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吧 关注:300,722贴子:1,125,523

发个近期的图,再简单写一点近期的心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好像有三个月没上来了,一直很忙,天天赶赶赶,贴吧也没看,实际上自己做的活却也没几件,仔细想想都忙啥了?
这段时间贴吧有人过来在短期学习,加上我搬了地方之后有新人到,所以细想起来,这段时间我快变成职业老师了,用了很多精力在教人上,自己倒是没做多少事。
教人真是个经验活,时间长了,经验就会慢慢多起来,上次发帖是搬了新地方那个贴,现在再回来看,又有一些地方我自己在改了,大致方向还是一样,就是拿掉不需要的,加强必要的,打好前面的基础,后面就能顺利一些。
为了防止百度抽风,我在二楼发图吧。


IP属地:山东1楼2013-12-08 00:39回复
    先说点其他的,我自己兴趣比较杂,关注的也杂,学习的其实也杂,我总讲,等徒弟都能干活了,我就自己去做手办玩,纯当乐趣来,当然,这只是个想法。
    说这个的目的是,有一次,我看到网上有工作室培训做手办的视频教程,很久之前看过他们的学习作品,大致意思等同于我们做玉雕学徒时候的作品展示一样,因为我印象很深的是貌似学的极快,这是没道理的,人物是最复杂的,怎么可能那么快就学完?所以抱着这个疑惑我就前后把他们讲课的视频都下齐了,然后又自己抽时间完整看了一遍。
    看了一遍之后我才明白,重点在于:简化。因为不是要达到多么高深的专业度,只是为了兴趣或者市场,所以简化是可行的,而且是可以够用的。用我自己的话来讲,应付市场是没问题,当然如果你奔着大师级去,那当前面我什么都没说。
    简化这个概念跟我一直所朦胧的想法是一致的,所以,这段时间以来我继续在简化,感觉还是有一些效果,发个图来给大家看,仅作参考。


    IP属地:山东2楼2013-12-08 00:49
    回复
      2025-10-29 17:35: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用这个图简单写一点我自己的看法,给大家做参考。这是十一月底的图,是山寨宋世义大师的一件作品,算起来这是来了五个月的新手所做,七月初来到十一月底,还刨去中间做杂件做荷花外带放个假之类的时间,我估计做人物时间可以认定为四个月。
      这是未完工的图,我简单一拍。
      我自己对这种人物件的要求,分割为三部分:工具使用、造型能力,体积掌握。这里没有设计,因为是山寨品,所以不用设计。工具使用我就不说了,反正贴吧里多的是。着重讲后面两部分是如何简化的。
      关于造型能力,我自己以前的学习是,方块圆球瓶子罐子石膏人物色彩明暗一步步来,光瓶子罐子我就画了两年,作为玉雕学徒是绝对不可能这么学的,所以,我把这里简化了一下,拿掉了色调,拿掉了色彩,拿掉了骨骼,只保留了:基本的画画方法,对人物比例和外形的掌握
      所以这里时间就减少了很多,当然,拿掉这些,必然有所影响,但是,“够用”,够应付市场。因为很多件东西不好看的原因,第一就是什么头大脖子粗,五短身材,腰粗如啤酒桶脚大如熊掌等等,反正,归为造型问题。
      造型能力的提高首先是正确的方法,其次是对所画对象的掌握,调子也罢罐子也罢,都是辅助,所以这些辅助可以拿掉,人物比例则属于对所画对象的掌握,不能舍弃,
      这件翡翠我就没画过稿,当然我要随时检查,以这段时间的经验来看,只要前面把方法教正确,加以简化方式的练习,可以在不长时间里自己就能掌握画稿的能力。这是关于造型能力这一块的简化


      IP属地:山东4楼2013-12-08 01:08
      收起回复
        只要方法正确,画瓶子其实跟画人物是一样的,画人物其实跟画荷花是一样的,不存在什么要画就只画一种这个说法,我上另外一个图大家看,同一人所做

