐贤听说了,对真宗说:“这两兄弟连皇帝的调节都不听,恐怕台府也办不了。可否由我来审理?”真宗同意张齐贤的毛遂自荐。张齐贤将两兄弟找来,问:“你们两人告的状属不属实?”“属实!属实!”两兄弟一齐回答。张齐贤就让他们各自在告状上画押具结,然后作判决:“既然你们各自的说词都属实,那就满足你们各自的愿望吧!哥哥说弟弟分多了,那就把弟弟的家产给哥哥;弟弟说哥哥分多了,那就把哥哥的给弟弟。”兄弟俩目瞪口呆,想不到张齐贤会作这样的判决,但又是依着自己的申诉断案,两人也无话可说。
                              张齐贤派人督促他们即日互换房舍,财物全部不动,有关契约互相交换,以两兄弟的意思平息了他们的争议。对于不能得罪的外戚,张齐贤此招,可说十分高明。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十月的时候,朝中发生了一件挺大的事情:两位宰相双双被降职,向敏中罢为户部侍郎,张齐贤则责授太常卿、分司西京洛阳。说起缘由,实在有点不光彩,竟是因为这两位堂堂宰相争娶一位寡妇而起。这位寡妇,是左领军卫将军薛惟吉的遗孀柴氏。薛惟吉之父是宋太祖时期的宰相薛居正,薛居正还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二十四史中《旧五代史》的主编。这位才子娶了个“妒悍”的妻子,没给他生儿子,也不准他接近婢妾,结果只得收养惟吉为假子。薛居正对惟吉十分溺爱,使得惟吉变成了一个整天跟问题少年们混在一起摔跤踢球、纵酒玩乐的不肖子弟。薛居正死后,宋太宗亲自吊唁,特意问:“不肖子安在,颇改行否?恐不能负荷先业,奈何!”薛惟吉在旁边“惧赧不敢起”,由此改过自新,“能折节下士,轻财好施,所至有能声”。但他跟父亲一样,御家无法,结果死后家里便闹出沸沸扬扬的“寡妇门”事件来。


                              IP属地:山东208楼2013-03-26 1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