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很喜欢古典音乐,小时候常听的曲目如肖邦的“雨滴”,莫扎特的“朱庇特交响曲”,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等都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
然而我最终发现我最热爱的流派是印象派。
这说来很奇怪,我原先所不喜欢的几首印象派曲子都成了挚爱。
我自幼学习钢琴,对印象最初、最朦胧的印象是考级曲目中拉威尔的“赋格”。这是我小时候听了第一次感到奇怪的曲子,从来没有曲子,能制造这种精致轻盈如同镶嵌版的音符,千变万化如同玻璃碎片,(我喜欢印象派的原因也是它能给予我天马行空的想象)尤其是临近结尾处,那种奇妙的感受就像一种…通向一个新天地的自由穿梭过程?也是头一次听到这样一首曲子,让我感到深深的孤独,但同时也是一种清新的孤独。小时候喜欢热闹喧嚣的我还不懂得品尝孤独,但如今却很需要这种深刻而饱满的孤独。我很高兴现在终于可以这首童年记忆中的曲子了。
第二首是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曲”。小时候刚听这首曲子感觉似乎不是很舒服。因为这首曲子颠覆了我心中对于“阿拉伯风格”的理解,完全是另一种感受。听着如同从八音盒里流出的无法哼唱的主旋律,以及它那有别于其它“古典音乐风格”的风格,我的心情极为矛盾,不仅是从一个西方人的眼中来欣赏这东方的异域风情,而且对我来说仿佛是古典音乐跨入了另一个时代,跨入了尚且未知深邃的印象派,这还算古典音乐吗?或者已经是现代派了?我还难以形容当时自己对于这种“变化”的恐惧。但现在的我却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首曲子,当这八音盒般的旋律流出时,我心中是八分的温暖,美好以及二分的对于这片新奇的异域探索之热情。
最后一首要说的是德彪西的贝加莫组曲的前奏曲,也许由于我听的是里赫特演奏的版本的缘故,我所想象的意象是午后的阳光,温柔得使人沉醉,既给人以迷惘,又给予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就像这张CD专辑封面那样柔和的杏色。
我所喜爱的印象派曲目还有很多,“塔”“月落荒寺”“水中倒影”…或许我算得上是德彪西拉威尔死忠了吧。朦胧之美是我欣赏印象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不知接下来它将给我带来哪些更多的惊喜?



然而我最终发现我最热爱的流派是印象派。
这说来很奇怪,我原先所不喜欢的几首印象派曲子都成了挚爱。
我自幼学习钢琴,对印象最初、最朦胧的印象是考级曲目中拉威尔的“赋格”。这是我小时候听了第一次感到奇怪的曲子,从来没有曲子,能制造这种精致轻盈如同镶嵌版的音符,千变万化如同玻璃碎片,(我喜欢印象派的原因也是它能给予我天马行空的想象)尤其是临近结尾处,那种奇妙的感受就像一种…通向一个新天地的自由穿梭过程?也是头一次听到这样一首曲子,让我感到深深的孤独,但同时也是一种清新的孤独。小时候喜欢热闹喧嚣的我还不懂得品尝孤独,但如今却很需要这种深刻而饱满的孤独。我很高兴现在终于可以这首童年记忆中的曲子了。
第二首是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曲”。小时候刚听这首曲子感觉似乎不是很舒服。因为这首曲子颠覆了我心中对于“阿拉伯风格”的理解,完全是另一种感受。听着如同从八音盒里流出的无法哼唱的主旋律,以及它那有别于其它“古典音乐风格”的风格,我的心情极为矛盾,不仅是从一个西方人的眼中来欣赏这东方的异域风情,而且对我来说仿佛是古典音乐跨入了另一个时代,跨入了尚且未知深邃的印象派,这还算古典音乐吗?或者已经是现代派了?我还难以形容当时自己对于这种“变化”的恐惧。但现在的我却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首曲子,当这八音盒般的旋律流出时,我心中是八分的温暖,美好以及二分的对于这片新奇的异域探索之热情。
最后一首要说的是德彪西的贝加莫组曲的前奏曲,也许由于我听的是里赫特演奏的版本的缘故,我所想象的意象是午后的阳光,温柔得使人沉醉,既给人以迷惘,又给予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就像这张CD专辑封面那样柔和的杏色。
我所喜爱的印象派曲目还有很多,“塔”“月落荒寺”“水中倒影”…或许我算得上是德彪西拉威尔死忠了吧。朦胧之美是我欣赏印象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不知接下来它将给我带来哪些更多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