        观音跟婴儿特征完全不同,但是,方法正确就可以画好观音的稿子跟婴儿的稿子,跟荷花的稿子,这是属于造型能力的事,就像用筷子夹豆腐和夹豆芽和夹土豆丝没有任何区别,都属于用筷子的技巧一样的道理。
        这个婴儿我也没画稿,基本我就没插手,当然我也要随时检查,而且要看到问题立刻讲解。
        接着再讲讲体积掌握的简化。


        IP属地:山东8楼2013-12-08 01:16
        回复
          关于体积掌握的简化这一块,先说一个大家不会陌生的现象,我所知道的,很多师傅在给徒弟讲的时候会说,这里是高点,那里是低点,会不会没准还说这是中间点?我不知道。
          最近有人给我截图说,人只有一种比例,动物有很多比例,所以人比动物容易掌握些。我知道这段话是黄大仙帖子里的,所以我就呵呵了两声。
          过了一会我说,人只有几种比例,但是有几百种表情,上千个不同的动作,
          这就是重点了,上千个动作,难道要一个个的记哪个是高点哪个是低点?那累也累死人了。
          所以这就是我曾经在群里看到的问题,有人讲,我就只跟我师父学一年,就可以把他的东西完全学完了。当时我心想,你也太天才了吧。
          然后他讲:我师父只会人物五个动作。
          好吧,我只能无奈了。五个动作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只死记硬背高低而产生的问题,
          如何记住上千个动作与复杂的人物造型?我现在把这部分内容简化为两点,“体块”和“组装”
          我找找试试能否找到组装的图


          IP属地:山东9楼2013-12-08 01:28
          收起回复
            继续之前,刚才我在看蒙古雕民的帖子,我网速很卡,还是用了一个半小时一点点看完了。我觉得很好。
            其实我很少看其他人帖子,然而昨天是看到一个帖子进去后看到雕民的跟帖,然后才去看他自己的帖子,恰好,正好是想到我接着要谈的内容,岂不是很巧?
            当我毕业时我发狠道,以后再也不做自己专业了,然而在我丢下铅笔十年之后,兜兜转转竟然又无意中拐了回来,真是诡异,是不是也很巧
            蒙古雕民在他的帖子里提到形体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其实我分为两块,“形”和“体”,形,造型,这更多的是平面概念,体,体积体块,这更多的是三维概念。
            就在昨天准备发帖的当中,我竟然无意中又去浏览了一个央美研究生的博客,竟然巧合的是我看到了他讲的如何比较快速的掌握人物的新日记。
            而这竟然是我要发的帖子里要谈的内容,巧到不能再巧。
            相信很多人看过了我上一个帖子,里面有简单谈到我是如何教的,估计很多人也没看明白,从画稿如何过渡到泥塑,为什么要做泥塑,因为是要解决“体”的问题,在那个帖子里,这两个衔接我并没有讲明白,实际上,这段时间里我把这个衔接阶段又修改了一下,基本可以流畅过渡过来而没有阻碍,
            这个过渡阶段很重要


            IP属地:山东13楼2013-12-08 11:09
            回复
              上几天在群里有人问我,你平时都给你徒弟怎么讲?我说我讲的内容跟你们平时所听到的根本是两码事,我都是讲这里是个圆形,这里是个圆锥接着这里是个方块然后插上一个圆柱,弯曲后再过渡到顶面与侧面的转折线这里。
              任何一个学过美术的人一看就知道我是在用学校的语言讲话,所以,当时群里就有人讲:你这么讲,对学美术的人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不是系统学过美术的人,很难掌握。
              nononono,不是这个样子的,其实我对任何一个人都这么讲,不管他有没有学过美术,当然,我不会开始就这么讲,因为要听懂这些话,他需要基础铺垫。
              这个基础铺垫,就是这段时间我所修改完善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画几何形,几何形这里我拿掉了调子这一块,为了省时间,上一个帖子我已经说过了,然后,这段时间里,我把这里增加了一个衔接接头,就是几何形画完然后我检查可以用相同的方法画出来一个人物或者花鸟之后,我自己画了一些几何形组合理解的静物给他们要求他们用油泥捏出来,这个阶段大致不超过三天就可以做完,这里就有了对复杂物体进行分解概括的思路和感觉,
              然后,再接下来,我是把兽头进行了几何形概括和拆解组合,同样要求用油泥做出来,这个时间其实也不会超过三天就可以。
              再然后,就可以继续做更复杂的东西,锻炼体块感。
              我找个孟庆东他们的东西给大家看


