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吧 关注:48,771贴子:1,938,633
作为山海关的子民,还得从百年前说起。爷爷姥爷皆效力京奉铁路,父母都是在山海关出生的,最清楚的是母亲出生在水泉胡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容易形成小城意识、封闭观念,现在人们常说山人矫情、例儿多。而我却一笑置之:凡事站在理上,礼多人不怪。就像前几天的一帖介绍我们几乎失去的家教,如称呼长辈、行为准则等,那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啊!今夜不寐,盖因山海关的淑女感动了我!切待我徐徐道来。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10-26 03:59回复
    儿时在耀华玻璃厂工作的父亲带我们去山海关看大舅爷,老爷子是常青起重机械厂厂长。随后我们在第一关留影,在城里吃大花脸糖堆儿,最后到南关去火车站。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10-26 04:19
    回复
      2025-10-29 07:11: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山海关的王桂芝不但人好,更重要的是心灵美。这真善美的女性山海关多的是!尤其是美女多:她们亭亭玉立,典雅贤淑,柔情似水,再加上关城千百年的历史人文积淀,京腔京味的“小北京”的称誉,使山海关名声大噪。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10-26 08:25
      回复
        切不说当年的“老虎选美”,就是如今的央视主持贺红梅、朱寰等均是山海关人。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10-26 08:30
        回复
          向阳商店崭切不表,却说我与山海关商业走了不解之源,娶了个山海关太太。那时我秦一中、她山一中高中毕业,也算门当户对。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10-26 12:39
          回复
            那些年我们处对象,知道未来的老泰山是进城干部,在商业分局工作,甚至还下放在百货卖雪花膏。那时我写给她一个约会小条,被她出卖给她父亲。老爷子看了说“字如其人”,可以谈。但评价我“买不米但丢不了口袋”,比较稳妥。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10-27 08:34
            回复
              及至我们结婚生女,孩子上顺城小学都寄住姥家,我们倒是轻松了,岳父家四个千金,那时岳母、小老姨没有工作,在家糊火柴盒,老三仍留在滦南老家务农,以图苏修打过来作为老爷子反修的根据地,抗日时岳父就是打游击的民兵队长土八路。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10-27 23:19
              回复
                前三个姐姐个个水灵滋润,唯有这老日丑小鸭又黑又褶,我们讥讽她不是妈亲生的、是检来的。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10-28 15:47
                收起回复
                  2025-10-29 07:05: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小老四东西折腾,再赶上儿时处在史无前例读书无用时期,说是初中毕业,还不如她那北京当大学老师大姐上小学外甥的水平。但姐妹们都要强,书读的少,火柴盒糊的快。100个才一块钱,娘俩一天能糊一千多个。我女儿就是这样跟小老姨学会了属数。(阳关三淑之苦菜花)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10-28 18:52
                  回复
                    不但会属数。女儿小学毕业时算数考了100分,自然考了100分,语文考了93。5分,顺利地从山一中转学到七中。她小姨也进入到商业系统~~在南门外的豫园餐厅当售货员、包饺子。(阳关三淑之苦菜花)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10-28 19:37
                    回复
                      不仅对外人热忱,对家里更没的说。她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对比她大十岁的秦皇岛的二姐承诺:“将来二姐老了走不动,我伺候你!”二姐感激涕零。因为比她大二十岁的大姐在北京,鞭长莫及。就是这样,她还是伺候送走了公公和我岳父,在大家看来,这个老嘎达不是多余之人。


                      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3-10-29 11:15
                      回复
                        嫁到马家,却是苦菜花遇上小白菜。我在新浪博客、百度空间的博客文集《闻潮观海风雷颂》一书中有《梅花九弄品怀公》,介绍过山东督军田中玉兴办山海关田氏中学的善举,其在外峪购得山林数千亩以养学,那马家前人则是管理山林以办学经费的,用作通俗的话不是师爷级别也是“红楼梦乌庄头”之辈,效力极大。I


                        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3-10-29 23:02
                        回复
                          他先是在耀华装造车间干到工段长,到巴基斯坦外派,三班业余还搞装修,夫妻双双下岗之后又千方百计谋生计,使出了浑身解数。那年她二姐从单位拿了两棵山楂、枸杞树苗栽在家院里,枸杞树夭折,山楂树枝头硕果累累。成为小两口抗争、拼搏的见证。


                          来自手机贴吧24楼2013-10-30 13:10
                          回复
                            就是百折不回的执著,这家双下岗的家庭欣欣向荣,充满生机。包括儿子在内的三个人都在努力工作,用刘欢的歌来说就是“重头再来!”


                            来自手机贴吧26楼2013-10-31 08:23
                            回复
                              2025-10-29 06:59: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就在《大红果》发表后的翌年三、四月,这孩子不是常到秦皇岛她二姐我家来,自老岳母返乡居住后,这是第二次。她显得又黑又瘦,这次一向刚强的小老姨却问她姐说肋骨间时常疼痛是怎么回事,却未有引起我们的重视。还认为爹妈都高寿,没有疾病遗传基因,50来岁年纪轻轻能有什么毛病呢?I


                              来自手机贴吧27楼2013-10-31 1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