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文化公社吧 关注:85贴子:18,512

你知道那些事儿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读书会上,知道有《明朝那些事儿》,我本不常读书,在吧友的诱惑之下,也想知道那些事儿。有心的吧友佳佳特意网购了一套书籍,并亲自送到我处,让我启封新书。此时,我不得不读了也。为了报答友情,从今天起,每逢上班时间,我必将读书笔记向众位吧友汇报。(为了这边公社人喜旺一点,故在此亦同时发此贴 )


1楼2014-12-01 14:17回复
    大凡皇帝出生,都有一个神话故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1328年某个夜晚,朱元璋诞生,只见满屋红光闪烁,邻居以为是失火了,都起来扑救,原来是天子下凡。
    凡是改朝换代,必定是前朝的执政出了许多问题,所谓官逼民反不会是没有原因的。元朝的统治也是如此,仅六十余年,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强盛的马背上的民族,只会打天下,而不会去管天下的皇帝老子,没有将民生事业搞上去,所以会有民反的结果。


    2楼2014-12-01 14:19
    回复
      2025-09-08 21:50: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元至正四年(1344)到来了,年初就有两大国伤:一为黄河堤毁,河水泛滥;一为淮河沿岸遭遇百年不遇的瘟疫和旱灾。朱元璋一家更是遭到灭顶之灾,四月初六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大哥长子饿死,廿二母亲饿死。一月之中先后死了四个亲人,甚至连一丁点的地皮都没有,不能埋葬亲人的尸体,其痛已经到了极点。为了生活,只好选择出家做了和尚。


      3楼2014-12-01 14:20
      收起回复
        在寺庙里,同样受到大和尚的欺侮,干得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吃得是最差的甚至不如猪狗的食,甚管如此,主管还是要派他外出化缘,名为化缘,实则讨饭,且象他这样没有靠山的下等僧人,只能到最贫穷的地方去化缘。此时,为了活命,就不能有尊严了。他和别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为不同,他才没有一直当乞丐。在他游历的三年中,他仔细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脉、风土人情,结识了许多有抱负的英雄豪杰(实际上乞丐伴)。当他再次回到曾经待了三年的皇觉寺后,已经不是先前被人吆五喝六的少年僧人啦,现在,他收拾包裹,踏上回家的路,也许我还会回来的,朱重八(他的小名)正是这样想的。


        4楼2014-12-01 14:20
        收起回复
          带着 24个亲信,无处可奔,正在转悠的时刻,听说在定远附近的一个山寨,有一支三千人的部队,正缺少一个寨主,朱元璋过去一打听,原来那副将正是当年讨饭时的哥们,两人一说就合。其实朱是被那人忽悠了,过了三天,朱派人去问军权转让一事时,那人说还要考虑考虑。朱就设了一个小小计谋,请那人过来吃饭,包还吃成,自己倒成了粽子啦。就这样,朱元璋白捡了第一桶金。正在举步维艰时,来了一个白面书生,献计攻打滁州,此人就是日后为朱元璋所重用的谋士李善长。不久 ,被同党排挤的岳父来了,老上级孙德崖(岳父的死对头)也来了,小小县城,一下子来了几十万人,吃喝拉撒都成了问题。期间,孙被郭捉住,而朱又被孙的手下捉住,为了救女婿,郭不得不将仇人放掉,换回女婿。一月后,气死啦。于是,郭的这支十万余人的部队,顺理成章的归朱元璋统帅啦。


          11楼2014-12-02 10:39
          回复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康。背靠钟山,面环长江之水,曾经六朝古都的南京,也是朱元璋开始霸业的首选。在大将常遇春的力挺下,攻克南京,可周边全是虎狼,虎视眈眈。张士诚、张明鉴、陈友谅、八思尔不花(元将)。其中,主要对手是张士诚和陈友谅,他们俩的实力都大大好于朱元璋,朱要在玩游戏的间隙中生存壮大,也是十分不易的事,最终,一定是朱元璋打败了所有邻居,奠定了霸王基业,此间,离不一个重要谋士---刘基(青田人)。


            12楼2014-12-02 11:01
            回复
              在扫除两大对手时,造就了一个人,也毁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的亲侄子朱文正,在陈友谅攻打洪都时,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后在朱元璋的援助下,消灭了陈友谅。可是,在封赏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位,于是,长期的不满,导致他后来投敌张士诚,事败露,被 朱元璋关压致死,后来,封他年仅8岁的儿子为王,也算对其侄子的一种安慰。
              前期的朱元璋疑心重,但不好杀生。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
              张士诚很有骨气,临死前,朱元璋用和蔼的语气劝其投降,却得到这样的答复: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4-12-02 15:13
              收起回复
                在扫除南方障碍后,朱元璋才真正开始复仇行动,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挥师北伐,直捣元朝统治中心。已经骄纵无束惯性所使的蒙古人,轻敌之心严重。因此,不经一战,皇帝老儿早就带着他的老婆妻妾金银财宝还有大臣们,逃回老家去了。后来,又经过几次较量,元大将王保保终无回天之力,到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宣布即皇帝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


