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特殊路线篇
1、弯道+飞跃
飞跃断漂落地会产生速度提升,前面刚好是弯道,这样就保持车辆漂移过弯的大角度,落地瞬间反向摆动车头,不喷气的状态下车辆会突破无氮气极速;喷气状态下车辆会瞬间到达喷气极速。
2、飞跃+弯道
飞跃落地即进入过弯道则采用与弯道方向相同的加大角度飞跃,落地打滑的方式通过。
飞跃落地稍后再进入弯道则采用与弯道方向相反的适当加大角度飞跃,让飞跃距离更远,轻微反甩车头入弯道的方式通过。
3、反甩过弯
(1)灵敏度低的车适用于各种弯道。
优点:能更接近内线,缩短行驶距离。
缺点:速度损失过多,时间消耗过多。
(2)灵敏度高的车适用于S型弯道,以及赛道宽度小的弯道。
优点:能更贴近内线,防止转角不足出弯撞墙。
缺点:灵敏度高反甩力度过大速度损失严重,时间消耗过多,根据弯道大小控制反甩力度。
4、断漂过弯
弯道之前断开偏移,采取直线行驶的方式,入弯前先倾斜设备转向,再点漂移过弯的方式。
适用于灵敏度极差的车辆(比如宝马M3,宾利等)在通过角度较大的L型弯道,或者呈下坡状态的弯道。这种方式能使车辆更容易的完美过弯,确保速度损失最低。
5、错位直线
在MCCLANE,FAIRHAVEN T-EAST,PETERSON ST,HALLENBECK RD图中均含有这种两条平行的直线赛道中间有一段较短的斜线连接,使两条直线赛道呈错位状态。
(1)两条直线赛道均为平直路段
起步阶段:采用角度控制提速和摆动提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
中途路段:采用摆动提速来调整角度方式通过。
(2)两条直线赛道存在高度差,后半段直线呈上坡或下坡路段
与第一条通过方式相同。
(3)两条直线赛道存在高度差,前半段直线呈上坡或下坡路段
前半段下坡路段:
与第一条通过方式相同。
前半段上坡路段:
车速较快的车辆上坡后会飞跃一段距离,导致飞跃过程中无法进行方向调整,所以采用断漂移,直线行驶的方式,车头方向对准后半段直线路段的方向,飞跃落地后再恢复漂移状态。
车速较慢的车辆飞跃距离短,不影响车辆方向调整的,与第一条通过方式相同。
6、车尾擦墙过弯
利用车辆尾部进行擦墙过弯的方式,不会断开车辆漂移状态。
使用于速度较快或者灵敏度较低,转角较小的车辆,在有高度差的弯道上通过,或者飞跃后紧接弯道无法落地在进行角度调整的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