              IP属地:山东14楼2013-12-08 11:22
              回复

                这是他们在群里发的,据说是孟庆东那边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是看样子这是个教材,所以就发上来大家看。
                右边完全是几何型切割,左边就是完全圆化处理,中间可视为一个从方到圆的过渡。
                这是很容易掌握的方法,我自己做法跟他们的不同的是,我是在纸上画几何兽头,而不是做个稿出来他们照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画出来的稿要做成三维件,这里面就开始建立起来从线到面的理解和掌握
                从几何形到几何形泥塑静物到几何形兽头到几何形人脑袋,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这几个步骤可以流畅接上,然后,再接上的就是我上一个帖子里那个几何形人脸的那部分内容了,


                IP属地:山东15楼2013-12-08 12:00
                回复
                  2025-10-29 17:29: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很多的事情在逐渐修改,教学也是一样,现在我把画几何形的时间压缩到了一个星期了,而把压缩出来的时间增加到了泥塑时间里。
                  其实这都是基础,基础永远不嫌多,多多益善,但是为什么我这么做,因为我发现,前面要求他们再怎么打基础都是没用的,虽然那一阶段看起来还行,但是到了第二阶段就把第一阶段给彻底不考虑了,到了第三阶段,再把第二阶段给丢了,很多人就是这样,总是不以为然,等过了这个阶段再回头来后悔,所以,我就本着能够糊弄玉器市场的标准,按这个标准来要求。
                  教会,是我的责任,教对,是我的责任,学好,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可以保证教好,但是如果自己不认真,那神仙也没辙,所以,如果自己想糊弄自己,那就是自己的事了。
                  接着继续谈,因为我前面做过了这些铺垫,所以讲任何东西我都是用几何形的语言来讲,任何一个学美术的人都知道,任何复杂事物用这个来概括,掌握起来都很快,

                  这是搂草打兔子顺便做的荷花,貌似第二个荷花,跟婴儿观音出自一人之手,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做观音那同时做荷花,其实这里面就体块概括这部分理解而言,没有任何差异,只是事物不同形态体块不同而已。
                  这是就几何形静物练习之后,建立起来这个概念之后,再用这个概念来分析事物的例子,观音如此荷花如此,所以顺便做个荷花也没什么好奇怪的,顺便做个牡丹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前面基础铺垫好了,后面就会快得多,
                  这是关于体块简化的一些零碎想法,现实中我也是这么教的,事实证明效果还行,即使新手工具还未完全掌握熟练,体积概念和理解就已经大致掌握了,而后面这部分内容,或许很多工手做了两年了都还没有这些概念。


                  IP属地:山东16楼2013-12-08 12:20
                  收起回复
                    那么,这些连续阶段会不会出问题,答案是会,一定会,必定会,这也是我曾再三说明的,这只是个模式,简化,而不是全部,不要把它当全部来看待,
                    打个比方,一栋楼房,想稳固必须要柱子,要墙壁,我现在做的是把柱子不承重的拆掉了,把砖头不承重的拆掉了,把钢筋抽掉了很多,现在这栋房子,可以住人没问题,可以挡风挡雨没问题,可是,它不能抗强震,可是,它贴满瓷砖看起来也很上档次。
                    雕件就好比一栋房子,我前面说过,出于很多原因我是以应付市场的标准来要求,所以,基本功我就抽掉了很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没有任何多余浪费的时间,直奔主题,明显的速度快了非常多,但是,如果要以实至名归的大师的标准来衡量,按这种方法来做是不行的,基本功还是欠缺,任何一根钢筋都不能少。
                    但是,我可以说即使我抽掉了很多钢筋,也足够超过市面上很多房子的牢固程度,因为我一直讲,玉雕这个行当无非就是瘸子里挑将军,跛脚在这里就算是小排长了,我抽掉很多东西之后教出来的就是个小排长,但是排长自己却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还差得远。
                    当然我知道这么讲玉雕行业必定很多人不爽,爽不爽的我都这么讲,别跟我扯什么要养家糊口所以工艺就必须要糟糕之类,就算是理由在充分,糟糕也变不成精美,阅卷老师不会因为你要放羊割草所以熬夜了所以考试打瞌睡这个原因而给你一百分,即使老师是你亲妈也没戏。
                    接着谈上面的内容,在头像之后,接着的是几何形全身的学习,首先,是几何形全身体块掌握,然后,是组装与穿插,然后,就是把组装起来变成雕出来,


