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红缟吧 关注:355贴子:14,337
  • 4回复贴,共1

北票红缟器形资料系列(十八)璧、瑗、环、玦——瑗、环、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 瑗:
玉璧、玉瑗、玉环、玉这四种外形相似的玉器是指中国古代圆玉。随着时代递进和其使用功能的隐退,现今的人们已经极少考究它们之间形制的区别,时常将玉瑗、玉环,甚至玉玦都归属于玉璧的范畴,统称这类圆玉为玉璧,这种称谓混淆了中国古代圆玉的用途,忽略了中国古代圆玉所要传递的信息。
瑗,古玉器名。大孔的璧。《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荀子·大略》:问士以璧,召人以瑗。 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一文提出:好是指当中的孔,肉是指周围的边。
玉瑗是我国从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臂饰,扁圆而有大孔,即扁圆环形。瑗同援义,其孔大,便于二人抓握相援。
玉瑗也曾是一种地位高者召见地位低者的一个信物。
战国玉瑗形状与新石器时代的瑗的区别:战国玉瑗纹饰渐多,有些作纽丝纹的玉瑗,肉部中央加厚,两边变薄,剖面如枣核形。纹饰以縠纹和云雷纹为多。也有变化成一条首尾相接的龙形或变化成筒形的。
1、素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6-04 19:38回复
    2、纹饰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6-04 19:40
    回复
      2025-07-30 03:32: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挂饰: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6-04 19:41
      回复
        (三)环: 国玉环种类很多,有丝束环、云纹环、谷纹环、三龙外蟠环、重环及玛瑙环。汉代时玉环多用于成组佩玉的中部,直径较小,环表面饰典型的汉代纹饰,如勾云纹、四灵纹、螭纹等。汉晋时的玉环略有变异,环面素朴无纹,只在圆形外侧对称雕出两长方形凸起。唐代玉环圆形,体较厚,琢成内外六瓣莲花形,束腰。宋代有扁圆形玉环,如早期形制。明、清两代多雕团龙纹、蟠螭纹及竹节形玉环,龙身多饰鱼鳞纹,旁衬卷云纹。
        环,是璧的一种,只是孔径与边宽相等,一般用作佩饰。因“环”与“还”同音,古人可能还把它作为一种信物。
        玉环,体扁平,一面以双阴线饰细密的变形勾连纹饰。另一面光素。
        玉环与战国玉璧相比,缘不起沿,碾磨较为圆滑柔和,没有鲜明的棱角。其纹饰抽象变形,较为模糊,有人认为是肢解的龙纹。这种以双阴线表现的满密且图案化的纹饰,是春秋早期玉雕的一大特色。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6-04 19:45
        回复
          (四) 玦:
          古代佩身玉器的一种,环形,有缺口。新石器时代、西周晚期和春秋的墓葬中常有发现。后世常用以赠人表示决断、决绝。《荀子.大略》:“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鸿门宴上范增对项羽“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他下决断。三国魏曹丕《与钟繇书》:“邺骑既到,宝玦初至,捧匣跪发,五内震骇,绳穿匣开,灿然满目。”
          玦,佩玉也。——《说文》
          金寒玦离。——《左传·闵公二年》。注:“如环而缺不连。”
          佩之金玦。——《汉书·五行志》。注:“半环曰玦。”
          绝人以玦,还人以环。——《荀子·大略》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6-04 19:47
          回复