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经中央批准,重庆成为独立对外的内河通商口岸,直接对外贸易。
这一阶段的记忆特点是刺激、热烈及迷茫。刺激在于南方沿海盛产的“万元户”,在重庆也开花结果,发轫于新华路的“百货帮”对国营商业形成挑战,地产摩托、彩电、冰箱大量上市;街头巷尾突然冒出鸟语嘎嘎的广东福建人,他们抽良友、555、希尔顿,生意做得大;从海南贩运来渝的丰田、尼桑靓车,替代了破旧不堪的拉达出租车,录像机代替了录音机,松下L-15成为抢手货,青年们为看一部录像片,不惜穿越半个城区;而《走向未来》丛书等一大批解禁书籍,重重砸痛了学子们的心,他们在思索中积累,成就了日后的坚忍不拔。至于突如其来的抢购风潮,留下的更多是笑柄:三口之家居然买了500斤大米、300斤面粉、100斤菜油,最后只能喂蛆。
★1983年2月,国务院决定撤销永川地区,并入重庆。在老重庆基础上,增加了永川、江津、璧山、大足、铜梁、合川、荣昌、潼南八县,区域扩展为“9区12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