                    IP属地:山东17楼2013-12-08 12:41
                    回复
                      关于人物全身,我有点跟其他人不同的理解,吧里很多人,学过美术也罢没学也罢,都会说,学学解剖看伯里曼,按说就像我这样从学校出来的人,必定会再三强调解剖,但是,我自己并不强调这一块。
                      实际上我看伯里曼,但是我从来不跟徒弟讲让他们去看伯里曼,巧的是,昨天我翻那个央美研究生博客的时候,他自己也讲,他自己开设的教学班,在班上他基本不讲解剖。
                      如果说央美研究生不懂解剖的话,这会让人笑掉大牙,这是绝对绝对不可能的事,那么这个问题差异在哪里?
                      差异在于:解剖不是重点,重点是解剖所形成的体块,结构,型,对于玉雕学徒,要从头自己学解剖,这个难度基本等于自己组装飞机要飞过太平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虽然我自己看解剖,却从来不跟徒弟讲让他们去看,他们看不了,掌握不了。
                      同样,这里我把这部分内容简化了,胸腔是个什么型的体块,胳膊是个什么型的体块,小腹骨盆是个什么型的体块,大腿是个什么型的体块,完毕。然后,这块跟那块之间的连接是如何,运动情况下会有些什么样的变化,牵涉到需要深入的时候,我才就具体地方简单讲一下解剖问题,但是也基本概括为几何形结构来讲,而很少说单独肌肉的名称。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新手可以快速掌握全身形态,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无法做到深入,但是,还是那句话,应付市场够用,而且足够用。


                      IP属地:山东18楼2013-12-08 13:00
                      回复
                        贴吧有几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说要传统,有人讲要结构,有人说玉雕是单独的,有人说道理是一致的,从我来贴吧到现在,就没看到这个有个争论结果出来。
                        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国传统雕刻与西方写实雕塑的碰撞,差异有很多,撇开差异不谈,对形体的感觉,对体量的把握,对节奏的敏感,对空间的理解和对造型的掌握上,这些基础是共通的。
                        基于这个原因,我就很少把肌肉讲进来,就比如观音脸,我都怀疑观音到底有没有颧骨这个部分,所以我都是讲:这一块是什么型,哪一块是什么型,转折线在这里如何在那里又是如何变化,等等等。
                        我也从来不按三庭五眼的标准里衡量观音像,我更注重的是,三庭五眼给了我们一个标准,拿着这个标准当尺子去卡,你就能发现个体特征,然后,掌握个体特征并表现出来。
                        太阳,又tm扯远了,还是回来继续谈全身吧,我把全身概括为了几个大块,具体讲的时候就说:这里是一个扁圆形插在一个方块上,这里是一个弧面,两侧接上两个圆柱,
                        这样方便他们学习和硬记,所以正因为这个原因,几个月就可以做全身,乍一打眼看过去也还算有模有样,其实如果细看下来,就知道这个是从前面一路接着下来的,
                        那么,这样学习对全身的掌握,究竟算是在个什么层面上呢,我觉得可以通过看其他作品,来解释这个问题。


