もしも明日が晴れ...吧 关注:1,621贴子:111,193
  • 5回复贴,共1

[七夕闲谈] 红线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难得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夕 (除非润七月)
就想聊个跟情人相关, 也跟明日晴相关的话题
於是就想到了这个画面

红线
将有缘之人紧紧地系在一起的姻缘之线
同时也是让明穗和一树这对苦命鸳鸯爱得死去活来的束缚之线
它最初的典故来自中国
但受了中国文化影响颇深的日本也有红线的概念
在某些 ACG 作品中也有关於红线的剧情
我会花一楼讲红线在中国的典故
并花一楼提一下我看过的有著红线概念的日本 ACG 作品 (其实也只有一个)
此外
虽然我对欧美不熟
但我还是会讲一下在西方作品中我所读过与红线类似的概念
大概会花两到三楼吧?
不过文长
再加上可能中途会被打断
所以贴文时间可能会比较久
请多多包涵


1楼2014-08-02 21:03回复
    红线的典故源自我国古代的唐朝贞观年间 (大约西元 630 年左右)
    先讲一下当时的背景
    虽然隋文帝开创了给普通平民翻身用的科举
    但是豪族和寒门之间的距离仍然很深
    因此门当户对仍是嫁娶之事的一个重要考量
    传说贞观年间有一个单身汉叫做韦固 (应该是南凉名将韦睿的后裔)
    他的父母早亡, 使他想要早点娶妻成家
    但由於他自认为自己门第显赫, 因此要求很高, 导致婚事一直谈不成
    韦固自己本身也颇感到烦恼
    有一天
    韦固因故离家办事
    途中住宿於杭州的旅舍
    同宿的旅人听了韦固诉说自己婚事搞不定的烦恼
    便要韦固隔天早上到旅舍西边的龙兴寺等他
    他会帮忙介绍以前清河司马潘昉的女儿给韦固
    隔天一早
    兴奋的韦固天还昏沉沉的, 月儿还明亮地斜挂在天际时就赶到了龙兴寺
    当然, 答应他的旅人还没到
    不过, 韦固倒是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画面 --
    他看到一个老人坐在庙门口的台阶上, 背靠著一个布袋, 正藉著月光看书呢!
    韦固好奇心大起, 也跟著看书上写了什麼,
    却意外的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懂书上写的是什麼字, 於是向老人问道:
    "老先生, 您在读什麼书啊? 我自幼苦读, 至今已经没看过不认识的字了,
    可是我却读不懂您书上的字, 这是为什麼啊?"
    老人笑道: "这是不是阳间的书, 你当然看不懂!"
    韦固问: "既然此书不是阳间之书, 那您也不是阳间之人了, 为何来这里呢?"
    老人说: "并非我来到不该来之处, 而是你来得太早,
    而且阴间的官吏也管阳间之事, 当然要来阳间行走"
    韦固再问: "那您管理什麼事呢?" 老人回答: "人间的婚姻大事"
    韦固听了之后大喜, 马上问道: "我幼年时就失去双亲, 希望能早日娶妻来广布子孙
    , 但是十多年来四处探寻而毫无结果, 今天有人帮我介绍潘司马的女儿, 能成吗?"
    老人回答: "不成不成, 你的妻子今年才三岁呢! 等她十七岁时你就会把她娶进门了"
    韦固再问: "那请问您布袋里装了什麼呢?"
    老人: "布袋里装的是红线(原文: 赤绳子), 只要把它分别系在男女两人脚上,
    两人就注定会成为夫妻; 即使两家世仇, 门户差异悬殊, 或是相隔於天涯海角,
    只要绳子一系上, 逃都逃不掉! 你脚上已经被系上绳子了, 再找其他对象也没用!"
    韦固焦急地问道: "那我老婆呢? 她现在住在哪儿啊?"
    老人答到: "她现在是在寺庙北边卖菜的陈老太家的女孩"
    韦固又问: "我能看一看她吗?"
    老人: "陈老太总是抱著她卖菜, 你跟著我来, 我就指给你看。"
    这时天已大亮, 老人收起书卷, 背起布袋, 起身离去
    而说要替韦固说媒的旅人又爽约未到, 於是韦固跟在老人后头进了菜市场,
    只见菜市场里有一个瞎了一只眼睛的老太婆, 手中抱著一个又脏又丑的三岁小女孩,
    老人指著她对韦固说: 这就是你的贤内助!"
    韦固非常生气, 因为这个小女孩不但不符合自己门当户对的标准, 而且长得很难看,
    让他大失所望, 於是怒道: "我杀了她总可以吧"
    老人回他: "这女孩命中注定要跟著你享尽荣华富贵, 你怎能把她杀了呢?"
    说完就消失不见了
    韦固不甘心就此就范, 於是把一支锐利的小刀交给了自己的仆人, 告诉他:
    "如果你能帮我把这个女童杀了, 我会赏你一万元!"
    仆人答应了, 於是隔天混入菜市场中, 抽刀刺了女童之后趁乱脱身
    韦固事后问仆人: "你得手了吗?" 仆人说: "只刺中眉毛而已"
    后来, 韦固多方寻找对象, 总是无功而返
    十四年后
    韦固在相州刺史王泰手下任职
    王泰见其办事能力强, 就将女儿许配给他
    女方大约 16~17 岁, 貌美如花, 与韦固相处融洽, 幸福美满
    但韦固很在意为何妻子总是在额头上贴一朵小纸花做装饰,
    而且从不取下, 於是追问了妻子这件事,
    妻子回答: "其实我是父亲的外甥女, 我亲生父亲在我还是婴儿时就死了,
    母亲与哥哥不久后也都死了, 奶妈陈氏心疼我, 总把我带在身旁
    三岁时奶妈抱著我卖菜时, 有恶汉用刀刺我, 刀子刺中我的额头, 留下伤疤,
    只好用纸花遮丑, 七八年后, 叔叔正好到附近任职, 就把我接回去,
    并以女儿的名义将我许配给你"
    韦固惊讶地问: "你的奶妈瞎了一只眼吗?"
    妻子惊讶地回答: "是, 但你怎麼知道的?"
    於是韦固将之前与月下老人相遇的经历告诉了妻子, 两人都觉得这件事很神奇,
    从此更加互相尊敬爱护对方, 终生幸福美满


