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曾经为一个名叫顾惜朝的人倾倒。他外表玉树临风,气度孤傲清拔,天生一双绝世的眉目,流转之间带着无数种可能。这样的绝代风华,满足了年少的我对于一个男子所有的美好想象。而今天,我再一次倾倒在同一张面孔之下,这一次是君临天下的帝王,他孤身立于舞台上,一个舞台所必须的全部要素便一一具有,教人恨不得将所有美好赞赏之词全部加注于他。
后期的钟康熙,活生生就是从历史里走出来的人物。要演绎一个君主,霸气固然是重中之重,更重要的却还是内敛,是沉凝,是不怒自威的气度。鹿鼎记不同于正史,却也不同于戏说,要把握好这阴阳两面的尺度,对演员无疑是一种挑战。还好接受这个挑战的人是钟汉良。在满朝金紫的映衬下,他的衣冠红得浓墨重彩,而他的眼睛,那么真实那么冷锐地提醒我,这不是一场恍然梦境.
一直以来都会幻想,如果有一天,康熙皇帝已经老了,在某个无眠的夜晚,在帝都的月光下斟上一杯美酒,记忆的蛛网层层拂去,他会回忆些什么?那些年少轻狂,那些风云变幻,还是那个扬州小痞子灵动的眼?小宝曾经在深夜的船上,一声一声撕肝泣血的喊着小玄子的名字,而自己,却绝情地回答:“你喊得再响,他也不知道,他也听不见,他也不想——再听了……”我怕的是,他能够回忆起三藩之乱,回忆起雅克萨的战火,回忆起自己一生的繁华和寥落,却唯独……记不起曾经的年少时光。
可是小桂子,你知道吗?小玄子一直都没有死,一直活着,钟汉良先生跟剧本里的康熙一样沉默,可是他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在他微蹙的眉尖,在他眼睛里稍纵即逝的星芒,在他执笔写下那道密旨的指间……康熙的严肃里藏着小玄子的灵动;康熙的冷酷里藏着小玄子的温情,康熙的压抑里藏着小玄子的伤心……这颗绝望的灵魂怕极了紫禁城的阴气和人世的寒冷,可还是忍不住一次一次挣扎出来保护和留恋他最好的朋友。他让康熙帝从通吃岛上找回小宝,让他六下江南,最后的最后,在金銮殿上,钟康熙狠狠地一转身,在他满是怒气的眼底,我们隐约看见钟小玄子在柔软地哭泣。
一路看下来,我不知道我为之感动的是钟汉良本人,还是钟康熙。
在一个人的身上,仿佛容纳着两个灵魂,两种气质。一种是鼎,一种是剑。康熙皇帝是王者,问鼎中原,却也是金庸先生暗喻的侠士,试剑天下。而钟康熙的身上,恰恰兼具了鼎之沉稳与剑之轻灵,鼎之历史光泽与剑之传奇色彩,他的挺拔身影静静伫立在荧幕上,这两种完美统一的感觉,使故事的背景,变得气氛凝重而光影流荡。
就这样吧,如果要最后总结,我想说,钟版玄烨从08鹿鼎里走到我眼前。浅笑凝眸,风神入目,一如当年那个青衫冷剑的顾惜朝从星野荒烟里策马冲出,所有的背景所有的情节瞬间鲜活明亮起来,仿佛酒樽里那一场末世繁华的倒影,美丽清透,伸手可掬。要描绘这样的风华绝世,也许我手中握的,还是一支太过稚拙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