                        IP属地:山东20楼2013-12-08 13:56
                        回复
                          上面的南红,是天工奖上的作品,得没得奖我不知道,只是拿这个图来说明
                          其实这件的体块非常简单,把体块单独分离成个体,然后组装起来,再盖上衣服做一堆花里胡哨的线条,完毕。
                          即使把体块概括的非常简单,入个围也还是够用的,应付市场自然不是问题,我只说“体块”这部分,不说具体工艺
                          我在这边有个朋友做了一件女娲造人,送去打磨后拿回来我看了一下,他跟我讲,说打磨的地方把结构磨坏了一些,他要再修改一下。
                          我嘲笑他说你吃饱了撑的啊,除了你我,有几个人能看出来这个地方?能看出来这个问题的,还需要找人来雕东西?他自己动手就好了么
                          那件翡翠观音就是这种概括体块学习下的产物,仔细看会看到我在上面画了不少地方,都是需要深入修改的地方,很多是细节,点点的地方是结构要强化一下,只要强化后,足够应对很多买家了。
                          这是简化的好处,缺点上面我说过了,不再赘述。

                          掌握体块之后,如何做千变万化的人物?只记低点高点是不行的,你能记壹加壹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却不可能记得住十万个不同数字相加的十万个结果,神也不能。
                          就好比这件作品,怎么记高点低点?这个能记住?如果你能记住,那好吧,再来三十个和尚罗汉凑一堆,趴着的窝着的躺着的一条腿搭在别人身上的还有两个喝醉了抱在一起的,你来记高点低点吧。
                          这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这就是第二部分的重点,组装


                          IP属地:山东21楼2013-12-08 14:11
                          回复
                            全身这个事,动态跟静态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当时我颇费了一通力气来想如何让他们比较快的掌握
                            以前在群里看到有人说,我弄了很大一块油泥,一点点削出来想要的样子,不好用啊。。。。。。我暴汗,根本不是这个用法,如果你要削,还是直接用石头或者木头吧。
                            这个从外向里的思维是错的,虽然这是习惯,这个习惯是错的,从里向外才是快的方法,为了纠正这个砍型的问题我很费了一通力气,开始我也没找到缝隙来切入,因为我学习的过程没法套用到徒弟身上,所以这个如何转化就非常头疼,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一堆积木,于是,有了,切入点就在这里。积木是固定的,但是搭出来的东西千变万化。
                            这里面有个跟人物全身一样的地方,就是:人物千变万化,但是胳膊长短腿长短胸腔大小脑袋大小是不会变的,除非出车祸少了脑袋或者上半身被压扁。
                            所以这就是要点了,固定体块的姿势摆放跟连接变化,

                            这个很毛糙,反正能说明这个意思就得,每一块都是固定的长短,基本不会怎么变化的大小,然后按照想要的姿势摆一摆,动态就有了。这件比例当然不准确,只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
                            群里有人说,哇,变形金刚。
                            我说,今天的变形金刚,就是明天的弥勒


                            IP属地:山东22楼2013-12-08 17:33
                            回复
                              2025-10-29 17:23: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问题在于,这个方法真能够用么?
                              基本够用,玉雕吧现在一万九千人,但是说个事实真相是能看出来结构问题的没多少人,你要说看出来造型问题的多的是,这还都是一堆业内人士,外行就更不用说了。
                              反正就这样,姿势不会就随便找个人做个模特,搞定,开始学结构不准怎么办?找衣服盖上,这是投机取巧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大行其道。
                              当我有了头绪之后立刻找了个时间来讲解组装,然后他们还录了个视频,至于录了之后看没看,我就不知道了

                              这是变形金刚弥勒,在摆好姿态的基础上,把肚子加大,腿修圆,腰加粗脖子拿掉等等等,反正一堆弥勒特征,然后,华丽丽的大变身就出来了,当然不准和很粗糙,我只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
                              回头看那个南红观音,如果基本体块知道了,组装知道了,然后照这个姿势摆一摆组装好,盖上衣服做线条,搞定。不严谨,很表面,不深入,但是,够满足市场需要
                              当然组装有很多的内容需要讲,不是说三句话就能讲明白的,我只是要传达这个意思,把人物切割为不变的体块,然后根据姿势组装起来,细修之后用衣服遮住含糊之处,这个远比记高点低点要快速的多,且容易掌握的多。一个人物如此,十个人物还是如此,三十个也还是如此。
                              这就是搭积木游戏,这不学术也不严谨,这只是一个便捷的理解和掌握途径,


                              IP属地:山东23楼2013-12-08 17: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