    4楼2014-08-03 00:34
    收起回复
      2025-09-13 03:46: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原本想要在隔一年的七夕当天接著写这篇
      结果前天工作到很晚, 回家就睡死
      昨天发现是七夕时只剩几分钟
      然后找了半小时才找到这篇......

      周末再接著写吧
      毕竟时间比较多
      我要讲的是我在西方文学中看到类似红线的概念


      14楼2015-08-21 00:30
      收起回复
        話題扯遠了
        回到卡羅素身上
        卡羅素的一生用 "戲夢人生" 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有高峰, 有低谷, 曾經紅透半邊天, 也曾因為過度演出而造成倒嗓的苦果
        甚至有些境遇與自己演出的角色幾乎一樣
        這就要提到卡羅素最經典的演出曲目與演出角色 -- <丑角> (Il Pagliacci)
        <丑角> 是由義大利歌劇作家雷翁卡伐洛 (Ruggero Leoncavallo) 童年時
        聽到身為法官的父親講述的一件社會案件改編而成
        內容是一齣義大利鄉間的情殺案 --
        一個巡迴劇團的團長 卡尼歐, 在團員的告密下發現自己的妻子 內妲 與村莊裡的莊稼漢發生外遇
        並且相約在戲演完之後私奔,
        卡尼歐 撞破兩人姦情, 但是身為第三者的莊稼漢逃之夭夭, 而團長的妻子 內妲 堅持拒絕露情夫的名字
        卡尼歐 氣急敗壞地想逼問出個結果, 無奈已經到了劇團開演的時間, 因而作罷
        無巧不成書
        當天的戲碼正好是一齣丈夫發現了妻子外遇, 因此用各種手段惡整了妻子與情夫的內容,
        卡尼歐 演的就是丈夫, 而他那在現實中紅杏出牆的妻子 內妲 在劇中也紅杏出牆了
        卡尼歐 演著演著, 愈來愈無法分清楚戲劇與現實, 情緒也愈來愈激動, 拚命質問 內妲 現實中情夫的名字
        即使演著對手戲的 內妲 努力想把情況導回正軌也無法做到
        最終, 再也忍受不住丈夫質問的 內妲 回嘴道: "我永遠不會告訴你他的名字"
        引爆了 卡尼歐 的怒火, 於是用一把小刀手刃了 內妲, 與前來試圖救援的情夫
        然後抱著 內妲 的屍體, 對著台下觀眾說:
        "這場喜劇, 已經結束了" (La Commedia è finita)
        以下是此劇的最後段落
        视频来自:优酷