                17楼2014-12-03 10:06
                回复
                  2025-09-08 21:44: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八股文,明朝初的发明创造,一直影响了五百来年的知识分子。学子们考试科目分三场:第一场考经义(四书五经);第二场实用文体写作;第三场考时务策论。八股文只考四书五经,范围小,只要熟读就行。并且规定写文章字数不超过500字。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几个部分。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部分不能随便写,必须用排比对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14-12-03 10:20
                  回复
                    人物春秋
                    李善长---淮西集团首领,他被朱元璋封为第一功臣,于洪武三年封为韩国公(占六分之一公,其余五位都是在战场上用生命换回来的,唯独李是文人,且公位列第一,可见,李对朱的重要),年俸四千石。
                    刘基---激荡东集团首领,他为朱元璋打天下——运筹惟屋,决胜于千里之外,在许多重大关键时刻,立下了大功。然而到封赏时只得了一个叫诚意伯(伯爵),是该等级里的最低等,年俸只有二百四十石,是李善长的十几分之一。
                    点评:造成两个谋士的巨差主因是:李是朱的同乡,少儿伙伴,善惑主,做事圆滑;而刘则不同,革命中途强行接进来,外乡人。直言不弯,且料事如神,朱想到了他也想,朱没想的,他也想到了。岂能容忍在皇帝身边打鼾吗?所以该倒霉的是你刘基啊。
                    马皇后---大好人。心地善良,制约朱元璋暴行的有力杀手。马皇后与朱元璋生死患难与共,在朱人生最艰难时,是马扶持了他。所以,朱后期的暴行,常遭到马的制约的。在朱的威严之下,马皇后救出了朱文正(皇帝侄子)、李文忠(皇帝外甥)、宋濂(太子老师),免去一死。但是,到马皇后病死后,朱元璋曾痛哭流涕,伤心不已。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14-12-03 10:58
                    收起回复
                      明初四大案
                      1.胡惟庸案---排斥异己还不是胡惟庸案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胡案的症结在于——他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本案被诛杀达数万余人,时间长达10多年。
                      2.空印案---为了年报,地方官想出了带空白盖有印信的白纸,免得来回奔跑的辛苦,而应对皇帝(中央)的一种策略,被皇帝识破而遭到杀戮的官员无数。
                      3.郭恒案---以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国家损失精粮两千四百万担,诛杀一万余官员。
                      4.蓝玉案---是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朱元璋借蓝玉案彻底铲除了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将军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这个案件而被诛杀者多达1.5万人,军中的骁勇将领差不多都被杀戮殆尽。
                      这个大案共诛杀十余万人,足见朱元璋的狠毒。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0楼2014-12-04 09:25
                      收起回复
                        朱允文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皇位,这一年他21岁。史称建文帝,上任才一个月,他就着手开始收拾他的叔叔们,第一个对象就是周王(这是燕王朱棣的同胞兄弟)。同年十二月又有桂王被收拾掉,以后陆续有多位叔叔的王位被剥夺,或降职或废为庶民。强大的燕王经过三年的抵抗,终于从侄子的手中夺得了帝位,而建文皇帝成了死无痕迹的谜团。
                        试看朱棣即位后,对政敌的处置:铁铉,割耳鼻后煮熟,塞入其本人口中。朱棣问:“甘否?”铁铉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凌迟,杀其子。
                        黄子澄,凌迟,灭三族。
                        齐泰,凌迟,灭三族。
                        练子宁,凌迟,灭族。
                        陈迪,凌迟,杀其子。
                        方孝孺,凌迟,灭十族(历史上只有灭九族,这是朱创举,第十族是学生与朋友)。


                        22楼2014-12-04 14:51
                        收起回复
                          朱棣夺位成功后,改年号为永乐。可是他怎么也乐不起来,虽然做了皇帝,眼下有许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做,其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第一,他颁布了一道命令,凡是建文时代的各种律令与朱元璋有不同的,全部废除,以老祖宗成法为准。用其老爹的阴魂来镇慑国人。第二,为自己改户口,不是将南京户口改为北京户口的小事,而是,要将自己的生母改为马皇后,置自己的新生母亲于不——以示自己是嫡出而非庶出。于是,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


                          24楼2014-12-06 12:03
                          回复
                            永乐帝也有其父之才之毒,在清理兄弟异己以后,做了三件惊天大事。第一件于永乐二年开始,至永乐五年结束,历时三年多,用才子解缙任主编,修了一部光耀史册、流芳千古的伟大书籍----《永乐大典》。而这个才子的命运最终也难逃朱棣的一句:“缙犹在耶?”而命断雪地里,时解缙年方四十七。第二件,早在永七年已经将北京的中央办公单位修好,永乐十五年开始修建皇宫,一直进行了三十余年才结束,而他于永乐十九年不顾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强行迁都,将原先的京师改为南京。第三件,郑和下西洋。一是宣扬国威,征服四夷,形成一个万国来朝的局面。二是为了寻找建文的下落。


                            26楼2014-12-06 12:53
                            回复
                              2025-09-08 21:38: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朱棣为人能力与办事都极像其父,一生征战50余年,年65岁还亲自挂帅,远征北方,可惜死在此次班师归途中。皇位由太子朱高炽继位,史称明仁宗,在位时间仅10个月,时间虽然短暂,却能保持父皇的繁荣,社会稳定得到持续发展,年46岁一病呜乎。皇位由太子朱瞻基继位,史称明宣宗,在位也只有10年,37岁那年因病亦随其父去见老祖宗了。皇位匆匆传与年仅9岁的朱祁镇,史称明英宗。并由五位顾命大臣辅佐。明仁宣时期,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史称仁宣盛世。


                              28楼2014-12-07 09: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