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墨倾香吧 关注:224贴子:6,794

【唯墨-思无邪】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唯墨倾香
这里是慕容枫的“卿欣阁”,
没什么事情就给大家上几首诗经里的诗歌。
诗经以及评价皆非原创。如有侵权,请告知~


1楼2013-05-18 11:22回复
    卿欣阁 慕容麻麻的避暑之处。
    如今已立夏,素来怕寒畏热的麻麻,早已进入卿欣阁,
    今日闲来无事,便开阁迎客。
    @浅茗残忧 备茶,迎客!


    3楼2013-05-18 11:33
    收起回复
      2025-09-02 13:01: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插首歌,先清净一下


      5楼2013-05-18 12:18
      回复
        君子,淑女,代表了中国人的爱情品味。河州,雎鸠,则象征着东方人始终迷恋的飘杳朦胧的情感意境。不止情感,东方人整体的行为都倾向于含蓄。
        钟鼓声响起,民间的乐音比黄钟大吕更轻盈灵动,更适合不受拘束的爱情。合着钟鼓一起起舞的两个人,一如天空翩跹的蝶。
        此际,她不在拒绝你伸过来的手,你越过她心里的河州,亦接近了幸福。
        慕容:少时便在电视剧看见书生吟诗求偶,不落俗套的便爱上了《关雎》,小童摇头晃脑的跟着先生念,甚是可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知,少时,你是否也期待有君子一边吟诗,一边靠近你,让你做他的“好逑”呢?慕容曾期待过。


        9楼2013-05-18 12:39
        收起回复
          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
          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
          我马虺颓
          我姑酌彼金罍
          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
          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
          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
          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
          云何吁矣!——《周南-卷耳》


          10楼2013-05-18 12:54
          回复
            思妇诗就好很多。思年是青色藤蔓上开出白色的花,纵然纠葛看上去也清晰明艳。像天暗下来独自点亮的一盏烛火,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忧伤而美。沉湎于这样的意念,是我愿意做的事。
            一直很喜欢《卷耳》。《诗经》里第一篇出现在我眼中的思妇诗。它未叫我失望,是这样亮丽清洁的模样,像范蠡在苎萝溪边走,撞见了不施粉黛却艳到逼人的夷光。《卷耳》就有这样不施粉黛的艳。


            11楼2013-05-18 13:08
            收起回复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一个女子在思念她远役的丈夫,思念使她无心劳作,在路边采卷耳,很长时间也采不满一小筐,到最后,她索性将筐放下,在大路边张望,惦念着远方的他。
              《卷耳》写得很亮烈,我感到惊奇。遥想丈夫骑马上山的痛苦思念让人肝肠寸断。思念滋味简直是要人命的慢性剧毒,最终会把人心烧干烧成灰烬。
              在《卷耳》里,没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样明确的誓言。一切被一望无际的思念裹住了。
              当中的意义,由得你去猜了。
              慕容:《卷耳》,我读过了很多次。不知为何,无法感受到当中亮烈的感情。莫非是心境不同吗?不知各位客官又是如何的感受。


              12楼2013-05-18 13:25
              回复
                今天阳光灿烂,正是夏游好日子。给各位客官来首“倾尽天下”吧。


                16楼2013-05-19 11:56
                回复
                  2025-09-02 12:55: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周南-桃夭》


                  17楼2013-05-19 12:01
                  收起回复
                    白居易有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前不觉得怎样,现在觉得幽美难言。桃花开得很早,现在却要等到其他花都谢了,开得倦怠了才盛开,而且是开在山中,这份热闹中带着难言的收敛和沉静。这种态度于荷、兰并无出奇,换了桃花就难得了,好比歌宴后的丽人褪去浓妆,美得淡定心惊。
                    《桃夭》难解,因它几乎将女子的美写到极致,将汉语的炼字功力发挥到极致,几乎已不可能有超越原诗的解读了。一般人如果只读过三篇诗经ㄴ,其中必有一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也许古人创作文句之初就是这样,看见什么就说什么,并不需要大力咬文嚼字。所以今人反倒要艳羡那恰到极处的好。“灼灼”二字,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深刻到难以磨灭的地步,读这诗,甚至只是读起头这一句,已教人分辨不清,这艳得难舍难收的是桃花,还是那艳如桃花的女子。


                    18楼2013-05-19 12:14
                    回复
                      今日广州大雨,总会想起南拳妈妈的下雨天,暑气逐渐消去~~


                      23楼2013-05-21 20:03
                      回复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周南-汉广》


                        24楼2013-05-21 20:11
                        回复
                          《周南-汉广》写一个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帐的愁绪。诗中虽然没有明说,可是我感觉他钟情的这位女子极有可能是南方人——这是我身为女子的直觉。
                          我一直觉得,《蒹葭》中所写“在水一方”的女子是北方人(不仅仅是因为《蒹葭》属于“秦风”),而《汉广》里的“不可求思”的女子更像是南方人。首先只有南方女子才会乐于在水边游玩,驾船采莲打鱼,整日又忙又闲,成为“游女”,其次,南方女子矜持狡黠,恰如这樵夫所感受到吟唱出的苦恼——沾衣欲湿杏花雨,别有一股细微的恼人心处。


                          25楼2013-05-21 20:21
                          收起回复
                            《汉广》可能是最古老的单相思诗了。在当时,这男子的一往情深没有打动他的意中人,却在千年后打动了无数人心,让人感于他的痴情而记得他,又或者,人们真正为之内心动容的不只是他痴情,而是每个人都曾有过“求不得苦”。
                            人生的得失呵,原本就这样难以预料。
                            慕容:安先生在这里,有很多精彩评论,不知为何我比较钟情这一段,或许我也有“求不得苦”吧?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至此,也便想开了,求不得,那就放在那儿吧,远观倒是挺好的,让自己保存一个美好的记忆。


                            26楼2013-05-21 20:33
                            收起回复
                              2025-09-02 12:49: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些天都忙着写作业写文,没时间更了。不过不会让帖子成为坑了。
                              偶还是过段时间再来好了。么么哒
                              送上一首最爱的歌


                              28楼2013-05-25 23: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