        雷翁卡伐洛寫 <丑角> 這部作品時
        歌劇界正興起一股 "寫實主義" 風潮
        劇作家們紛紛把寫作主題從原本貴族間的愛恨情仇轉到市井小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上
        而且口味偏重, 喜歡赤裸裸地描寫著殺人案件
        (寫實主義三名作 <鄉村騎士>, <丑角>, 與 <安德烈謝尼耶> 都有殺人的片段)
        因此 <丑角> 這齣歌劇恰逢其道, 成了舉世知名的作品
        至今仍是各大歌劇院的固定曲目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4楼2015-11-08 21:54
        回复
          由義大利創作歌手達拉 (Lucio Dalla) 譜寫給帕華洛帝演唱的 <Caruso>
          是描寫卡羅素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 在因為演唱中喉嚨血管破裂而被迫退休後
          帶著結婚兩年的妻子桃樂西回到出生地拿坡里的情景
          视频来自:优酷

          上方影片是帕華洛帝演唱的 <Caruso>
          卡羅素成長在義大利
          但他卻在美國功成名就
          1902 年卡羅素在英國倫敦演唱時, 其中一位聽眾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經理
          這位經理非常喜歡卡羅素的演出
          並利用卡羅素的留聲機錄音隔海說服了美國的大都會歌劇院董事群
          於是卡羅素被請到美國大都會歌劇院, 一唱就是 18 年
          在這裡, 45 歲的卡羅素愛上了小他二十歲的桃樂西 班哲明 (Dorothy Benjamin)

          對桃樂西來說, 像卡羅素這樣的明星對她示愛
          就像灰姑娘突然得到王子的青睞一樣夢幻, 是所有少女只有夢中才敢企盼的
          因此她馬上墜入了情網, 答應了卡羅素的求婚
          而年紀已經可以當桃樂西父親的卡羅素也很疼她, 兩人的婚後生活很美滿
          只有兩個缺陷:
          第一個, 是桃樂西的父親無法諒解兩人的婚事, 並與桃樂西斷絕關係
          第二個, 是這段美滿的婚姻只持續了兩年......
          卡羅素多年來強行以乙醚來麻醉使用過度的喉嚨 (這當然是治標不治本)
          導致他在演唱生涯晚年屢屢受倒嗓的困擾
          更因為急性肋膜炎而失去一根肋骨
          他的生涯中最後一次登台, 是西元 1920 年在紐約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演唱 <瑪塔~夏日最后玫瑰>
          才演到第一幕, 他那飽受乙醚摧殘的喉嚨就不停地流血
          在觀眾席此起彼落地 "快讓他停下來" 的呼喊中, 卡羅素完美地結束了第一幕, 也被迫結束了歌唱生涯
          西元 1921 年
          卡羅素帶著妻子桃樂西回到家鄉拿坡里
          卻在那裡因為以前急性肋膜炎的手術舊傷感染而病危
          義大利的醫生們不敢冒著 "醫死卡羅素" 的可能性動手術, 因此眼睜睜看著卡羅素病逝,
          只留下卡羅素對妻子桃樂西那句 "多蘿, 他們 (醫生們) 又再次傷害了我" 的遺言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7楼2015-11-08 22:49
          回复
            拖稿超過一年的 [紅線] 一文
            終於在超過四百天後得到一個終結
            途中經歷了各種工作上的壓力以及生活上改變
            這段期間我幾乎沒時間也沒動力寫文章
            在鍵盤前, 總是懷疑著自己是否已經江郎才盡, 無法再寫出些什麼來了
            但下筆第一段之後, 後續的字句就源源不斷的流出
            就像打開了窗戶, 就掩不住風一直吹進房間一樣
            雖然字句可能有些不通順

            也許能夠稍稍釋懷一點吧
            寫於 2015 年 11 月, 於即將外出一週的凌晨


            29楼2015-11-09 00: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